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变化?
最近,密歇根大学推出三项新政:首次开放Early Decision(绑定早申),允许大一新生同时攻读工程学院与罗斯商学院双学位,并开设教育学院本硕连读项目,实现四年完成本硕学位。
另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在扩大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等跨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截至2024–25学年,数据科学已成为全校最大本科专业,约有1960名学生注册。此外,学校还表示将逐步提高州外学生的录取比例。
北卡教堂山分校则新增了商业分析、公共政策等直通型项目,并加大了对州外和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支持力度。
释放什么信号?
整体趋势表明,这些公立名校正通过早申、直录项目和跨学科建设等方式,更积极地吸引优质生源。侧面说明,优质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私立藤校和Top 30高校通过ED提早锁定顶尖学生,使得公立名校无法继续“佛系招生”,否则容易在常规申请中错失优质申请者。
其次,随着州政府拨款不断减少,国际生学费成为重要财源,而ED制度有助于提高入学率的可预测性,确保财务稳定。
另外,大学排名竞争也在加剧。US News等排名体系对学生GPA、高中Top10%比例等数据极为重视,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声誉和排名。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公立大学更倾向于开设工程与商科、理工与公共政策、本硕直通等项目,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能适应复杂社会需求的未来高薪人才。
如何应对?
面对公立名校“抢人”趋势,中国学生和家长应当尽早规划,掌握申请主动权。许多学校的Early Decision和直录项目要求提前准备,高二暑假甚至更早就需完成标化考试、活动经历梳理和文书素材积累。
提早准备有助于缓解申请压力,也能更从容地展示自身优势。在申请内容上,建议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定位未来学业方向,尤其聚焦于跨学科赛道,如计算机与商科结合、理工与公共政策融合、教育与心理学交叉等,并通过竞赛、科研、实习等方式积累针对性经历。
此外,还应注重个人故事的表达。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的身份认同、成长轨迹、社会责任与个人反思,文书不再是简单的成绩罗列,而是一个完整、自洽、具有感染力的叙述过程。真实、有深度且与申请院校契合的故事,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