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怎样遇见自己的天分?
有的人相信命运:也许是老师的一次推荐,是前辈的一声鼓励,或者是偶尔看到别人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时的向往之情。
也有人偏爱努力:参加尽量多的兴趣班,每种都认真学习,经年之后再从中找出自己最擅长的。
对于Selina来说,现实的情况要更加复杂,也更有意思——如果你围观过初中时期的她,很可能会觉得她就是那种典型的“三分钟热度”小孩——钢琴、网球、舞蹈、排球、架子鼓,她几乎就是在用一种“见一个爱一个”的热情,把自己能接触到的爱好尝了个遍。
“有的人会说,你这样什么都弄一下到最后什么都坚持不下来呀?我好像确实没有特别在意是不是能坚持下来这件事情,比如说架子鼓,去了三节课我就再也不去了。但我觉得比是不是能坚持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尝试中,1、培养自己对于各种兴趣的敏锐度和判断力。就是首先你要能够觉察自己内心的那种冲动,当火花出现的时候,要敢于去尝试;2、能够在实践中去判断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项目本身。我有一个三次原则,不管什么兴趣我最少会给它三次机会,如果每次我都觉得那个过程不开心,我就会放弃,比如说架子鼓,但是有一些我是喜欢的,虽然你会明显发现自己没有那么擅长,比如网球,这样的我就会慢慢的把它发展成一个爱好,还有一些你会觉得自己又喜欢,又擅长,那我就会all in.”
而辩论就是一个她既无比喜欢,又非常擅长的选项。
在Selina看来,她和辩论的相遇并非幸运,而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为她就像猎人一样,坚定地追逐着自己的热爱:“我觉得自己遇见辩论不是幸运,而是我主动、广泛去尝试各种兴趣的结果:我知道什么对我来说是喜欢却做不好的事情,什么是我很享受而且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当我遇见辩论的时候,虽然第一次比赛并不顺利,我很清楚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选择调整策略,选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继续去尝试。”
9年级第一次尝试辩论时,Selina刚刚转入国际高中。语言能力上的差距让她在比赛中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当时我在学校听完NHSDLC的介绍宣讲之后其实并没有敢报名,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可能连记住DLC的全名都需要花一两天时间,更别说真的参赛了。但是当时的班主任却一直鼓励我参加,明明我托福雅思都还没有开始准备,还那么胆小怕事,她却说:‘你一定可以在辩论走出一条路来的。’这句话也一直被我放在日记本的cover page上。”
第一场比赛不出意外地是惨败收场。她却觉得看到了新的世界:“当时的感觉就是被打爆了,但就算如此,我还是觉得好喜欢。不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有多喜欢思考,而是我喜欢打辩论时候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好想和这样一群人站在一起!”
找到了兴趣的方向,当下Selina就展开了行动:整整一年的时间,她都在恶补英文,当她觉得自己可以了,就立即选择重新回到辩论赛场。
这次她不仅顺利晋级,甚至一口气冲入了8强,第二次就晋级4强。
在外人看来,这场比赛或许说明了她在辩论上真的非常有天赋,但对她来说遇见辩论既不是幸运,也不是努力,而是从一而终地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热情所自然结出的果实:
“对我来说,人生就像一个圈圈,你很小的时候这个圈圈也很小,我感觉我一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去把这个圈圈阔得大一些,我所做出的全部尝试——不管是钢琴、架子鼓、舞蹈、网球还是辩论——都是想要把这个圈圈变大,去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天赋也好、努力也好、热情也好,全部都是服务于这一点的。”
这也是她为什么从一开始就着迷于辩论,着迷于打辩论的那群人——一个更大的世界并非概念,而是由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的组成。不断寻找对的人,就是通往更大世界的路。
如果说参加辩论之前的Selina对自己的认知还是“胆小怕事”,打辩论的过程不但让她学会了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甚至帮助她学会了如何去使用自己的攻击性。
在比赛中,她是一个进攻型的选手,因为“防守不能让你赢得比赛。”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有效进攻把道理说清楚:“我觉得一定要记住辩论不是一个比大小的游戏,也没有正确答案,不是说你把事先准备的那些‘大数字’念出来,每个block都反驳了,裁判就会觉得你胜利了。”
“辩论最重要的是把道理讲清楚,要让人信服。这个过程里面证据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你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想当然,但是当你去问‘为什么’对方会愣住,因为他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这就是我的机会。”
第一次让她深刻体会到这个道理的,是来到杭州的第一场线下赛。在那场比赛之前,Selina对于PF的认知也非常表面,会觉得辩论就是堆砌辞藻,学会说漂亮话,找到有大数字的证据,在场上充满自信地表达出来就好了。
杭州赛的上半程确实也和她熟悉节奏相差无几,但比赛进入淘汰赛阶段之后,竞争明显激烈了起来。
“我当时忽然感觉自己内心的胜负欲就被激发出来了,我觉得我得把这个事情给说清楚,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才行!”
