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本科越好保研越难?

写在前面

学校越好,竞争越大,外保提升确实更加困难;在相对弱点的学校也的确有可能拿到靠前排名,实现外保提升,看起来去相弱学校更符合长期价值理念,但是这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更像是理论化的推演。

01、若是以清北为目标

哪一方的真实机会更多

若是以清北为目标,哪一方的真实机会更多。

从保研来看,中9可能需要前2,华五可以放宽到前5,这是最头部的竞争。

虽然高考选择相弱学校是亏分去的,存在初始优势,但是在横跨三年的综合竞争中,能否始终保证自己在前2名的位置,这是无法保证的。

大学的学习不像高中的模式,课程得分比拼的不纯粹是个人能力,选的课程、老师的习惯、小组同学的雷点、运气等都存在变数,但是你如果一直以前2为目标线,那基本不允许踩坑,否则后期处处被动,很容易陷入焦虑、内耗。

如果你是在更高的学校,诚然可能竞争更激烈,但是资格门槛的数量也更多,允许给个人留下相对多一点的容错空间,不至于把自己逼在纯粹的高压环境里,这更有利于保研这种“长跑式"竞争

02、相弱学校外保拿到的offer

VS

相好学校的本校offer

相弱学校外保拿到的offer VS 相好学校的本校offer,能否实现超越。

在相弱学校里,我们拿到外保的可能性确实更大,但是这种提升是相对于本科来说的。

如果我们拿到的是10%、或者20%的排名,可能提升后的最高offer也是华五这一档,甚至可能继续中9。

但是本科就在华五的话,即使排名在20%以后,仍有可能继续在本校读研,实现本硕华五+同方向专业,同时在本校读研还能提前联系更好的导师占位,这比外保提升后去华五存在明显的先机优势。

03、本科平台资源也很重要

个人在本科获得的平台资源也很重要,大学并非只是保研一条路。

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交际脉络,通常来说,更好的学校确实拥有更全面的配套资源。

保研是大学提升的一个路径,但并非唯一选择。

亏分只图保研是将自己的大学生涯all in单一赛道,而舍弃更高平台可能带给我们的科研资源、师资力量、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交友脉络等,当我们在相弱学校里竞争失利或者存在不满时,当初放弃的机会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失落,陷入虚无的内耗。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如果坚定将保研看做最高权衡因素,并且自愿舍弃对本科生涯的其他追求,有决心一定能拿到最头部的排名区,在综合能力上保证自己的产出,那确实可以考虑去相弱的学校压上一切

但是,如果想要的是提升更稳健一些,让本科生活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让未来的出路更加丰富,那其实没有必要亏分去相弱的学校只求保研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高学术盘点(历史+二外):16所人文强校的“文科炼金术”

下一篇

IB数学怎么选?SL还是HL?AA还是AI?一文讲清!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