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多所大学相继宣布削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物理、材料、生物等以知识为导向的学科领域,联邦资金减少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让不少科研人员和国际学生感受到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洲则正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7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将启动“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新阶段计划,未来数年内(2028-2034)将投资高达1750亿欧元,用于全面推动欧洲科研与创新事业。
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欧盟对科技自主和知识驱动型发展的坚定决心,也为全球有志留欧的青年学者、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01、欧洲地平线项目介绍
“欧洲地平线”是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科研资助框架计划,其前身为广为人知的“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
新一轮计划以“科学卓越”、“全球挑战与欧洲工业竞争力”以及“创新的欧洲”为三大支柱,涵盖基础科学研究、跨学科应用开发、绿色转型、数字技术、人文社会等广泛领域,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欧洲建设成为全球科研创新的核心高地。这不仅仅是一场财政层面的“大手笔”,更是一次政策导向与国际人才战略的深度协同。
02、对中国学生的影响
对于希望赴欧深造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信号。
首先,大规模科研投入将直接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扩招科研岗位、设立新项目、开放更多博士和硕士名额。特别是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科技强国的重点高校,如慕尼黑工业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学生和青年学者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欧盟重点资助项目,在国际化团队中积累实战经验,建立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履历。
其次,欧洲地平线计划特别强调“开放科学”与“人才流动性”。这意味着,不仅欧盟成员国的学生可以从中受益,来自第三国(包括中国)的申请者同样被鼓励参与并获得资助。例如,欧盟研究理事会(ERC)以及“玛丽·居里行动计划”(MSCA)等项目,长期以来就对国际申请者保持开放,在资金支持、居留便利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清晰而强有力的支持。这种包容性的科研生态,使得欧洲在全球学术人才争夺战中逐渐占据更具吸引力的位置。
03、在欧洲发展的优势
从长远来看,欧盟此举不仅是对教育和科研体系的“注资”,更是一种未来导向的战略布局。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空间探索、可持续农业等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领域,欧盟急需吸引最优秀的科研人才与青年头脑,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这种趋势正在显著改变欧洲高校的招生策略与项目建设思维,许多原本只针对本地学生开放的项目,现在也更倾向于吸纳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背景的海外人才。
与此同时,欧洲的生活环境、社会包容度、语言多样性以及较低的学费政策,也一直是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欧盟大力推进科研国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推出了英文授课的硕博项目、与企业或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的实践型课程,以及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科研实习和跨境交流项目。学生不仅可以享受良好的学术支持环境,还能更顺利地融入当地社会,拓展职业通道。
04、对计划欧陆留学同学的建议
对于打算在2025年或2026年申请欧洲高校的学生来说,现在正是提前布局的黄金时机。建议密切关注欧盟“欧洲地平线”官网以及各成员国教育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最机构知,了解具体的资助方向、项目时间表、申请要求和合作院校名单。此外,准备好扎实的研究计划、清晰的学术动机和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英语或德语/法语),将有助于在激烈的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结构发生剧烈调整的当下,欧盟用一项明确且庞大的政策告诉世界:知识仍然是它愿意投资的未来。对渴望以研究为跳板,走向更广阔学术与职业舞台的中国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留学选择的转向,更可能是通往世界科研前沿的重要一步。欧洲的大门正向你敞开,现在,正是行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