她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场比赛已经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家都在吵自己的数字更大,证据更好:“但我觉得很荒谬啊,因为对方一定要说如果太空运载是私人投资的就会导致更多死亡,我当时就忍不住大声问他:‘WHY!TELL ME WHY! ’结果对方愣住了,说明他们其实也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过自己的观点。”
就是靠着这样对于说理的执着,Selina赢得了那场杭州赛的冠军和最佳辩手,从赛场上回家的时候,她一路上左手一个冠军奖杯,右手一个best speaker奖杯,中间还夹着两个DLC的很有仪式感的水杯。一路上抱着它们打车,走路,进小区,那是她第一次体验到辩论带来的“沉甸甸的负担”。到家以后,Selina把这些摆放在书柜上最显眼的地方,时不时回想起走上领奖台的那几秒钟。
如果说打让人“信服”的辩论是Selina打辩论的“术”,那么打让人“幸福”的辩论,就是她的“道”。
毕竟从一开始,吸引Selina进入辩论的就是这里的人。和人们面对面的过程,也是她获得巨大快乐和幸福感的过程。
因此线下赛对她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品尝那里的菜肴,和新朋友面对面,在比赛中看着裁判的眼睛把那个让人信服的道理好好说出来,对于Selina来说,这一切和取得一个好成绩一样重要。
“奖杯总是可以再拿的,但是当下的美好过去了就没有了。所以对我来说我会珍惜一切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相聚、比赛的机会。有人可能会问,输了难道不会遗憾吗?在我看来比赛中其实有太多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但你能控制的就是珍惜眼前人,信任对方、肯定对方,然后一起创造只属于你们的,独一无二的参赛体验。”
一次在合肥比赛的时候,她开玩笑和搭档说,如果得了冠军我请你吃蛋糕,结果对方说,如果拿了亚军我请你吃大蛋糕!说完他们笑作一团。那场比赛结束,他们一起吃了一个巨大的亚军蛋糕。到了武汉赛,她还是和搭档说,如果拿了冠军我请你吃蛋糕,这次搭档笑了笑没有接话。比赛结束,又是亚军,回到酒店的时候看到搭档已经点了一个蛋糕,上面写着大大的“亚军快乐”。
那天晚上他们一边看着恐怖片一边吃完了整个蛋糕,离开的时候,她发现亚军奖杯恰恰好可以放进行李箱。
太好了。她想,如果是冠军奖杯还要拿在手里,那多麻烦呀。
“亚军快乐”
一路走来,Selina想要感谢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我从一开始一个人孤军奋战,没有机构也没coach,如果没有在辩论中遇到的这些好朋友们,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从胆小怕事的Selina,一步一步成为今天的国榜第一,在她眼中,朋友始终是打辩论最大的收获。“我特别感谢在辩论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真诚又聪明的朋友们,他们对我一直很supportive,和他们在一起,我会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然后她真的就做到了。她开始和朋友们在final的舞台上遇见,并在比赛开始前举起相机记录下那个瞬间。从某一刻开始,她好像真的爱上辩论了。她不再觉得每次prep到深夜会有多痛苦,因为她知道熬夜整理的每一个clash analysis都会让自己在赛场上变得更自信,她也不会觉得遇见比自己更强的对手会有多绝望,因为会把每一次碰到强者都看作一次学习的机会。那之后她感觉到自己的辩论之路好像更好走了,因为她清楚地意识到也许对于一个辩手而言,成长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些心得成为了她建立辩论社群的动力。她先后两次在不同的学校中创办辩论社,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体验到辩论的美好:“因为我觉得我不能只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当你有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就是时候去帮助别人了。”
受到她的热情鼓励,橄榄树学校辩论社一度成为了校内最大规模的社团,如今也活跃在各个主流赛事中。在她看来,个中经历同样值得珍惜:“办社团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课题分离:很多事情其实和你的努力无关,重要的是用始终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比如说社团人数变化的时候,一开始来了很多人我会紧张,后来又有很多人选择退出我也会有情绪的起伏,现在回头去看会发现,人们的来去很多时候和你做得好不好没有直接的关系,重要的是注意到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辩论的,一定要把这种热爱的火焰传递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到你身边。”
而这个找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同伴的过程,既是我们和更大世界相遇的过程,也是我们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过程。
这种感受在24年的跨年夜时达到了高峰。彼时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人刚刚从加拿大回来,有的人刚刚结束了重要的比赛,所有人相聚在宁波,大家一起聊啊聊啊,一直聊到凌晨3点,又好像那个夜晚永远不会终结。
“就在那个时候,我忽然感觉辩论已经带给了我太多,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回家了。”
如果少年是一场壮游,那么它的目的地就是“回家”。这个回家,意味着在陌生的世界里找到那个属于你的锚点。
对于Selina来说,寻找这个锚点的工具就是“幸福”。
她说幸福不是成功,而是那些当你回想起来会忍不住嘴角上扬的细小瞬间:“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也会常常和爸爸用书信的方式交流。当我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会明显发现,那些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情,常常是一些不可复制的小事,是时间河流里不能再现的瞬间。成功往往只要你有耐心,多尝试几次就会来临,但是这些小小的瞬间,错过了就会没有。”
“这些瞬间可能是你发现队友中有些人和你一样喜欢写诗,你们会讨论许多充满哲思的concepts,并share我们最喜欢的博尔赫斯和廖伟棠;可能是朋友们会在比赛期间最害怕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小人,并见证彼此一步一步走向更幸福的生活;还有一些瞬间是朋友用玩抽象巧妙的化解尴尬的局面,有他在氛围总会很轻松。”
“是他们,在深圳国赛和我一起过关斩将,在杭州赛和我一起感受获得冠军的激动,在青岛赛我失意时陪我看海吹海风,在上海带我学习新的辩论赛事,在宁波的湖边和我一起看孔明灯飞向天空,在我最美的瞬间为我用胶卷抓拍,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围坐在一起和我彻夜长谈。还有特别谢谢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我打所有比赛。”
“谢谢辩论带我认识你们。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