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学术论文的人一定对摘要(abstract)不陌生,第一次写论文被摘要折磨的痛苦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一定记忆犹新。但如果说到摘要的另外一种形式——图文摘要(graphic abstract),大部分人对这个比较新颖的摘要方式可能没有那么熟悉。
什么是图文摘要?
根据Elsevier出版社的官方定义,图文摘要(graphic 或visual abstract)是用一种用单一且精简的图片总结论文主要发现的视觉化总结。而根据Nature期刊出版社的介绍,图文摘要(graphic abstract)是用于在期刊目录表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一种论文的视觉化总结。
Springer Nature出版社
Elsevier出版社
尽管两家给的定义乍一眼看上去都很晦涩,但综合来看,图文摘要从本质来讲其实就是一张总结论文主要发现的图片。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问,既然都是论文的总结,用原来的传统摘要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还要非要多此一举多弄一张图文摘要呢?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摘要,图文摘要有着明显的优势:
1.可视化程度极高,信息传递速率指数级倍增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摘要,图文摘要几乎可以在一瞬间就让读者了解到论文的核心主旨。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科研工作者,阅读一篇传统的文字摘要也需要耗费数十分钟的时间,更不用说母语非论文撰写语言的国外学者了。
2.激发读者兴趣,提高论文引用率
论文发出来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无人关注和引用。而图文摘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读者对于论文的阅读兴趣,因为喜欢看具象性的图片是人类的本能,其又能直接传递信息。相比之下,文字是对事物的抽象性概括,读者需要先理解其含义,再具象化为内容接收信息,这一过程即便是对经验丰富的学者而言,也会感到疲惫。
试想,如果这时候你看到一张颜色丰富、形象具体的图文摘要,难道不想深入了解一下论文的内容吗?当丰富的图文摘要吸引更多人阅读文章时,论文的被引率也自然提高了。
3.一张优秀的图文摘要也是研究的宣传海报
图文摘要的作用远不止于论文本身。实际上,一份优秀的图文摘要可以用于包括基金申请、学术会议、项目汇报、课题答辩等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时候,一张亮眼的“海报”能够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甚至比多发几篇论文还管用。
*由机构绘制的图文摘要示例,数据与文字信息均经过处理
这里,我们总结了图文摘要和文字摘要全方位的特点对比,如下:
尽管图文摘要和文字摘要各有优劣,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在投稿时要求作者提供图文摘要。而图文摘要本身也从一开始的可选项,慢慢变成必选项,写论文需要额外追加一张图文摘要也慢慢成为科研工作者共识。
尤其对于一些高质量的期刊来说,图文摘要的优劣几乎成了会不会秒拒论文的重要依据。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要求作者提供图文摘要呢?顶级期刊到底意识到了什么?
1.图文摘要对于提升期刊影响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图文摘要的可视化程度极高,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这对于提升论文曝光率和被引率是大有裨益。倘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能实现这样的提升,那么对于期刊整体的影响力也能起到1+1>2的效果。
2.社交媒体时代,图文摘要能够极大促进研究传播率
不同于传统的文字摘要,图文摘要能够直接应用于期刊的传播宣传中(无需额外绘图),并且可以直接在学者群体间转发、点赞、评论,这对于增强期刊本身的传播力而言,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3.可用于期刊本身的装裱,提升期刊网站的展示效果
经过精心挑选的图文摘要,可以直接用于期刊的封面、网站首页以及专题推送,无需期刊管理方额外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去绘制专业性的插图,这对于期刊的编辑来说,也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
*由机构绘制的图文摘要示例,数据与文字信息均经过处理
虽然图文摘要在国外的出版社和期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然而其在中国国内的出版社之间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的期刊并不支持作者提交图文摘要,摘要的形式还是以传统的文字摘要为主。
然而,随着国外主流期刊对于图文摘要的普及,国内学者尤其是经常投稿国外期刊的那部分学者,对于图文摘要的接受程度必然会水涨船高;长此以往,国内期刊也会慢慢开始普及图文摘要。
此外,已经有相当多的高校开始推出针对科研插图的美化教程,中文互联网上针对科研绘图的视频教程也呈现井喷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已经开始把制作精美绘图视作科研能力的一部分。随着青年学者慢慢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主力军,中国学术界对于图文摘要的重视程度也必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