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主要都是延毕怪导师的 却很少听说延毕怪自己的?

2024年,我国博士招生迎来新一批扩招,在这种情况之下,博士毕业的要求和难度不降反增,导致很多博士面临延毕的问题。

有趣的是,互联网上经常会有因延毕而吐槽导师的现象,相反却很少有人认为延毕是自己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延毕对于至少三分之一的博士而言是必经之路。

那博士到底会因何原因导致延毕?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延毕呢?

一、关于延毕,TA们有话说……

01学生的吐槽

导师从未认真指导过我

A老师(211博士,在读第六年)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我读博的第二年。第一年的时候因为上课也没有太多关注组里的事情,第一年结束时导师上了四大青,本以为是好事,结果发现导师每天不是在机场就是在飞机上到处出差,压根没有时间管理课题组

图源:网络

加上自己科研底子也一般,所以成果产出一直很慢,甚至做不出什么东西来。虽然后面也和导师聊过好多次,每次都是答应地很好,却压根不落实。现在已经拖到第六年了……”

组里杂活不断,压根没时间科研

B老师(985博士,在读第五年)

“我们组与其说是一个课题组,还不如说是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导师每天的任务就是疯狂出去喝酒吃饭拉横向,却还要求大家的科研成果要好。

事实上组内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大家手里最多能有个1-2篇文章。

图源:网络

更可气的是,导师每次的横向几乎都不给学生发工资,我们拿到的只是皮毛,还要管各种导师的私事,总之科研时间被大量挤占。”

导师啥也不懂,把我往沟里带

C学长(中科院博士,在读第六年)

“当初申博的时候,一心觉得选择一个上升期的导师可能会比较好,结果没想到导师是真的水平很差。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之前毕业的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跟TA开会聊天,每次都没有进展,还听不懂学生讲话

图源:网络

更可气的是,好多次明明思路理顺了,TA一定要求更换为自己的思路,没想到投稿被拒了,审稿人还给出了和之前思路一样的comment。现在到了第六年也还是0文章,真的被坑惨了。”

02导师的吐槽

延毕时请先找个人原因

A教授(985四小青,组内两名博士延毕)

“我们组目前有两个延毕的学生,一个六年,一个四年出头。我认为四年出头的可能很快就会毕业,但是六年的那位同学属实让我大跌眼镜。

当初面试的时候信誓旦旦说自己热爱科研,想要做出一番成就,结果进组以后先玩了两年,其余的时间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干。

图源:网络

对内对外一直说我不给TA有效指导,前期我还把较多的精力放在TA身上,后期实在带不动。所以我觉得学生延毕,大部分真的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能力不足请不要读博

B教授(211教授,组内四名博士延毕)

“我们组人比较多,延毕的自然也多。我个人认为,扩招给了更多人进一步升学的机会,但读博并不像本科硕士,混一下就可以过去。

读博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导师只是你的引路人,如果能力不足真的不要来读博,否则极有可能会让自己浪费时间的同时耽误导师的时间。

另外,读博也不是找不到工作的庇护所,还是希望有更多真正有科研理想的同学来读博深造。”

延毕与否有时是运气问题

C教授(双一流双非副教授,组内一名博士延毕)

“从带过的这么多届学生来看,我认为延毕与否真的还挺看运气。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博士生,各方面工作做的都非常好,但是就是投稿不顺利。第一篇文章直到博四才给弄出去,最后博六毕业的。

但坦白说,这个学生是我带过最喜欢的一个学生,我们两个一起工作也非常愉快。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因为现在毕业要求真的不低,还是要用心做才能出东西。

所以我认为有些时候也不一定就是导师和学生的原因,玄学也占了一部分因素。孩子们读书已经很不容易,身为导师还是要尽可能帮助和开导TA们。”

二、延毕的原因,可能千奇百怪……

01读博期间摸鱼真的会影响进度

做科研与写作业或是完成指定任务不同,很多时候需要极大的自驱力和主观能动性。有些时候问题就摆在那里,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一拖再拖,并且会影响后续的进度。

因此,读博期间摸鱼其实是博士生的大忌,尽快解决问题走向下一步才是关键。有的学生正是因为频繁摸鱼,有一种“拖一拖,等一等”的习惯,才导致延毕的发生。

为什么主要都是延毕怪导师的,却很少听说延毕怪自己的?

