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文书为什么招生官能一眼识破?

ChatGPT 等 AI 工具触手可及的今天, 据报道,高达 80% 的美国大学在招生录取中采用 AI 为辅助工具,在审阅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等资料上,节省了大量人力与时间。

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美国申请人数最多的公立大学。2024 年秋季 UCLA 共收到 146,276 份申请。面对这样海量的申请资料,引入 AI 工具,确实让录取显著提速。

而越来越多学生在思考,既然大学录取都在使用 AI 为工具,

“我可以用 AI 撰写大学申请文书吗?”

“如果用了,招生官会发现吗?”

对此,我们采访过的名校招生官们一致、明确、回答:

“会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 AI 写的文书那么容易被识破?以下是机构 资深大学文书导师总结出的 6 大原因:

1️⃣节奏怪异,语感僵硬 - AI 写的,不像人话

尽管 AI 工具更新迭代,如今的 AI 已经可以写出很不错的文字,但作为文书撰写,仍然读起来更像产品说明书:情绪不够(或者怪异)、机械死板、结构过于规则。

AI 会用不同方式,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而缺乏人类自然的语言节奏。对于招生官来说,这是一大警讯。要知道,他们每篇文书只有不到 5 分钟来阅读,如果感觉“没有人味儿”,直接就 pass 了。有时候,一句真诚、真实的话,就能打动人心,而 AI 无法做到这一点。

2️⃣ 缺乏生动细节 - 而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才是灵魂

一篇难忘的文书与一篇平庸的文书,往往只差那些具体的小细节。AI 不知道你爸爸那双磨破的登山靴让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写不出球队终于赢得第一场比赛时你脸上的表情。这些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时刻,是文书真正打动人的核心。

招生官寻找的是真实而独特的你,而不是一个模板,一篇“表面文章”。

3️⃣ 跟不上变化 - AI 难免“老梗”而尴尬

语言和文化变化非常快。2025 年高中学生的自然表达,AI 可能没有来得及训练,读起来就有些怪。AI 不知道什么词已经成了“老梗”,也不理解今天高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因此,它写出的内容常常让人觉得不自然、不贴地气,不像孩子,甚至让招生官起疑。

4️⃣ 不懂暗示与深意 - AI 写不出“字里行间”

一篇优秀的个人陈述,往往不会“把话讲死”,而是懂得通过细节暗示更深层的含义。而 AI 不懂语言的情感色彩,不懂暗示,也不会表达讽刺或情绪张力。而这正是人与人连接的地方,是有“人味儿”的语言。

好文书,不是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让你看到、感受到、理解,甚至共情。

5️⃣ 招生官见多识广 - 他们尤其能辨别,什么是你的真实故事

每年,招生官要阅读成千上万篇文书。他们不仅仅看语法对不对,更关注有没有真实感和原创性。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几乎所有故事都已经被写过,但真正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怎么讲这个故事。”

AI 只会模仿别人已经写过、并分享出来的故事,它不了解独特的你。它也写不出真正属于你的视角。

6️⃣ 写文书难的根本原因:学生从来没有被教过怎么“写自己”

很多学生在文书上难以下笔,左拖右拖,直到截止日前一天才熬夜匆匆写就。他们并不是不用心,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甚至,要表达什么。

现有的 K-12 教育,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很少有机会教学生思考:

“我是谁?”

“我喜欢什么?相信什么?”

“我真正的优势和价值是什么?”

“我希望别人通过文书了解我哪些地方?”

“我的故事如何让别人理解,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读来受益?”

写大学申请文书,是很多学生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写“我是谁”。AI 帮不上,学校也没有教,这正是文书撰写最独特之处,也让孩子们感觉最难,因而更不能受 AI 影响而被带入“刻板俗套”。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哪些国际高中提供双学籍?

下一篇

江西财经大学2025年国际本科项目自主招生考试报名通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