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白热化的海外本科申请中,标化成绩早已不是唯一的 “通关文牒”。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手握 A-level 多门 A* 成绩,并在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也斩获 A*的王同学。他为什么选择我们 IEPQ?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房价的选题背后藏着哪些有趣故事?又如何助力他冲击牛津、帝国理工等名校?快来一探究竟,解锁申请名校的 “隐藏副本”!
Q、首先请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王同学:大家好,我是王韬然,目前就读于优核国际教育,现在11年级,学习的是A-level课程的数学(A*)、高数(预估A*)、经济(预估A*)、物理(预估A*)。 我目前申请了牛津、帝国理工和 UCL 的纯数专业。在刚结束的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中,我的成绩是 A*(60分)。
Q、当初为什么选择参加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
王同学:首先我是想要一个科研项目来作为我的背景提升,其次我有了解到 IEPQ 项目就是基于我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篇5,000字的论文,这是我最开始对IEPQ的了解。然后我也想在上大学之前对撰写论文或者对做科研有更多的学习和认识,所以我选择了这个项目。
Q、最终确定的 International EPQ 选题是什么?为什么想做这个选题?
王同学:我最终的选题是: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e Prices Based 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影响房价的因素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首先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我认为房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加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因为我所选的课程有经济和数学,我对数学中的统计比较感兴趣,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
此外,受到亲戚买房时房价异常高的影响,引发了我对房价变动因素的好奇。同时,这也便于我调查房价因素的数据,而且房价分析与经济知识息息相关。
Q、你认为 IEPQ 项目和其他项目/学校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王同学:我参加过几个数学方向的竞赛,竞赛类的项目更看重结果,以最后的成绩判断项目的好坏。而 IEPQ 项目虽然结果也很重要,但更看重的是我在过程中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查找数据以及如何做时间管理和时间规划。
IEPQ 和学校课程的联系在于学校里学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可以应用在 IEPQ 项目的模型分析中;区别在于学校更看重标化成绩,而 IEPQ 项目更看重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
Q、你能介绍一下在 IEPQ 项目的研究周期中,你是如何安排时间的吗?有哪些关键节点?
王同学:整个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最开始的 IEPQ 基础的论文写作的学习,包括我对研究的选题和数据的查找;第二阶段是在我完成 A-level 考试之后的暑假当中完成了 IEPQ 论文的写作;最后在8月底左右回到学校之后,我进行了 presentation 的展示以及论文的查漏补缺和降重。
时间安排上我一般是每天花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文献以及收集资料,还有整个论文的撰写。然后在周末的时间,我可能会每天花2-3个小时做整个数据的汇总以及模型分析。
Q、项目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有,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王同学:最大的挑战是我第一次阅读这么多文献并且用英语写一篇长达5,000字的论文,以及学习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和分析模型,这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关于文献阅读:我是分三个方向来看的。首先是与我的课题相关的一些房价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然后在模型分析的学习当中我又查找了一些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或者随机森林来完成数据分析的文献;最后我还查找了一些分析研究具体城市的房价影响因素的部分文献。
关于掌握模型:先学习模型的基础理论,然后看很多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再通过实践来判断数据集是否合适用这个模型,最后进行调整和分析。同时导师也提供了很多建议。
Q、在你的申请过程中,如何运用的 IEPQ 这段经历?
王同学:我在PS里面有写这段经历,它代表了我对数学统计学的兴趣来源以及我如何把兴趣转化为学习成果。
Q、如果用五个词或短语来概括这段 IEPQ 旅程,你认为是哪五个词?
王同学:我认为是「认识」、「计划」、「撰写」、「管理」、「展示」,相当于我在研究这个课题的5个步骤。
首先是「认识」 IEPQ 具体是什么类型的科研项目,明确我需要完成的事项有哪些;第二是当我了解了这个项目,我如何「计划」更好地完成它,包括时间方面的计划;第三是「撰写」整个5,000字的论文和其他如 log、planning table 等内容;第四是「管理」,如何平衡 IEPQ 项目和我其他学习的课程;第五个就是「展示」我整个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