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在制定择校名单时,一定会考虑要不要放入加州大学。加州九校,上可冲刺 Top 20,中可拿下 Top50,下可拥有 Top 80 保底。如果同学们打算未来申请加州大学,那么近期关于 UC 学制改革的讨论绝对值得关注!
因为不同学制不仅决定了申请生未来几年在美学习的节奏和压力,也直接影响了个人学术规划、毕业时间甚至就业机会。
下面,机构就来介绍美国大学常见的三大学制,以及加州大学改制背后的原因,供有需要的学生、家长参考。
美国大学常见的三大学制
图片来源 Google
美国大学主要采用三种学制:Semester 学期制、Quarter 学季制和 Trimester三学期制,它们在课程节奏、学分设置及适合人群上有显著差异。
学期制
将一学年分为秋季和春季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通常持续 15-18 周,包括教学时间和期末考试时间,学年一般从 8 月底或 9 月开始,到次年 5 月初结束。学生每学期一般选修 4-5 门课程,修满 120-128 个学分左右可毕业,适合喜欢稳定学习节奏、有较多时间深入学习和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
学季制
把一学年分为秋季、冬季、春季,有时还有夏季学期。每个学季约 10 周,学年从 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 7 月初结束。学生每学季一般上 3-4 门课,需修满 180 个左右学分才能毕业,课程节奏快,考试多,假期零散,但课程安排灵活性高,适合喜欢快速学习、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
三学期制
将学年分为秋季、冬季和春季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约 10-12 周,学校通常 9 月中旬开课,6 月中旬放暑假,冬季和春季学期之间有短暂三月假期。学生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有机会更灵活地安排学习和实践。
不同学制下,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大学变更学制,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加州大学考虑全部采用学期制
资料来源:
https://www.latimes.com/california/story/2025-07-01/uc-csu-semester-quarter-calendar
7 月 1 日,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加州大学正在研究是否把原本以学季制为主的教学安排,统一切换成学期制。目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已经采用了学期制。
60年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入学人数激增,加州大学将校园授课方式从学期制改为节奏更快的学季制,旨在通过在日历中加入更多短期课程来容纳更多学生。这项调整也是当时全国性趋势的一部分。
但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学季制已经越来越少见,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全国大约有 50 所大学仍在使用学季制。
加州大学一直是学季制的坚定拥护者,但自去年秋季以来,加州大学的一个工作组一直在研究学期制和混合制方案,计算重新安排注册和课程安排对学生成绩和财务成本的可能影响。
加州大学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开始和结束日期、考试时间和假期。全部改为学期制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在九个本科校区提供同等的课程、暑期工作和实习机会。这是一项能够促进 UC 全系统协作和凝聚力的决定,但是改变将会很复杂。
在读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做法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同步所有校区信息将更加合理,并且转学也将变得更加顺畅。有些学校提供跨院系、跨学院的联合项目或教授职位,但本科生采用学季制,而有些研究生院则采用学期制,这令人困惑。
反对的人认为,学制变更会如何影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毕业率,并且对某些学生而言,可能会导致成绩下降,并延长确定专业的时间。
最大的缺点之一是成本。考虑到课程、咨询、领导、沟通、运营支持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变更或预期必要规划,预计加州大学全系统改用学期制将花费 2.88 亿美元至 3.71 亿美元。
在预算被削减、一些合同没有续签、特朗普政府削减开支导致 UC 招聘冻结的情况下,一些加州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表示,现在不是考虑转变的时候。“现在,大学可支配的每一美元都应该用于学生服务和研究等重要职能。”
尤其许多教师表示反对,称这可能会增加工作量,包括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不过也有教师表示支持:“如果你翻开任何学科领域的教科书,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哪本书的篇幅会被限制在10章或更少。通常都是15到20章。”因此,在学季制下,教师们能做的就是……缩减教材或将多个章节合并到一周的课程中。这样一来,学生们要么“营养不良”,要么在 10 周内吸收了过量的信息,几乎没有机会完全消化。
综上所述,加州大学系统可能从学季制转向学期制,其背后是提升教学协同性、优化学生体验的考量,但也伴随经济成本与过渡风险。对国际学生而言,改制既可能带来更友好的学术节奏和实习窗口,也需应对学费上涨、录取竞争加剧等挑战。
机构建议同学们在选校时:结合自身学习风格(如抗压能力、专业深度需求)评估学制适配性;密切追踪 UC 改革进展,预留备选方案;无论学制如何变化,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学术韧性,才是应对变革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