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申请—考核”制吗?

随着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传统考博已经步入了时代的尾声。

那么对于准备申博的你,是否已经彻底摸清了"申请-考核"制的门道呢?

小博这期的推文将为大家揭开"申请-考核"制的神秘面纱。

01、"申请-考核制"VS"传统考博"

其实,申请-考核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个学校、学院的申请细节有差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先看一看这个表,就基本做到"心中有谱"了。

项目 "申请-考核" "传统考博"
操作流程 查阅招生简章明确报考资格——联系导师征求同意——报名缴费并寄送个人材料——学科考核和学院审查——参加复试(或者先通过外语水平测试后再参加复试)——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政审(有的学校是在前面进行)——学院上报学校并确认录取。 查阅招生简章——联系导师说明报考意愿——网上报名缴费——参加笔试统考(英语一般是全国统一卷)——参加复试——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院上报学校并确认录取。
外语要求 大部分学校有CET、雅思托福成绩要求 统一参加考博英语(有的高校自主命题)
成果要求 论文、竞赛、专利,要求较高 成果要求相对较低
导师影响权 导师决定权很大 导师决定权较低
考生背景要求 教育背景要求较高 教育背景要求较低
考核权重分布 考官(包括导师)主观性较大 笔试成绩权重较大
核心环节 个人材料 笔试成绩

总的来看,"申请-考核"与"传统考博"相比,形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初审资格"这一环节,前者通过"个人材料",后者通过"统一笔试",以此决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

其次在"申博"中:导师意愿的权重、申请者自身的教育背景、外语水平、个人成果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差异。

02、利弊分析

两种选拔机制,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申请-考核"

利好:

1.选拔科研能力更为出众的学生

申请考核的初试环节,体现出明显的筛选功能优势。为那些科研能力强,但是不太擅长应试的科研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升学机会;同时也尽早劝退了一批虽然擅长笔试但缺乏学术修养、科研创新力的学生,弥补了传统考试入学选拔方式的不足。

2.选拔出善于交际的国际型人才

当今的学术,越来越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意味着学术交流的圈子逐渐被扩大,国际学术会议、论坛,正需要一大批外语口语水平出众的科研人才,"申请-考核"制无疑成为了一辆高效的直通车。

3.赋予了博导更大的择优权

很多业内大佬、行业新星,需要一批真正"适合团队"的科研人才来助力科研攻关。而至于是否"合适",博导们往往更加清楚,"申请-考核"的选拔机制赋予了博导们"选择的权力",使得他们能充分利用"慧眼"发掘身边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择成本"。

4.优化了学校的生源结构

申请-考核,势必会录取大量本硕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学生,对高校自身生源质量的提升无疑是有利的,对生源教育背景的看重也有利于持续吸纳更多的优秀生源,减少这类人群应对笔试的复习成本(时间+精力),将备考重心更多的花在与专业相关的提升上面。

弊端:

1.导师的自主性对考核公平公正的挑战

不能避免的是,一些博导会出于各种原因把名额直接留给"关系户",不能真正做到"为科研而选拔人才"。同时,在短短几个小时的面试考核环节中能否科学有效地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同样存在很大的主观偏差。

2.对不善表达的学生不利

有些人的表达能力很强,有些人则不善表达和言辞,在面试考察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影响考官判断的重要因素,导致面试环节难免会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表达力而弱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3.对招生名额的浪费和损失

申请考核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导师的权重较大,很多导师会在初审后为自己意向的考生"预留名额"(对报考自己的其他学生提前发了"好人卡"),但也会发生"学生表现失误或者是各方面能力不尽如人意而未通过面试"的情况。导师很多时候未被提前告知这一情况,因而无法及时补录其他考生,导致学院和导师招生名额的双重损失。

4.备考的环节更繁琐、要求更高

除了要准备专业课,"申请考核"对于"搜集导师信息"、"套磁"等环节的要求也更高,过程也繁琐,且需要环环紧扣、不容大意。

相比"申请-考核",传统考博的利弊往往就和前者相反,形成一定的互补。

传统考博

利好:

1.相对客观、公平公正

统一的应试标准,发挥了笔试的优势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一些想走后门的"关系户"的门路,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2.弥补面试中容易被忽略的考核点

考试作为一道录取门槛,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

3.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检验

考前的强化复习,有利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同学来说,考试依旧是当下比较主流的检验手段,抛开考博不说,今后从事科研、工作,都离不开大大小小的技能考试、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4.减少招生名额的浪费

由于每报考一所学校,考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复习(应对笔试),可以有效地遏制一些考生无限制的报考,也就减少了在后期随意"放导师鸽子"的现象,同时把一些名额留给真正合适的学生。

弊端:

1.科研能力被"一刀切"

笔试带来的结果就是通过分数线"一刀切"。而考核的内容往往有很多是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的。过去统考很多学校要求理工科必考数学和英语,但数学考试与很多专业学科的关联度不大,且花费大量时间去复习,导致本末倒置了。

学校的统一考试无法适应不同学科自身的实际要求。科研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考试成绩受复习时间、努力程度的影响往往要大于专业素质的影响,考试成绩很难与专业素质画等号。

2.限制了交际型科研人才的应试发挥

对很多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与人的交际沟通是其今后开展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在这方面是强项,却很可能因为笔试的不擅长而被拒之科研的门外,这样显然是不科学的。

3.对招生名额的浪费和损失

传统的考博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专业、熟练答题技巧和套路;初试占总成绩的权重过大使得考生过度重视笔试环节,专业课笔试考核范围窄也使得部分考生采用题海战术等方式应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而博士要选拔的不正是一群科研能力、创造力出众的学生吗?

