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留学家庭眼中的“公立之王”,加州大学(UC)系统每年的录取动态都堪称风向标。一方面,它是全球申请人数最多的大学系统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学生;另一方面,它涵盖从“申请难度天花板”UCLA、UCB,到“国际生友好型”UCD、UCR等多种梯度校区,能匹配不同层次申请者的策略。
就在几天前,UC公布了2025 Fall(2024-2025申请季)的最新录取数据。无论你是已经在申请战场上的高三学生,还是正在9-11年级阶段提前规划的家庭,这份数据都值得你反复研读。
整体趋势:申请人数微跌,录取率大涨
本申请季(2025 Fall),UC系统共收到来自全球超过20.5万份本科申请,虽然比前一周期略有下降,但录取人数却整体上涨了约1.2万人。最终总录取人数接近15万人,整体录取率达到了72.81%,比上一年的66.31%大幅提升。
在这其中,州内学生依旧是UC系统最“偏爱”的群体,录取率高达77.23%。虽然州内申请人数减少了3000多人,但录取人数却逆势上涨了6000人。这与加州近年来政策导向高度一致——向本州学生倾斜是明示的战略。
而州外申请者方面,录取率也从上一年的55.76%上涨至61.86%,整体变动相对平稳。
最令人关注的变化,出现在国际生群体:申请人数增长8.7%的同时,录取率也逆势上扬4.46%,达到了69.22%。在其他大多数美国大学都在压缩国际生招生规模、缩紧热门专业准入门槛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回暖”信号无疑令人振奋。
换句话说,UC系统这次是真的给国际生“加仓”了。
六大重点校区的信号拆解:谁在放水?谁在收紧?
尽管总录取率上涨,但UC九校系统内部的冷热分布依旧存在较大差异。以下是六所最受中国申请者青睐的UC校区的详细动向分析: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门槛依旧是“天花板”,GPA内卷加剧
作为加州大学系统的“门面担当”,UCLA无论在哪一届申请中,都是申请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校区之一。2025 Fall的数据依然延续了这个趋势:国际生录取率仅为6.43%,不仅低于州内(9.60%)和州外(11.19%)学生,还基本维持了历史低位。
由于加州大学系统已全面废除SAT/ACT成绩,GPA成为UCLA最为倚重的核心参考维度。数据显示,UCLA录取新生的GPA区间高达4.20-4.30,这意味着除非孩子在学术上极为突出,否则很难在庞大的申请人群中脱颖而出。
对中国学生而言,这种“极致分控”的态度意味着只有真正的学术硬核选手才能突围。更重要的是,仅有高GPA远远不够,项目深度、文书个性、领导力、实践成果,样样都是拼图的一部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
国际生录取“翻倍”,释放积极信号
与UCLA相比,UCB(伯克利)今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国际生录取人数翻倍:录取率从去年的3.36%跃升至6.09%,几乎追平UCLA。这是自2021年起UCB连续几年压缩国际生名额以来,首次出现实质性“回弹”。
这一变化背后,或许说明UCB正在重新平衡“本地优先”与“全球多元化”的招生策略,特别是在STEM方向拥有强大国际声誉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吸引优秀国际申请者的加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UCB依然是九校中最重视州内学生的校区之一。其录取率排序为:州内>州外>国际生>总体,说明本地背景仍具优势。国际生虽有上升空间,但仍需“拼出亮点”。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录取友好,但热门专业竞争加剧
UCSD今年的总体录取率约为28%,录取难度属于UC系统中游。州外和国际申请者的录取率均较上一年上涨,尤其是国际生,录取人数激增2500+人,录取率上升了8.2%,释放出明显“欢迎国际生”的态度。
但UCSD同时宣布,从2025 Fall开始,工程学院、生物科学、数据科学、公共卫生等热门专业的转专业机制将全面收紧——每年只开放一次转专业机会。这意味着:
- 新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将变得更加重要;
- 热门专业名额极为有限;
- 转专业的灵活性明显下降。
因此,对于目标是UCSD热门专业的学生来说,初始申请时就要精准选定专业,并用有力的活动背景、研究经历来支撑这个决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
国际生最“友好”的校区之一
戴维斯校区(UCD)成为本轮录取数据中对国际生最敞开怀抱的UC成员之一。不仅申请和录取人数双增长,其国际生录取率高达57.15%,甚至超过了州内学生20个百分点。
在整体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UCD的“友好策略”意味着它将继续成为许多国际生的“保底首选”之一。当然,高录取率并不等于轻松申请,如果在文书、项目和专业契合度上不做好规划,依然有可能错失。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
缩申放录,对国际生释放“诚意”
圣塔芭芭拉校区(UCSB)今年申请人数有所下降,但总录取人数却增长了近60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新增名额基本都分配给了国际生与州外学生,录取率也分别上涨了16%-17%。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UCSB对外州/国际生源的争取意愿明显增强。这种调整趋势有利于中国申请者,尤其是背景匹配但标化受限的学生。
不过,UCSB在评估学生时仍高度重视GPA,并倾向于录取曾经参加过本校夏校项目的学生。这类“自家培养+提前认可”的策略,也提供了另一个切入点。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
数据变化复杂,需谨慎评估
尔湾校区(UCI)是本轮录取中唯一一个总录取率下降的主流校区。虽然录取总人数比上一届略有增加,但州内和州外的录取人数双双下降,录取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申请人数激增导致的竞争加剧。
反而是国际生,成为UCI这轮“重点扩招”的群体:新增录取人数近千人,录取率也高于州内学生接近一倍。整体来看,UCI对国际生依旧较为青睐,但随着申请量暴涨,竞争也在同步升级,不能掉以轻心。
写在最后
UC系统的这一轮数据,或许没有让人“炸裂惊喜”,但却释放出了稳定、积极、务实的信号:
- 国际生录取空间在“缓慢回升”;
- GPA与专业契合度仍是门槛核心;
- 各校区录取偏好分化更加明确;
- 热门专业的申请与转入门槛正在进一步收紧
对中国学生和家庭而言,这一切意味着:机会在变,但规则也在变,唯有提早准备、因校而异、因人而设,才能把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