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哥本哈根与马尔默的厄勒海峡大桥25周年庆典活动之一,瑞典与丹麦两国首相承诺将让两国边境的跨境生活和工作更便利。《本地新闻》瑞典版副主编贝基·沃特顿对此提出若干建议。
“我是厄勒海峡大桥的忠实拥趸。几周前我曾在《本地新闻》上撰文阐述过它对我的重大意义。
对我们这些瑞典南部居民而言,这座桥真正实现了瑞典与丹麦的互联互通。对我而言,去哥本哈根的感觉不像是出国,反倒比去斯德哥尔摩更亲切(或许是因为我在斯科讷地区居住太久了)。
尽管如此,由于瑞典和丹麦政府设置的障碍,这座桥始终令我沮丧——无论是高昂的通行费,还是瑞典侧的边境检查。
很高兴看到两国领导人承诺解决此问题——尽管他们的宣言措辞模糊且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我不敢抱太高期望。
这里有些具体建议供你们参考,以改善我们这些实际使用大桥者的境况。”
厄勒海峡
降低通行成本
瑞典《南瑞典日报》上月披露,厄勒海峡大桥是全球每公里单价最高的收费桥梁。
目前私家车单次通行费为510丹麦克朗(750瑞典克朗),使其成为价格远超其他桥梁的收费之最。火车通行同样昂贵,马尔默至哥本哈根的成人往返票价为300瑞典克朗(200丹麦克朗)。
一个四口之家(两名成人两名儿童)从马尔默前往路易斯安娜当日往返,仅交通费就高达近1000瑞典克朗(670丹麦克朗)。
该桥并非由追求暴利的私营公司持有,而是由丹麦和瑞典政府共同所有——两国对票价设定负有最终责任。
过去25年间,高票价的理由很简单:建桥贷款需要偿还。原定于2030年还清的贷款,现两国已同意将还款期延长至2050年,期间将维持高票价并将大桥收益用于其他基建项目。
另一项维持高价的理由是法律约束——建桥时双方约定,价格需与赫尔辛堡-赫尔辛格轮渡航线保持竞争性平衡,避免对其造成冲击。
设立跨境工作者许可证
丹麦正急需外国劳动力,斯科讷省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因此,增加跨境工作者数量蕴藏着巨大机遇。
欧盟和北欧公民可在边境两侧自由工作,居住在一国而在另一国工作。但我们这些非欧盟人士若想在丹麦工作并居住在瑞典,不仅需要瑞典的居留许可,还需要丹麦的工作许可。即便你已持有一国的工作许可,也无法直接将其迁移到另一国使用。
这是为何?跨境工作者对其工作国而言纯属利好——他们在该国纳税并贡献经济,却不使用任何公共服务。他们的孩子在居住国上学,也在那里享受医疗保健,这与在同一国家生活工作的人不同。
设立跨境工作许可机制,使非欧盟工作者享有与欧盟公民同等的跨境自由工作权,是否确存实质障碍?若暂时难以实现,能否提供优于现状的解决方案?
简化跨境行政程序
官僚壁垒不仅影响非欧盟居民。欧盟及北欧跨境工作者同样面临双重电子身份认证(eID)障碍。直至近期政策调整,跨境群体仍无法使用丹麦MobilePay与瑞典Swish即时支付系统。
跨境工作者需同时遵守两国养老金制度、工会体系、失业保险及育儿假政策。瑞典政策制定者对跨境群体的经济价值认知不足,厄勒海峡区域协同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取消边境查验
瑞典希勒(Hyllie)边境检查站实施将满十年——该措施自2015年以"临时性"名义启动,后经多届政府延续至今。
然而其实际查验率不足10%,但列车时刻表仍需预留10分钟查验时长,导致丹麦至瑞典不足1小时的通勤效率受损。如果斯德哥尔摩斯鲁森枢纽增设同类检查,每日通勤者将作何反应?
推进互联互通基建
厄勒海峡大桥启用25周年之际,通勤成本反较2000年上升(经通胀调整)。
赫尔辛格-赫尔辛堡海底隧道、马尔默-哥本哈根地铁线等规划因融资责任争议搁置多年。新增跨海通道不仅强化区域融合,更可构建应急替代路线,确保海峡交通永不中断。这也是检验两国领导人整合决心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