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到5%:港大十年录取率断崖式暴跌 亚洲首个超藤校竞争力诞生?

近年来,香港大学(HKU)的录取难度急剧攀升,其2025年本科录取率已跌至仅5%。这一数据不仅令众多优秀学子和家长倍感震惊,更引发了留学圈的广泛讨论:港大缘何变得如此难进?

这所曾被视为高性价比、G5保底选择、升学捷径的高校,如今其竞争力已直逼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成为留学生心目中的“亚洲新藤校”。

01、港大录取率仅5%,直逼藤校

从15%到5%:港大十年录取率断崖式暴跌,亚洲首个超藤校竞争力诞生?

近日,港大25Fall本科申录数据被披露——超2.5万份非本地申请如潮水般涌向港大,其中内地学子人数占比高达近85%!

最终,仅有1400人获得Offer,录取率仅仅只有5%。如果有家长不太清楚这个比例的概念,那我们来拿藤校举个例子:

01、哈佛大学

暂时不公布2029届数据,2028届哈佛申请人数为54,008,录取人数1,937,总录取率为3.6%

02、哥伦比亚大学

共收到59,616份申请,录取2,557人,录取率为4.29%

03、耶鲁大学

共收到50,227份申请,录取2,308人,整体录取率为4.59%。其中早申阶段录取728人,录取率为10.82%;常规阶段录取1,580人,录取率为3.65%。

04、布朗大学

共收到42,765份申请,录取2,418人,整体录取率为5.65%。其中早申阶段收到5,048份申请,录取907人,录取率为17.9%;常规阶段收到37,717份申请,录取1,511人,录取率为4%。

05、达特茅斯学院

共收到28,230份申请,录取1,702人,录取率为6%

06、普林斯顿大学

暂未公布任何录取数据,近四年都在5%左右浮动

07、宾夕法尼亚大学

收到超过72,000份申请,近年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2,400左右,若录取名额和入学率相同,录取率预估为5%

08、康奈尔大学

录取了5,824名学生,较上一届增加13.3%,虽然未公布申请总数及录取率,但上一届整体录取率为8.4%

如果把港大申录数据混在里面,乍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对~~

然而,港大如今的录取率并不是突然跌至谷底。事实上,早在前两年,这种趋势已经显现。

02、港大历年来录取数据

如果拉长时间线,港大的录取难度变化更为显著:

2015年,港大录取率还在15%-17%;

2020年前后,维持在10%左右;

2024年,已经只有6%-7%;

2025年,这个数字再度跌破至5%。

十年间录取率缩水近三分之二。港大的录取率已持平部分藤校,这也标志着港大正式跻身全球录取竞争最激烈的顶尖高校梯队

现在看来,过去“英美主导、港新分流”的留学格局已经被打破。港大凭借国际化课程、地理区位优势、学术声誉提升,成为亚洲学生替代藤校的首选,形成“港大不再是替代品,而是需要全力冲刺才有机会”的新认知。

总的来说,港大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了。港大录取率十年三级跳式下降,从亚洲区域的好大学质变为全球瞩目的香饽饽,申请难度直接对标G5、藤校这些世界最顶级学术联盟。

03、港大的排名和就业力

港大的“难申”源于自身实力的跨越式增长。

从15%到5%:港大十年录取率断崖式暴跌,亚洲首个超藤校竞争力诞生?

△ 图源 | 香港大学官网

十年前,港大仍在QS榜单30-40位区间徘徊。通过近些年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推动国际合作与校企共建实验室,港大吸引了一批世界顶尖教授和科研项目,使其研究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15%到5%:港大十年录取率断崖式暴跌,亚洲首个超藤校竞争力诞生?

△ 图源 | 香港大学官网

不仅如此,港大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跻身世界前列。根据2024年QS全球就业竞争力排名,港大毕业生位列全球第10名,超过部分欧美老牌名校。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理优势,使得港大学生可以更早接触到国际投行、四大会计事务所、跨国科技企业。对于毕业想进入高薪行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硬核”的跳板。

04、港三留学的优势

香港留学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尤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三”)备受瞩目,这股热潮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离得近却接轨世界”——孩子不用飞越重洋,就能获得纯英文授课、国际认可的学位。港三校在QS等全球排名中常年稳居世界前50,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直追欧美名校,毕业证含金量在国内外职场都吃得开。

关键的地理位置:背靠蓬勃的大湾区,实习和就业资源唾手可得,腾讯、汇丰、中环顶级金融机构近在咫尺;同时香港作为跳板,申请欧美名校硕士或进入跨国企业更具优势。

经济成本减少,性价比攀升:相比英美年均40万起步的留学开销,香港本科总费用约20-30万人民币(学费加生活费),性价比突出,且学制短(本硕学制与英国相似),能更早进入职场积累经验。

从15%到5%:港大十年录取率断崖式暴跌,亚洲首个超藤校竞争力诞生?

