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考托福真的天生阅读高分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刘有点慌张。我扫了一眼手机,上面有3个未接通的微信通话请求。其中一个来自我妈,她想知道我有没有时间回趟家,把二楼阳台的地漏清理出来。上周下雨,积水差点倒灌进屋。另外两个都来自于老刘。我知道,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所有人都会感到兴奋

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自信,更大的可能性是源自于紧张。在两个小时以前、也就是在我兴冲冲地扔下工作手机跑出去打边炉的前一刻,我刚刚在微信上嘱咐他:考前别想太多考试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如果实在忍不住,做一套真题练练手就行。

果然,他没忍住。紧接着,Just like the Bad Omens were there,他搞砸了一道非常简单的细节题,并且坚持认为我发给他的答案是错的。而当他试图拿着这道题向我“示威”的时候,我正在和胸口朥(和你想的差不多,这个字并不念“lào”,而是念“láo”,在潮汕方言里指肥肉或油脂)较劲。

在我一边回味着晚餐一边在微信上回拨给老刘并且指出他犯下的异常明显而(对他的水平来说)非常低级的错误的时候,我还在劝他不要再想这件事了,就当这个错误没发生过。确实,他在平时练习中很少犯这样的错误。而在考前的一晚,最理智的做法是不要理会那种类似足球场上比赛进行到80分钟时因为体力不支而导致的低级失误。

作为一个水平还不错的业余球员,他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果不其然,考试结束以后,他在微信上发了一条非常简单的信息给我:“炸了”。我立刻跟他通话,告诉他我昨天晚上就看出来他的心理压力很大,同时也安慰他不要太在意一次考试的得失,并且告诉他一些我正在搜集并试图从中得出某种结论的数据。

简单来说,not for nothing, it happens.

中国学生真的天生擅长阅读吗?

在过去的三年之中,除去犹如审判日降临的2020年,我经常听到类似的故事。他们有的信心十足,有的和老刘一样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状态都不一样。

一样的是他们发现自己的阅读或听力成绩似乎无法稳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区间。有些人垂头丧气地走进考场,出来时却因为显示在屏幕上的分数而异常振奋;有些人开考前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却被初步的“诊断”所击垮,在未来的一周里坐立不安。当然也有人和老刘一样,考前的坏兆头最终得到应验。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报有一种stereotype,即大陆考生在托福雅思听说读写四个考试科目当中,比较擅长听和读,平均分数会高于说和写

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上国内的外语教育更重视输入型科目而不是输出型科目,即所谓的“哑巴英语”。另一方面,从雅思的经验出发,确实存在听读容易拿高分、而口写不容易拿高分的普遍情况。但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并不充分。对于很多走美高和美本路线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接受的并不是公立校为中高考而设计的英语教育模式,而是在国际校的体系当中充分暴露在(近似)全英语教学的环境中,每天不得不调动每一根神经应对课堂presentation和essay写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校体系出来的学生往往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语法,在学术阅读方面存在“先天劣势”此外,雅思因为评分方式和体系的设置和托福不一样,口语和写作都是人力评分,而且在口语考试中同考场的考生会在考官面前“同场竞技”,在同行的衬托下往往会更多暴露不足。

我人生中前两次雅思考试毫无头绪地选择了北语和北外考场,不幸遭到降维打击。而下一次当我把考场选在老家一所地方性师范大学的时候,又变成了田忌赛马,虽然身为”中马“的我的水平根本不足以让我“吊打”小老乡们,但却使我拿到了雅思生涯里第一个口语7分。那么托福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学生考托福,真的天生阅读高分吗?

(近五年中国大陆地区托福平均分)

以上图片来自于ETS每年公布的上一年全世界托福考试成绩总结,显示的都是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考场的平均得分,表格的五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总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科目确实是四科中平均得分最高的,但也仅仅比最低一科高1-3分(不幸的是每次最低分里都有口语,相反写作和阅读的差距每次都是最小的)。

而听力比较出乎意料,看起来似乎还没有写作更接近阅读的水平。当然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其他的奇特现象。比如从2016年到2019年,大陆考生的各科分数和总分都稳中有升,但是总体的提升幅度不是很大,总分只提升了2分

然而2020年,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考试和升学计划,大陆考生的成绩却突飞猛进,各科(unfortunately,除了口语)均有显著提升,平均分更是猛涨到87,较19年增长了6分。那么,2020年“有幸”抢到考位的各位,你们的成绩单支持这个数据的结论吗?

为什么阅读分波动大?

2020年的托福考情发生了两个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跟疫情息息相关,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版考试”At Home Testing。对托福考情比较关注的人,应该能明白出于不可名状(你懂得)的原因,家庭版考试其实要对平均分的提升负很大的责任。这里面的是非曲直我们不做探讨。

而另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其实源自于2019年8月开始的考试改革,即ETS对读听说三科的考试内容作了剪裁,同时调整了四科考试的评分标准(各科的调整程度不一致,基本上写作受到的影响最小)。以阅读为例,阅读考试原本是三篇文章,每篇(在不考虑图表题的情况下)14道题,总时长一小时整。

调整后三篇文章不变,但是题目数量减少到每篇10道题,总时长减少到54分钟。由题目数量和时长变化导致了阅读类型题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题型数量减少了1-2个种类,其次个别题型出现次数也大幅减少。然而这并不是对阅读成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毕竟阅读考试所考察的阅读技能和题型方法论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变化其实在这里↓

中国学生考托福,真的天生阅读高分吗?

