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宣布:2025 - 2026 申请季(26Fall入学)起,本科申请中的 “可选校友对话” 环节将全面取消。这一延续数十年的传统校友面试机制将走向终结。接下来,跟随小纪的视角,看看此项政策背后的深层解析吧!
什么是可选校友对话?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可选校友对话”(Optional Alumni Conversations)是本科申请流程环节的其中一项。
校友对话旨在让申请者通过有亲身经历的校友了解宾大,同时让校友更了解申请者,其主要目的有三个:
●维系校友与学校的联系
●为申请者提供学校相关信息
●提升宾大作为一个重视对话与有意义连接之地的声誉
过去,校友对话多为线上形式(视频聊天或电话),时长约 25-45 分钟。志愿者校友按地理区域或所属学院/项目分组安排对话,时间通常在10月至次年2月中旬。受资源所限,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得机会,且申请者不可主动申请。收到邀请邮件需在3-5天内回复,否则视为放弃。
自2025-2026申请季起,宾大全面取消本科申请中的“可选校友对话”环节。 取而代之的是一项新校友志愿者计划,重心从“招生季的短期交流”转向“录取后的长期支持”,涵盖新生欢迎、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贯穿学生的本科阶段。
宾大为什么取消校友面试?
宾大招生办公室表示,取消校友面试的主要原因是申请人数持续增长,学校已难以公平有效地为每位申请者安排与校友的一对一交流。
图源:The Daily Pennsylvanian
宾大招生办副主任兼战略传播主任Paul Richards透露,2024-2025申请季,宾大收到超过75,000份申请,最终录取3530人,录取率仅为4.9%,创下历史新低。
而2012年时,只有约31,000份申请。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和审核时间的压缩,使得一对一面试在公平性与执行效率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宾大副教务长兼招生主任Whitney Soule指出,当前流程已“达到极限”。许多校友反馈,与其在招生季进行短期高强度面谈,不如将精力投入更具长期价值的学生支持中。此次的调整并非简单“砍掉一个流程”,而是宾大对招生策略与资源配置逻辑的系统性重构。
过去,参与校友面试被视为一种“示好”学校的方式,但其象征性互动的边际价值正在下降。宾大此举清晰表明:学校更看重申请者是否真正了解宾大、适合宾大,而非是否参与形式化面谈。
这反映了顶尖大学对自身使命的重新定义:既要选拔最优秀的申请者,更致力于确保被录取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持续支持、实现长期发展。这也意味着,未来招生的关注点或将从“包装能力”转向“真实匹配度”。
美本面试种类
●招生官面试:美本最传统的面试形式,带有评估性。 招生官借此评估学生英文水平、专业背景及与学校的匹配度。面试时长约半小时,国际生因地域限制多为线上进行。
●校友面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面试官为全球校友,属主流的 “双向第三方客观评估” 形式,在美本中较常见,如普林斯顿、MIT、斯坦福都提供校友面试。通过约一小时交流,学校可全面了解学生与校文化、专业发展的契合度,学生也能补充文书外的个性化信息,更全面真实地展示自己。面试官对申请者的评估供招生办参考。
●第三方面试:国际学生里较为普遍的一种面试方式,由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付费且可多次进行,申请人可选最佳表现提交。除部分公立大学外,杜克、西北、布朗、哥大等多数私立大学都接受第三方面试。常见的第三方机构为InitialView和Vericant。
此外,美本申请过程中,材料多为文字表达,视频的形式会更鲜活,可以生动有效地补充,具体且真实地展示学生特点。
政策背后:顶尖名校招生机制的重塑
近年,在“后疫情”与“后种族考量裁决”时代的背景下,许多美国高校正在重新审视招生流程,面试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宾大并非首所取消校友面试的顶尖学府。在这项政策背后,不仅是个别申请流程的技术性调整,更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在公平、公正、资源分配及招生理念上的一场深层次变革。
●麻省理工学院(MIT):曾因疫情暂停线下面试,目前提供结构化的评估性面试;
●加州大学系统长期以来不设面试,强调申请材料的标准化评审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虽保留面试,但也承认其非必选项
●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不提供校友面试,但可以通过Glimpse和InitialView等方式进行面试
●哥伦比亚大学: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面试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不再提供校友面试,提供Bear Chats,申请者可选择线上或线下任意一种方式,与一位WashU目前的学生进行面试
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大学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即“终结平权法案”),促使高校加快探索新的公平、合法评估机制。面试是否属于主观偏见与结构性不平等的载体,亦成为校园内外持续争议的焦点。
申请策略转型:以匹配度为核心
宾大取消校友面试,并非要限制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是重构招生流程。对有准备的申请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申请者需要从单纯展示对学校的兴趣,转变为以扎实、全面的申请材料证明自己与学校的高度匹配。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打磨申请材料
充分利用宾大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线上招生宣讲会等资源,了解学校的课程、教授研究、校园活动、招生动态等。将这些信息融入文书申请材料中,深入展现对宾大的理解和真诚的向往,说明自己与学校在学术理念、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契合度,以及如何在宾大实现自身成长。
2、重视提交第三方面试InitialView
申请者可以将第三方面试InitialView作为补充材料提交,通过面试录像向学校展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个性。同时,认真准备推荐信、作品集等其他补充材料,全方位展现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潜力,让招生官通过书面材料全面了解自己。
3、提升标化成绩
2025-2026申请季宾大将恢复强制标化政策,这意味着标化成绩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申请者需努力取得优异的SAT/ACT成绩,提升竞争力。
4、保持其他形式的联系
虽无校友对话,但仍可通过以下方式接触宾大:
●参加宾大在本地或线上举办的招生说明会、学校展会等。
●给宾大招生办公室写信提问(内容要具体、有诚意,不问官网已有信息)。
●若认识宾大在读学生或校友,可私下请教经验,但不必“模拟面试”。
美国大学申请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顶尖名校的申请逻辑也随着时代在持续演进。申请名校的核心,从来都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存在或取消。政策会变,但准备的本质不变。面试的取消再次印证:申请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期的积累、真实的自我表达与坚定的目标导向。当下美本的申请,实际上是信息差与战略前瞻性的较量——唯有率先洞察趋势者,方能抢占申请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