安全与文化亲近感:香港治安良好,语言沟通无障碍(普通话普及度高),饮食习惯相近(英区留子: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孩子既能锻炼独立能力,又不至于完全“断线”。

政策红利:大湾区建设推动香港与内地职业资格互认,毕业生留港工作满7年可拿永居,回国学历认证无忧,就业选择面覆盖内地、香港与国际市场。

对人才的珍惜:从港校严查学生背景造假、港大开放QS前50院校转学通道,再到港科大无条件接纳哈佛受政策影响的国际生——这些举措绝非孤立事件,而是香港高校在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重塑中,主动转型、争夺顶尖人才、重塑学术声誉的集中体现。

正因如此,港校在这场全球留学博弈中成为‘安全牌’,综合考量下来,港三,尤其港大越来越像是“稳健的投资”。

简单说,港三用更低的成本、更小的文化冲击、更灵活的发展路径、更稳健的留学渠道,给孩子提供了“不出亚洲,拥抱顶尖教育”的黄金选项——这或许正是家长们纷纷押注香港的原因。

05、港三官网要求与实际要求

港大录取率跌破5%的现实,也是“港三”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

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官网上,本科申请条件有一个共性,就是明确规定了入学要求:雅思6.5左右、提交基本材料即可尝试。但真正踏入申请战场才会发现,纸面要求与实际录取之间的鸿沟,早已被逐年暴涨的申请人数越拉越大

以港大为例,语言成绩的“隐形门槛”更让许多申请者措手不及:官网称雅思6.5可申,但实际录取中,商科、传媒等热门方向若低于7.0几乎无缘面试,新闻专业甚至有学生因写作单项未达7.0而直接出局。

难过的是,港校没有开设语言班……

没有开设语言班……

语言班……

班……

以前大家可能会拿UCL的录取要求去对标港三,但是按照目前的录取趋势来看,A-Level全A已经不再保险,特别是像数学,还是拿个实考A*才能更有竞争力。

26Fall港大申请成绩建议

A-Level体系:4门A*

IB体系:39+/45

AP体系:4-6门AP实考+SAT1300+/ACT28+

(标化是核心指标)

第一梯队:法律、金融和商科类专业

非港籍生录取条件参考:一般是4个A*,雅思6.5-8,几乎全部有奖项。

第二梯队:人文、科学、工程等专业

非港籍生录取条件参考:AAA-A*A*A*A*,雅思6-7.5,几乎一半有奖项。

究其原因,是港三的定位已从“亚洲跳板”转向“全球精英校”。

06、26Fall申请者应该注重哪些能力的提升

对于即将冲刺2026年秋季港本的学生而言,在录取率持续探底的情况下,能力的打磨必须超越“达标思维”,转向“顶尖竞争思维”。学术成绩仍是基石,但内涵已变——如今港三校真正看重的是“绝对高分+学科深度”

以理科生为例,A-Level三门A早已不够,需在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中尽力拿到A*;同时需通过竞赛(如奥赛、AMC)、科研项目或大学先修课程(如港大推荐的HKU MOOC)证明学科潜力。英语能力正从“工具”变为“竞争力标尺”,雅思7.0(单项≥6.5)或托福105+正成为商科、法律等专业的实际门槛,且面试中地道的学术英语表达往往比分数更具说服力。

背景经历需警惕“虚假繁荣”,港校对材料真实性的核查已愈发严苛。经历贵精不贵多:一段有具体成果或是思考的深度实习,远胜三份空泛的“水经历”;另外科研一定要保留原始数据记录,社区服务要有街道或机构的时长认证,以防被误认为是提供虚假材料。商科/文社科必备多元化经历:竞赛(如NEC)、科研论文、EPQ/IPQ认证项目、高含金量夏校(如港大夏校)、行业实习,体现学术实践双维度能力。

面试准备更要“降维打击”。从申请要求上看,港校十分注重申请者的英语能力以及解题的逻辑思维。若是想要从几千名分数相近的“做题能手中”真正脱颖而出,面试环节绝对是决定成败的重中之重。这种高压下的学术思辨与精准表达,绝非短期突击可以速成,它需要深度理解学科内核、浸润于专业语境,并在高水平的思维碰撞中反复锤炼

但是内地是缺乏这种资源的,特别是那种非头部的国际部,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面试资源微乎其微。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澳洲AMC报名倒计时!澳洲AMC8大常见问汇总家长学生必看!

下一篇

26fall 美本申请季8.1启动!G9-G11美本top30申请规划指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