关于互联网金融专业 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几个实在问题

关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几个实在问题

最近好几个家长来问我,说孩子想学互联网金融,听起来挺时髦的,但心里没底。有的说听说这行业赚钱多,有的说怕政策打压以后没出路。我就把这些年辅导学生填报这个专业遇到的真实情况,跟大家摊开了说说。

一、这个专业到底在学什么?

说白了,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和计算机的混血儿。课程表上既有经济学、金融学这些传统金融课,也有Python编程、数据挖掘、区块链这些技术课。有个学生跟我抱怨,大一上学期还在学宏观经济学,下学期就要写Python代码了,感觉自己脑子在文理之间来回切换。

确实,这个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和逻辑能力要求不低。但如果你数学不是顶尖,也别急着打退堂鼓。我带过一个学生,高考数学刚及格,但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后来他专攻产品运营方向,现在做得挺好。关键是要有持续学习的准备,因为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学的技术,过两年可能就得更新。

二、毕业了出来能干啥?工资到底怎么样?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我手头最新的数据,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生近12个月的平均薪资在8800元左右。但这个数字看着平淡,实际上分化特别大。去银行做传统金融IT的,起薪可能七八千;进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年薪二三十万很常见;混得好的,算上股权激励就更可观了。

就业方向主要分三块:技术岗、业务岗和运营岗。技术岗就是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这些,要求编程能力硬;业务岗像产品经理、风控专员,要懂金融逻辑;运营岗负责用户增长、活动策划,需要互联网思维。去年我指导的一个毕业生,去了某支付公司做风控,起薪一万二,半年后跳槽到券商,薪资翻了一番。

三、行业真实情况:监管很严,但机会还在

2024年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监管越来越严。国家针对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都出台了详细的规范,不合规的小平台大批退出市场。2025年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又发布了新的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规定,要求银行必须总行集中管理,权责匹配。

有家长担心,这么严的监管,行业是不是不行了?恰恰相反,这说明行业在走向成熟。以前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留下的都是有实力的正规军。学生毕业后去不了乱七八糟的P2P公司,反而更安全。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全国互联网金融用户预计达到7.6亿,年轻人占比86%以上,市场需求依然巨大。

四、选学校要注意什么?怎么避坑?

报志愿时,很多家长只看学校名气,这是大忌。互联网金融专业特别看学校的实践资源。我建议重点关注三点:第一,学校有没有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是不是和企业共建的;第二,课程设置里有没有真实的项目实践,比如让学生参与开发一个支付系统或者风控模型;第三,学校地理位置,最好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些金融科技发达的城市,实习机会多。

有个家长当初坚持让孩子报某985的经济学专业,觉得平台高。我建议他改报另一所211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学校排名稍低,但和大厂有合作,学生大二就能去实习。现在这孩子大四,手里已经拿了三个offer,而他原来想报的那个985经济系学生,很多还在考研。

五、要不要考研?证书怎么选?

考研这事得看个人规划。想走技术路线的,我建议直接就业,工作中学的东西比研究生课堂实用得多。想进体制内或者做研究的,考研有必要。考研方向可以是金融学、金融科技、计算机应用技术,跨考法律也不错,复合背景在合规岗很吃香。

至于证书,CFA、FRM这些含金量高但难度大费用贵,不适合所有人。我更推荐学生在校期间考CDA数据分析师,这个证书既能衔接金融知识,又匹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需求,性价比最高。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这些基础证书,大一就能考,但只能算入门门槛,别指望能加分。

最后给家长和学生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互联网金融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它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快速适应的行业。孩子如果对这个领域没兴趣,只是听说赚钱多就想报,我建议三思。但要是孩子本身就爱琢磨新技术,对金融也感兴趣,那这个专业确实能给他打开一扇门。毕竟,到2028年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要增长到235万亿美元,这碗饭还能吃上很多年。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科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NING)

下一篇

NYU上线全新数学+计算+数据科学学院!耶鲁、斯坦福早已布局:全美八大跨学科硬核项目大盘点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