图源:知乎

02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科研

很多学生认为读博士只是一个能够找到好工作的跳板,或是只是为了升学的目的而来。然而事实上,科研工作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创新性

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科研,做科研的过程当中解决科学问题才是关键,而不同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则要求博士生们必须有主动学习能力

所以如果博士生本身并不适合做科研而只是被迫被动做科研,则可能会导致延毕。

为什么主要都是延毕怪导师的,却很少听说延毕怪自己的?

图源:知乎

03导师疯狂接横向,放养学生

导师的队伍逐渐庞大,德不配位的导师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很多导师对学生进行PUA打压甚至不指导,最终导致一个对科研富有激情的学生丧失理想,逐渐躺平。

之前有听说过一些课题组让学生前三年干横向,抽空做科研,或者到博四直接让写博士毕业论文。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们也是深受其害。

不仅如此,还有的导师虽然名为博导,但其实压根指导不了博士生,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做完后还会“挑三拣四”,极大耽误毕业进度

为什么主要都是延毕怪导师的,却很少听说延毕怪自己的?

图源:知乎

04博士毕业要求水涨船高

目前我国的博士虽然在招生端进行了扩招,但是毕业端却是不断收紧的,呈现了宽进严出的状态。跟很多博士生交流后会发现,盲审阶段其实是最考验博士生论文质量的阶段,甚至很多人都说盲审只要过了就不会有问题。

图源:网络

然而,各校对于盲审分数的把握是不一致的,有的学校可能65分以上过,有的可能70。但对于专家来说,有时可能给个69有心帮你过,殊不知学校要求70分才能过。

不仅如此,现在盲审要全部删除作者和导师信息,在保证公平的同时也加大了通过的难度。

为什么主要都是延毕怪导师的,却很少听说延毕怪自己的?

图源:知乎

三、如何减少延毕概率?

01明确读博期间的目标,做好学术规划

读博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大家合理分配读博期间的时间,做好“体力规划”。一般来说,国内的博士第一年需要上课,但与此同时大部分动作较快的博士则会提前开始博士课题研究。

还有的博士会在入学之前就和导师积极主动联系,争取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总而言之,尽早开展工作、确定方向,合理分配时间,能够尽快产出科研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02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自身科研实力

无论是导师的因素还是其他外界因素,最终延毕影响的都是自己的前途。而为了让自己减少延毕的概率,提升自己的科研硬实力是根本之道。

具体来说,很多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即使没有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也会很快找到做科研的方法或是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顺着目标展开。

所以在读博之前,一方面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读博,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提升自己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为读博打下坚实基础。

03主动与导师沟通,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双向选择,就好像相亲一般,只有沟通顺畅了才能将后面的日子过好。所以在读期间,要尽可能保持与导师之间密切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打消对对方的猜忌和疑虑,从而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工作上。

不仅是导师,同门之间也可以多进行交流,大家能够在一个课题组当中读博就是缘分,应当珍惜这段缘分,并努力维护好与同门之间的关系。

写在最后

需要承认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德不配位的导师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进程,但延毕这种事情终究不是导师一方的原因,身为博士生应当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努力做好工作,提升自己的实力,这不仅是为了顺利毕业,更是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随着博士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跟风读博。要清晰的是,读博绝非找不到好工作的退路,而是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所以在选择读博之前一定要谨慎评估自己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提前撰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主文书?

下一篇

amc8数学竞赛和奥数的区别是什么?小学生怎么选?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