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想冲A*?单科预学5000起,开学直接二轮复习香港特区政府刚刚发布了一项重磅新政,直接关系到未来赴港留学家庭的钱袋子和升学规划!很多家长看到官方文件可能一头雾水,别担心!我们已经为大家把晦涩的条文梳理完毕,用最直白的话讲清楚:政策到底改了什么?谁会受到影响?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1、新政核心变化是什么?
一句话总结:从2027/28学年起,想享受香港政府资助的“本地生”学费(约4.21万港币/年),光持有“受养人签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在香港的“居住年限”要求!不满足这个要求的,即使持有香港身份,也需要按“非本地生”标准缴纳学费(约14-18万港币/年)。
📅时间节点要记牢:
- 2027/28学年入学: 需在开学前,在香港居住满1年(过渡期安排)。
- 2028/29学年及以后入学: 需在开学前,在香港居住满2年。
这个政策给了大家几年的缓冲期,但对于计划长远的家庭来说,现在就必须开始规划了。
2、谁会受到最大影响?
这项新政主要影响两类人群:1. 持有“受养人签证”的家庭(最主要影响对象)
- 过去: 只要孩子在首次获发“受养人签证”时未满18岁,通常就可以在申请大学时被视为“本地生”,享受资助学费。
- 新政后: 除了满足“首次获签时未满18岁”外,新增了“居住要求”。孩子必须在大学开学前,在香港连续居住满规定年限(1年或2年)。
这意味着挂着签证,但不实际在港居住读书,等到考大学时再回来这条路,走不通了。家庭必须提前至少两年安排孩子到香港生活和学习。2. 通过各类人才计划赴港的家庭(优才、专才等)
- 新政明确规定: 持有“全职工作签证”或“各项入境计划(如优才、专才、投资移民等)签证”的人士,将不再符合申请政府资助学额的资格。
这意味着对于通过优才、专才等计划拿到香港身份,但尚未转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家庭,其子女在申请大学时,将被归为需要缴纳“非本地生学费”的类别。除非在孩子申请大学前,家长或孩子本人已经成功转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新政下的“两类学费”资格,一张图看懂!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我们把新政下的学费资格做成了一张对比表:
3、如何证明我“居住”在香港?
政策给出了两种清晰的证明方式,二选一即可:1. 在港就读证明: 提供孩子在开学前两年内,于香港注册学校全日制就读的证明。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2. 出入境记录: 如果无法提供在读证明,可以向香港入境处申请出入境记录,证明在开学前的两年内,每年离开香港的时间不超过90天。
4、对我们准备留学的家庭有什么影响?
这项新政的发布,意味着香港留学的“身份红利”正在变得更加规范化。对广大家庭来说,有以下三点核心影响和建议:
1. 规划必须前置,越早越好!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能享受香港的资助学费,那么“让孩子提前到香港读书生活”就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至少要在孩子升读大学前的2-3年,就开始规划落户、择校和实际移居。
2. “身份规划”和“升学规划”必须同步进行!过去那种“先拿身份,临近考大学再做打算”的模式已经失效。家庭需要重新评估:是为了身份,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如果目标是享受本地教育福利,那么就必须真正地融入香港的教育体系。
3. 优才、专才家庭需调整财务预期。对于正在通过各类人才计划申请香港身份的家庭,需要明确一点:在转为“永居”之前,孩子读大学很可能需要支付全额的非本地生学费。
在做家庭财务规划时,务必将这笔潜在的巨大开支考虑在内。总而言之,香港政府希望通过此举,将宝贵的教育资源留给真正在香港扎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家庭。对于真正有心让孩子在香港发展的家庭来说,这只是让规划路径变得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