4.备考的环节更繁琐、要求更高

博导作为一线的科研领导者,如果不能招到自己赏识的"骏马",对科研工作其实是一种损失。

02、如何应对

为了能够在"申请-考核"制中脱颖而出,一些观念和方法是必须要重新认识和掌握的。

1 ."申请-考核"流程

小博依照"申请-考核"的全流程,一一给各位支招。

步骤 要点 攻略
1 查阅招生简章明确报考资格 1、直接途径:学校学院的研究生官网;

2、间接途径:微信公众号"科研岛、考博岛";

3、要点:重点留意"外语水平要求、学历要求、教育背景要求"

2 联系导师征求同意 1、确定专业领域的博导人选

2、套磁(可以学习"考博岛、科研岛"之前发的"套磁大法"——申博文书 | 不会套磁怎么办?套磁教程与模板来啦!)

3 报名缴费并寄送个人材料 1、在学院提供的网站上(有的是在研招网、有的是在学校自己的网站)按时进行报名;

2、报名结束后,一般需要打印报名通知(确认单),然后和个人材料一起邮寄;

两个要点:

注册个人信息时要记下登录密码;

留意截止报名时间;

部分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要求同时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寄送个人材料时选取学校指定的邮寄方式(通常是EMS和顺丰)并尽早寄出;

邮件显示送达后,务必电话联系院招生办进行确认;

4 学科考核和学院审查 1、检查补漏:邮件寄出后,如发现有信息填写错误或者未按照要求装订,务必尽快联系招生办进行修订或补寄(详见图示);

2、随时留意院官网信息发布,尽早得知初审情况,避免耽误时间;

5 参加复试(或者先通过外语水平测试后再参加复试) 1、在复试之前,如果遇到瓶颈,同样可以学习小博之前的推文——考博复试遇到了瓶颈期该怎么度过?;

2、近年来的复试很多转向了"线上模式",需要两手准备,做好提前演练。(参考活动:考博岛模拟面试训练营);

6 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考核完成后,会有几天的空闲期,应该和博导保持联系,尽早确认复试结果,并作后续事务的准备;
7 政审(有的学校是在前面进行) 尤其针对辞职、在职考博的同学,一定要确保与原单位做好沟通、资格审查,否则很容易"政审"不通过导致录取失败;
8 学院上报学校并确认录取 1、名额宝贵,得知被录取后,不要放导师鸽子;

2、留意需要后期提交的各种材料表格;

3、应届生在被录取后,应该全力保障能按时拿到硕士"双证",并做好离校的档案转接工作。

你真的了解“申请—考核”制吗?

2022年同济大学建规院"初审材料不符合要求"名单

上图就是典型的个人申请材料寄送前"检查补漏"不到位的教训

2 .个人材料核心要素

需要重点准备以下内容,事关初审的成败

A、研究成果

重要程度:☆☆☆☆☆

研究成果与学历证明同等重要,是体现科研能力最直观的表现。

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主持或参与过的重要课题、得了奖的竞赛履历,会成为你最靓眼的"个人名片"。

B、博士科研计划书

重要程度:☆☆☆☆

在没有经过专业辅导的前提下,提交一份"有创新、逻辑强、框架成熟"的研究计划,能进一步凸显科研能力

C、本硕成绩(GPA)/获奖证明

重要程度:☆☆☆

作为前期各方面表现的集中体现,要尽早收集整理;

本硕成绩证明一定需要加盖学院、学校公章;

D、"门槛"要求

1)外语水平证明:要留意证书的时效性,部分高校对英语四六级证书有着明确的时效要求,如果"超时",需要另作准备。

你真的了解“申请—考核”制吗?

2022年浙江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博士招生简章

2)学籍认证:在学信网打印保存学籍学历认证时,将证书的"有效期"调制最大(6个月),以免超时不能扫码验证。

你真的了解“申请—考核”制吗?你真的了解“申请—考核”制吗?

学信网学籍在线报告延长验证有效期

结语

即便两种选拔机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终归是对"科研人才"的招贤纳士。

准备读博的小伙伴,要想方设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竞争力。"申请-考核"将不再完全依赖"笔试成绩",对各位来说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希望大家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在与他人同台竞技的过程中拔得头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10竞赛生暑期怎么学?7/8月强化+冲刺一站式搞定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