(改革后阅读评分标准来自第六版官方指南)

图表中左侧栏的Raw Point Total是所谓的卷面分数。按照阅读考试标准,每篇文章的前9道题每题值1分,最后一道题值2分,即每篇文章11分,总分33分。算出总分后对照表格右侧栏的Scaled Score得出最终得分。

那么问题就出在了右侧栏的计算方法上。比如说我的卷面分数是19分,那么按照右侧栏对应的分数,我的最终得分应该是15-21......嗯,这个分差有点大。至少根据我的经验,卷面分数在15-24之间的学生最能代表大陆托福考生的中位水平,而恰恰是这个分段,卷面分和最终分的误差值最大,少则4分,多则7分

一科分数波动就这么大,总分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那么改革之前他们是怎么评分的?

中国学生考托福,真的天生阅读高分吗?

(改革前的阅读评分标准,内容来自于第五版官方指南)

假如我在北京时间2019年8月10号之前参加托福考试,阅读卷面分是19分,那么根据这个表格,我的最终分是11分。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前的卷面分总分是42,显然这个19分要比总分33分的19分的实际价值低。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出这种评分体系对考生更友好。然后还有加试。

官方曾经明确地表示过,加试不计入成绩。但是这里面的陷阱是,不计入成绩不代表不影响评分标准的浮动。实际上新版评分标准的浮动分就和加试有关。简单来说,如果考生的加试文章正确率持平于或高于其他三篇文章(说明加试和非加试难度持平或非加试难度过高),那么评分标准会取中间或高值(即得分正常或偏高);如果加试文章正确率低于其他三篇(说明非加试难度过低),那么评分标准会取低值(即得分偏低)。

这种浮动的分值计算方法对于很多发挥不是很稳定、或希望一次出分的学生来说非常致命。首先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在考试中的状态波动并不是正态分布,通常会在阅读考试的后半段犯下较之前更多的错误。如果加试文章不幸放在了最后一篇,必然会导致加试正确率降低,从而拉低分值。而ETS虽然推出了BEST SCORE(俗称“拼分”)的服务,但是好学校或一些热门专业并不认可最高成绩,甚至个别承认最高成绩的学校在录取中也会倾向于提交一次性高分成绩的申请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考生的下意识反应也就看起来比较合理了:临近出分时多考几次,寄希望于增加基数来提高一次性出高分的可能性。虽然说这种应激反应可以理解,但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未免不划算,而且在出分的压力下学生的临场发挥也是一个大问题。

对此我能够给予大部分同学的建议是,阅读的困难还要回到阅读本身去解决。在我给一个面临类似困境的同学的复习建议中,我提到了对于托福考生来说,最根本的解决困难的方法是祛魅。一方面很多人面对密集的文字会产生本能地抵触心理,尤其在考试还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越是想读越读不下去,单词和字母在眼前飘过,但是无法在脑子里留下痕迹;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缺少学术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读或写都是一种随机性行为,阅读按字面顺序能读到哪儿就读到哪儿,看见某一个疑似的重要信息点就留个记号(机考甚至打破了这么做的实用性),也不会去分析这个信息到底为什么重要、甚至是否重要。先天的心理机制和后天训练的缺失导致了很多考生实际上只会做题而不会阅读,自然无法保证考试中的稳定发挥。

中国学生考托福,真的天生阅读高分吗?

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就要回到托福阅读的文本中,分析文本构成的基本结构,作者的写作套路,以及如何把这些信息和题型方法论结合起来。首先在精读过程中,除了最基础的单词翻译和句子成分分析以外,还要以段落为单位去分析段落中每一句话和前一句的关系,理解作者这样设置内容的逻辑思路,最后试着把这些内容的主线找到,这是做Summary的基本流程

另一方面就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文章本身的特点。宏观视角是指整篇文章的内容分布,就像读一篇论文的目录一样,要知道哪里是理论框架,哪里是文献综述,哪里是数据分析和结论,具体到考试中就是官方指南里对文章结构类型的分析和理解;微观角度一般从文本的编辑方式上分析写作手法,比如有的文章会使用大量修辞、或在内容表述上略微抽象,有的文章专业概念性信息比较多、需要分析专业概念之间的关系(心理学、教育学类文章尤甚)等等,体现在考试中通常是细节题或推断题,考察学生对某个概念性信息是否完全读懂,或能否识别文中表述的“潜台词”。

以上提及的基础阅读技能其实不光适用于托福阅读,同时也是学术阅读的基础技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托福阅读,其实不难发现它的考试设置和目的不仅仅在于考试技能本身,更多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文本分析的能力

这项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英语国家从事学术活动的难易度。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其他三科在学术活动中的重要性,毕竟读和写是一体两面,而听和说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从课业的角度讲,课堂活跃度的重要性甚至高于论文写作)。

但是如果最基本的阅读逻辑掌握不好,那么其他三项的能力发挥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信息是从事学术活动的基础。

写在最后

今天的文章来自于托福读写专家D老师,从他和学生的小故事讲起,分享了老师对托福考试的理解,和教学重点的阐述,也为读者打破了几个固化思维:

“只要是中国学生,就天生擅长阅读吗?”

“托福考试的分差,真的是实力波动吗?”

“加试真的像官方说的一样不影响成绩吗?”

......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托福只是一个小众的语言考试,只想着能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老师们来说,托福考试是他们的课题;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研究出最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所以老师们的视角会更深入,更透彻。对托福考试了解得越多,我们的备考也会越从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马歇尔学会经济论文竞赛报名及辅导开启

下一篇

LSE数学与经济专业申请经验分享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