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藤之路回到拼分时代!2026Fall多所美国高校恢复SAT/ACT硬性要求

今天,美本申请系统Common App正式开放2025-2026申请季通道,2026秋季入学申请季已悄然拉开帷幕。本轮申请季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美国众多顶尖高校对标化考试(SAT/ACT)政策的转向——标化成绩正强势回归“硬性要求”行列

目前,八大藤校中一半以上明确要求2026 Fall申请者必须提交SAT/ACT成绩。这标志着标化成绩重新成为冲击顶尖学府的关键“敲门砖”。

美本标化政策分类

在了解美本标化政策变化之前,我们先为刚进入留学圈的学生和家长解释一下,美本标化政策有哪些。

美国高校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主要分为四类,清晰理解其差异对申请策略至关重要:

标化可选(Test-Optional)

学校不强制申请者提交SAT/ACT成绩,未提交成绩在录取审核过程中不会处于不利位置,但如果学生自愿提交标化成绩,学校将会纳入到审核考察范围。

必须提交标化(Test-Required)

学校强制要求申请者提交SAT/ACT成绩,如不提交就会被视为申请材料不完整,录取将处于不利地位。

不考虑标化成绩(Test-Blind)

这类学校完全忽略、不审核标化成绩,就算学生交了也不会看,甚至有的都没有提交窗口。

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9所UC分校以及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本硕连读项目除外)都永久终止审查SAT/ACT成绩,打算申请以上学校的准升学家庭可以放心不用考SAT/ACT了。

灵活标化(Test-Flexible)

此类学校还是要求提交考试成绩,但不一定是SAT/ACT成绩,可以替换成APIBA-Level等成绩来满足学校的标化要求

26Fall美国TOP30标化要求

机构给大家总结了新一轮申请季中美本TOP30的标化要求,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长按保存哦~~

近年标化政策的变化轨迹

前几年超七成美国大学推行 "标化可选",如今顶尖名校却陆续恢复标化必选,标化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背后有什么底层逻辑可以套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年来标化改革经历过几次变迁→

2020年前

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将提交标化成绩作为硬性要求,标化成绩被视为衡量学生学术能力和未来学习潜力的重要指标。

少数先锋高校虽已开始试点 Test-Optional 政策,但在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比极低,尚未对主流招生模式产生显著影响。

2020年-2022年

全球性危机导致高中生线下考试受阻,多所大学临时实行Test-Optional 政策,取消了本科申请对标化测试的强制要求。

尽管当初大学宣称这是一项临时性措施,但几乎所有大学随后都坚持采取标化可选政策。

2023年-2024年

截至2023年,形势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Test-Optional政策已从应急手段逐渐演变为许多大学长期认可的招生策略。

超过1,800所大学继续实行Test-Optional政策,约占美国本科学院数量的70%;约86所高校,全面实施Test-Blind政策,彻底摒弃标化成绩在录取中的参考作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院校也宣布在未来几年继续维持Test-Optional政策。

这反映了高等教育界对标化考试的抵制,许多人将这一调整视为推动招生多元化、维护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胜利。

2024年以后

标化可选问题开始暴露。数据显示提交标化考试成绩的学生,其学业表现普遍优于未提交成绩的学生。

从藤校到普通高校,越来越多高校陆续宣布重启标化政策;2025年,美国教育部DCL以公开信的形式正式批评Test-Optional规定,称其可能是“违法行为”。

标化政策的发展趋势

本来Test Optional政策实施得好好的,为何那么多美国大学在2026申请季一水地强制要求提交标化❓

为何标化在申请审核中如此重要❓

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拉吉·切蒂团队针对2010-2015年入学学生进行的追踪分析显示:

爬藤之路回到拼分时代!26Fall多所美国高校恢复SAT/ACT硬性要求爬藤之路回到拼分时代!26Fall多所美国高校恢复SAT/ACT硬性要求爬藤之路回到拼分时代!26Fall多所美国高校恢复SAT/ACT硬性要求

△ 图源 | Opportunity Insights

SAT成绩与毕业生收入、学术成就的关联度显著高于高中GPA成绩。

换言之,标化虽然无法完全剔除标化资源不平等的影响,但的确可以更客观的地预测学生是否可以适应大学课程

其实标化政策以及美国高校录取标准起起落落,多方观点互相博弈,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根本议题:高等教育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科学地筛选出真正具备学术潜力的录取者,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未来几年,美国高校的录取标准将继续在公平性、多样性、效率、学术质量之间动态平衡,结合近年政策调整和高校声明,可以总结出以下风向:

1.标化考试提供了跨地区、跨学校的统一衡量标准。恢复标化一定是大势所趋。

2.即使部分学校仍保持"Test-Optional",高标化成绩的申请者仍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尤其是顶尖理工院校(如MIT、加州理工、斯坦福等)可能长期坚持强制提交政策。

3.学术能力可通过多元维度予以证明,“综合评估”不会消失。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标化成绩突出自己的学术优势,增加申请竞争力;而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但标化成绩不够亮眼的学生,也不会因这一因素就被大学拒之门外。

4.对于标化考试加剧了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批评,未来高校可能在标化要求与经济援助政策上同步调整,例如哈佛、MIT提高助学金门槛(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下免学费),确保低收入高分学生不被经济因素阻碍。

标化恢复对中国学生有哪些影响?

美本标化考试要求的全面恢复,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尖高校纷纷调转船头,重新将SAT/ACT列为必交材料。这一转变对中国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标化成绩的回归,让中国学生擅长的“考试战场”重现价值。

在Test-Optional政策下,许多学术实力强劲的亚裔学生曾面临“高分反被平衡”的困境;如今恢复标化,学术能力重新成为硬通货,理科扎实、数理思维突出的中国学生得以更公平地证明实力

尤其是目前高中GPA因“成绩膨胀”公信力下降,标化分数反而成了招生官眼中更可靠的学术标尺,这对课程体系多元(普高/IB/AP等)、需要横向对比的中国学生而言,实则是多了一把打开名校大门的钥匙。

但回归绝不意味着轻松——美本竞争已进入“高分段内卷”时代。

需警惕的是,高分仅是入场券,“同质化竞争”的陷阱反而更深了。这意味着单靠分数无法突围。招生官会更严格审视课外活动的深度与独特性,一份缺少真实成果支撑的“包装型简历”、流于表面、甚至毫无个人特色的文书,可能直接被扔进淘汰区

所以真正聪明的应对,是跳出“唯分论”的旧逻辑,转向“标化+故事”的双轨制。一方面尽早锁定SAT/ACT考试节奏,争取高分机会;另一方面深耕1-2项真正热爱的活动,例如一段有数据成果的科研、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公益创新,让招生官看到你更为真实、更有温度的人格画像。

尽管特朗普政府上任后持续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其反复性与不确定性给国际学生带来显著挑战,但美国机构的薪资水平与发展前景,依然吸引着众多申请者。当下,实力强劲的申请者普遍采取“多国联申”策略以分散风险,而非直接放弃美国选项。因此,在规划申请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26Fall美本申请者来说,扎实的学术基础优秀的背景提升清晰的自我认知仍然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无论招生规则如何调整,真正的竞争力始终在于学术实力和个人成长。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这五个留学专业不卷还好就业!

下一篇

2026申请季 | 洛林大学语言中心DéFLE春季入学申请时间公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