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8 月 1 日下周五开始,Common App 将开放 2025-2026 申请季的系统填报。根据官网提示,今年恰是 Common App 的五十周年,官方推出了全新外观和视觉体验的 2025-2026 应用程序。一起来看下吧!
美本申请,离不开学生、家长、顾问、老师的通力合作,全员参与。作为家长,可能不确定自己在整个大学录取过程中要为孩子提供哪些支持。今天的文章里,机构就来分享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变得专横之间找到平衡。
8 月 1 日 Common App 上线!
▼更新后的 Common App 仪表板的屏幕截图
从 8 月 1 日开始,Common App 将拥有全新的申请体验,包括更新的视觉设计,从而创造更实用、更易于访问的申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Common App 的外观会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学生的申请导航以及提交申请的步骤都将保持不变。
除了更新外观和感觉之外,官方还对学生用来完成申请的菜单项做了一些小改动。在最近的学生采访中,官方发现 “Common App” 一词在学生滚动浏览菜单项以完成任务时,并没有立即引起他们的共鸣。
根据此次用户测试和反馈,官方将 “Common App” 菜单项的名称更改为 “My Common Application”, 位置也将移至主菜单中 “My Colleges” 之前,以帮助学生了解从哪里开始申请填报之旅。
2025-2026 申请季的号角即将吹响。对于父母而言,如何在这场考验耐力与策略的“申请马拉松”中,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与智慧的领跑员?
父母在大学申请中扮演的角色
图片来源 Google
大学申请过程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充满压力的时刻,家长应该扮演的首要角色是给予学生支持。来自值得信赖的成年人的指导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申请至关重要。父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提出适当的问题,成为孩子的“倾听者”,“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有能力做出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决定。”
每个申请生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孩子现在正处于冲刺申请的关键节点,还是刚刚踏入高中、有意识提前规划成长路径,机构理解家长渴望更有效地陪伴与支持。以下建议,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
1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热爱
许多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可能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
一种方法是注意孩子平时的消遣和爱好,并尝试将它们与潜在的学习领域联系起来。另一种方法是询问孩子感兴趣的课程,而不只是成绩单上展现出来的信息。
2线上/线下访校
带孩子参观大学,把访校当成一次家庭度假。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导这个过程,负责大部分的访校规划工作,方便在日后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访校的学校清单不应该是父母要看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清单。
3设定申请截止日期的时间表
美本申请有多轮,每一轮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截止日期。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家长可以通过温和的提醒和检查来为孩子提供指导。不仅要关注孩子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也要关注他们的感受。这有助于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进度,而不会过于催促。
家长应该把自己视为孩子的“支持人员”,而不是领导者。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日历,记录截止日期以及他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帮助孩子保持条理,收集提交申请所需的信息——但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
4确定留学顾问机构
考虑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对留学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如果家长觉得大学申请过程过于繁琐或不透明,适当地向留学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是可以的。机构一直主张学生、家长、顾问的通力合作,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也不会忽略家长的意愿。
5问孩子想不到的问题
作为父母,凭借年龄和经验的优势,能够提出孩子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当地交通、校园及周边安全等。
父母不要过多参与掌控
图片来源 Google
父母从管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角色,转变为支持孩子不断获得独立性的角色,可能会很困难,也容易超出界限。
这种角色转变的困难有时表现为:
🎯不自觉的愿望投射:如果父母之前就读过孩子感兴趣的学校,或者对成功有特定的定义,往往在孩子经历大学申请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愿望和期望投射到他们身上。
🎯过度干预与包揽:父母的本能是想为孩子解决问题,有时会忍不住包揽工作,如代写文书、过度干预选校。然而,越是包揽所有工作,学生就越学不会独立。强制给孩子一些不想要的东西,如强推某所学校或专业,往往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
🎯过度聚焦问题:一些家长可能会纠结于申请过程中不太顺利的部分,如某次考试失利、某个学校拒信,反复提及或过度忧虑,这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这些做法不仅可能加剧申请压力,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确定适当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而这需要时间、意识和技巧。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关键在于:
🚩沟通与倾听是基石:与孩子进行尽可能接近成年人的对话,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想法和感受。父母和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对孩子的新想法和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是达成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
🚩赋权让孩子主导:缓和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核心在于赋予学生自主决策的权力。在提供必要信息和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来主导这个过程,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责。
🚩提供安全的支持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困惑甚至失败,而不用担心被指责或被过度干预。恰当的沟通方法,如表达支持而非指令,询问想法而非强加意见,也可以极大地缓和亲子关系。
🚩聚焦支持而非解决:将重心从“替孩子解决问题”转向“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情感支持和资源支持”。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挑战,并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机构认为,成功的父母角色是成为孩子申请旅程中可靠的“副驾驶”和“情感支持站”,而非紧握方向盘的“主驾驶员”。这种转变虽然不易,但从长远来看,能有效避免亲子关系紧张,并真正助力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