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为孩子规划中外合办升学路径的您,是否已经意识到:孩子6月走出考场,8月就要直面全英文课堂、高难度学科知识的挑战?历年的新生反馈显示,全英授课听不懂、论文格式混乱等问题,成为中外合办学生第一学期的"挂科雷区"。
那么,如何用好高考后这段黄金过渡期?
机构中外合办衔接计划,通过双语过渡课堂和专业导师拆解重难点,用真实大学场景提前训练学术英语和学科思维,只需2周(共40小时)的系统学习,就能有效帮助孩子筑牢学术基础,让孩子开学无缝衔接全英课堂,守住GPA安全线。
一、中外合办新生有哪些常见的挑战?
对于计划报考中外合办院校的家庭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从高考后才刚刚开始。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入学后因听不懂全英文授课、不敢提问,自我内耗严重,逐渐在课堂中“隐形”;大学课程节奏快、知识量大,像物理、经济等科目陡然变难,就像把一个只会扑腾的“新手泳者”直接扔进深水区挣扎;而对学术论文格式、引用规范不了解,更可能因“无意识抄袭”被约谈甚至进入学术诚信听证会(Honor Council)。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第一学期的表现,更可能引发一连串长远影响——挂科太多会导致GPA下滑、延迟毕业,甚至影响未来硕士申请、实习机会;频繁遭遇学术警告或诚信问题,还可能被记入档案,影响未来留学就业背景审查。
因此,问题的核心不只是“语言关”,而是学习方式和学术文化的系统差异。孩子需摒弃“应试思维”应对大学课堂,提前掌握学术英语逻辑、学科核心思维与学术写作方法论,才能在开学后快速适应国际课堂节奏,从容应对大学挑战。
二、如何应对挑战,领跑新大一?
1.中外合办衔接计划:英语与学术能力双提升
面对中外合办的“全英文+高难度”课堂挑战,机构国际教育推出【中外合办衔接计划】,通过“英语能力+学术思维”双线提升,帮助准大一新生顺利跨越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关键门槛,提前适应中外合办的教学模式,领跑大学生涯,降低挂科风险。
衔接计划由两大核心课程组成:中外合办学术预修班和高三菁英班,针对不同需求、协同提升。
1)中外合办学术预修班
专为中外合办新生设计,提前学习大学常见通识课,可选课程包括:EAP学术写作、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物理与工程。
课程能帮助学生在开学前搭建起知识框架,减少适应期,比如在学术写作课程中,老师会从文献检索、框架搭建到修改润色,全流程手把手分析,让学生真正具备撰写一篇合格大学论文的能力。
此外,课程设计还会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内容和节奏,体验商科、理工科、文理融合等方向,帮助学生尽早发现自身专业兴趣,明确未来方向。
2)高三菁英班
课程专为高三优秀毕业生(C9、985、211本科录取或同等英语水平)定制打造,专注于托福/雅思考试的核心题型和解题策略,旨在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在语言能力达标后,将能够理解教授的授课内容,并能提前准备雅思/托福考试,为未来的海外交流申请和夏令营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2.为什么需要“双班共修”?
两个班一起上,更能形成“内容+语言”的双重提升,形成1+1>2的叠加效应。就像锻炼身体,有氧和无氧要结合才能减脂又增肌,学习也是一样:提前适应大学课堂的节奏,既提升理解力,也锻炼学术“耐力”,孩子才能从容应对,家长也更放心。
三、预修班课程特色:不仅提前学,更要“学得好、学得透”
很多家长会问:既然现在网上资源那么多,孩子自己也能提前学,那为什么还需要参加机构的中外合办学术预修班?答案很简单:真正的中外合办大学课堂,不是“看视频、背知识”就能应付的,而是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逻辑和评判标准。机构的预修班,不是普通的补课班,而是尽可能真实还原大学课堂的“训练营”。
1. 课堂形式全面模拟中外合办的上课方式,包括全英文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目的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大学老师的讲课节奏和互动方式,不做“哑巴学生”。
2. 三位专业的学科老师分别负责不同学科模块,深入拆解重点难点,同时会有专业的规划导师,帮助孩子梳理大学四年的关键节点,让学习链接到孩子的整体发展路径。
3. 预修班强调“学术思维”的建立,不仅是教知识点,更是在教孩子怎么学、怎么写、怎么思考。
所以对于真正希望孩子不只是“跟上学习节奏”,而是“领先一步”的家长来说,这样一套系统、沉浸、专业的训练,是短期自学和临时补课远远无法替代的。
现在行动,立刻为孩子赢在大学起点!
福利三重奏:
- 提前预约报名中外合办学术预修班/高三菁英班——班级名额有限,抢占暑期名师课堂名额;
- 全城寻找中外合办学生——结伴报名享优惠,早报打包更划算,学习有动力;
- 中外合办新生校友社群——获取大学专属学习生活资料,遇见未来的同窗好友。
开学第一步,决定四年方向。提前准备的孩子,从不慌乱。选择机构,让孩子从容迈进中外合办,不挂科、不掉队,真正赢在大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