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学着,专业突然没了,是怎样一种体验?
过去,美国高校是否取消某个专业,主要由学校说了算,政府干预有限。然而,2025年将成为分水岭,一场由州政府主导的“专业淘汰潮”即将来袭。
目前,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犹他州、得克萨斯州等至少四个州,已陆续通过法律,明确指令高校砍掉毕业生数量不足的学位项目!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government/state-policy/2025/07/15/latest-legislative-directives-cut-degrees-low-demand
Part 1
州法落地
人文社科首当其“削”!
印第安纳州
高等教育委员会(CHE)宣布:包括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机构分校在内的六所公立高校,将撤销、暂停或合并五分之一,超400个学位项目。具体调整案例如下:
印第安纳大学伯机构分校:暂停或合并法语、德语、俄语等外语类本硕学位,裁撤力度最大,共有249个项目;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合并或逐步取消文学、微生物学、数学等低录取率硕博项目,裁撤力度次之,共有84个项目……
新规设定了不同学位项目的最低毕业人数(三年平均值):副学士年均10人以上,学士15人以上,硕士7人以上,教育专家及博士3人以上。
印第安纳州州长称赞此举将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现代化。他在声明中表示:"州立院校削减或合并学术学位项目,能帮助学生更明智地选择学位方向,确保高等教育所授技能与学生核心需求精准对接。"
犹他州
3月通过的HB 265法案,一刀削去了公立院校10%的州教学拨款(合6000万美元)。
州旗舰大学犹他大学宣布,削减10个学院中的94个项目,具体包括中东研究、教育心理学、现代舞、听力学、市场营销、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硕士学位。
同时,犹他大学计划将资金转向生物技术、工程、“负责任AI(responsible AI)”、行为健康、护理与模拟等高影响力和需求驱动型领域。
俄亥俄州
参议院第1号法案(SB 1)明令:州立高校任何本科专业,若连续三年年均毕业生不足5人,必须取消。高校可向州高教署申请豁免,但即使获批,也需接受州政府设定的“有条件延续”要求。
俄亥俄州参议员Jerry Cirino直言,规避“共同治理”与教师工会,正是法案初衷之一。既然我们在商学院里教供需逻辑,那高校自己也该以身作则。
而新法规生效前,托莱多大学已经宣布,砍掉终止多个本科项目,包括非洲研究、亚洲研究、中东研究、宗教研究、残疾研究、女性与性别研究、西班牙语、哲学和数据分析等。
得克萨斯州
第37号法案(SB 37)不要求高校削减传统主修专业,但要求他们每五年审查一次辅修和证书项目,识别可能需要合并或淘汰的低注册人数项目。
还有一些大学,即便没有立法强制,也在主动削减学位项目。比如去年,哈佛大学本科学院取消了至少20个系和其他项目30多门秋季课程。重灾区是人文学科,历史和文学系受创严重,艺术与建筑史系、宗教研究委员会,也各取消了3门课程。2012到2020年,塔夫茨大学近50%人文专业被取消,波士顿大学42%人文专业被取消。机构君再给大家看几个数据:
耶鲁大学:2023年秋季学期最受欢迎的3门课程都是经济学相关,紧随其后的是CS。
斯坦福大学:2023年秋季学期报名人数最多的10门课程,有5门是CS,加起来人数超过2300人;等到2024年冬季学期,CS课程人数持续暴涨,报名最多的20门课程中,足足占据11门。
某种程度上,这场“专业淘汰潮”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内部“供需矛盾”的又一次碰撞。一端是效率至上、就业优先,一端是人文精神、未知领域的探索。但无论如何,人文社科首当其“削”!尤其是语言类专业,现代语言协会执行主任Paula Krebs直言:“若毕业生数量成为硬指标,语言类学科必然首先被淘汰。”
Part 2
AI时代
究竟学什么专业更有前途?
这一波“砍专业”潮,未来几年应该会向更多州更多高校蔓延,很多学术界人士表示了担忧。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高级项目官员Mark Criley:某些专业虽然小众冷门,却承担着通识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功能。
绕过教师参与、仅凭单一指标(如毕业生人数)强制削减项目,就像是“闯入花园,不由分说拔除所有矮株植物”。田纳西大学教授Robert Kelchen也指出,仅凭注册/毕业人数等简单指标,决定某个学术课程/学位的“生死”过于武断,忽视了高校内部的复杂运行逻辑。“课程是否爆满”往往比“毕业人数多少”更能体现专业价值。例如,一个主修人数少的项目,可能承担了大量通识课程,或吸引了很多辅修学生,对整体教学生态产生积极作用。
这也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文科真的没用了吗?AI时代究竟学什么专业更有前途呢?关于这个问题,不同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AI正加速颠覆传统学科概念,过去那套“文理工商艺”的分法,可能真要过时了,社会和企业更需要的是具备复合型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正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前首席副董事长查理·芒格所言:重大问题往往牵涉到很多学科,用单一学科来解决问题,是非常愚蠢的,跨学科技能才是成功的关键!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也曾道:之所以要成为通才,是因为跨领域学习能为我们提供意想不到的信息优势!
比如说,你目前身处科技行业,你的竞争对手只阅读科技相关的刊物,但是你还却掌握很多生物学知识,那么你就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创新想法;同理可得,如果你在生物行业,同时你还对人工智能知之甚深,那你将比其他只懂生物的人更具优势。
为此,走在前沿的美国大学纷纷迎来了变化。其一,各大顶尖高校纷纷设立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将其视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其二,开设大量跨学科专业,以更新、更快、更聪明的方式解决当下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 比如:
JHU开设的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是数学+CS跨学科专业;
伯克利有MET双学位项目,提供8种商科和工程结合的学术课程,其中一个方向是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商科;
卡梅有Music and Technology program,由音乐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三方联合创办的跨学科项目;
埃默里有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是数学+统计的跨学科专业;
UIUC不但提供一系列的“CS+”专业,包括CS+ 动物科学、CS+ 作物科学、CS+教育、CS+ 生物工程、CS+ 物理学、CS+音乐、CS+ 人类学、CS+ 天文学、CS+ 化学……还提供多个“DS+”专业,会计+DS、天文学+DS、商业+DS、化学工程+DS、金融+DS、信息科学+DS。
因此,断言“文科无用”是片面的。 真正面临时代挑战的,是自19世纪沿用至今的学科分类体系,它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以适应AI时代的需求。我们啊,正站在这股变革的风口浪尖!
最后,回到开头的话题,当美国大学纷纷撤销热度低的专业,也对美本升学家庭提出了新的考量:选校选专业时,不仅需要关注大学排名和学科实力,还要关注学科热度和州教育政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