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申请金融商科的同学来说,《金融时报》(FT)的全球金融硕士排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因为这个排名含金量很高,它不仅要求商学院有顶级认证、课程成熟,更以毕业生薪资、职业发展等硬核指标为核心,能上榜的都是行业公认的强校。在今年仅上榜的全球70所商学院中,英国就占了14所!
老师看了一下榜单发现,2025排名中,英国有3所大学的金融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突破百万人民币,成为 “高薪代名词”。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凭什么让毕业生一毕业就站在薪资顶端?
伦敦商学院
英国排名第1 全球第8
平均年薪:$150121
约合人民币:107.8万
伦敦商学院(LBS)今年以全球第8、英国第1的成绩领跑,毕业生平均年薪达 150,121 美元,比牛津、IC 高出一截。
伦敦商学院是不参与QS排名的,很多人对它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伦敦商学院的实力很强悍,基本处在英国G5这一档次。很多申请LBS的同学,是看不上UCL和LSE的。
作为专注商科的顶尖院校,LBS 的金融硕士项目(如金融分析、金融学)堪称 “投行预备营”。课程不仅涵盖资产定价、并购重组等核心内容,还设有 “模拟交易室” 实操模块,学生可通过彭博终端实时演练全球市场交易,这种沉浸式训练让不少毕业生入职投行后能快速上手核心业务。
教授团队近半数曾任职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机构,讲课时常结合亲身参与的百亿级并购案例,干货密度极高。
作为常年与牛津赛德商学院 “争冠” 的选手,它的优势在“职业进步” 和 “国际网络”——全球超13万校友中,有200多位现任投行董事总经理、50多位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每年学校组织的 “校友导师计划”,能让学生直接对接行业大佬。
这种资源加持下,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其中近三成能拿到 “签字费+绩效奖金” 的额外福利,实际收入远超平均年薪。
LBS伦敦商学院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很少,更倾向于有跨国实习或创业经历的申请者。另外,所有专业都得提交 GMAT/GRE 成绩,面试还会有 “案例分析” 环节,对综合能力的考验比一般学校高得多。
国内申请者多为985均分90+,需GMAT720 + 或GRE330+,外加2-3段头部券商、私募实习(如中金投行部、红杉资本),竞争激烈但回报极高。
IC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排名第2 全球第16
平均年薪:$144368
约合人民币:103.7万
帝国理工商学院今年以全球第 16、英国第 2 的成绩首次超越牛津,毕业生平均年薪144,368 美元,较去年暴涨 18%,成为最大惊喜。
作为理工科强校,IC 的金融硕士走 “技术流” 路线,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强势。
课程不仅强制学习 Python、C++ 等编程工具,还设置 “量化交易实验室”,学生可利用学校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合作的实时数据系统,开发对冲基金策略模型。
IC 的跨学科优势也很突出,金融硕士学生可跨选工程学院的 “机器学习在金融中的应用” 课程,这种 “金融 + 技术” 的复合背景,完美适配投行量化岗、对冲基金等高薪领域。
数据显示,其金融科技专业毕业生进入量化交易岗的比例达 45%,平均年薪比传统金融专业高 15%。
录取严格卡 985/211 背景,均分 88-90+,双非学生机会较少,但理工科跨专业申请者(如数学、计算机背景)更受青睐。
牛津大学
英国排名第3 全球第18
平均年薪:$147695
约合人民币:106万
牛津大学商学院虽从去年全球第 9 跌至第 18,但毕业生平均年薪仍达 147,695 美元(约合人民币 103 万),靠的是 “牛津光环” 和稀缺性 —— 它仅开设“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一个金融类硕士项目,堪称 “独木桥式精英培养”。非常看重GMAT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
课程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深度理论,核心模块包括 “资产定价理论”“宏观金融政策” 等,教授多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弟子,学术氛围浓厚。
最独特的是 “牛津金融研究中心” 资源,学生可参与央行货币政策模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解读等项目,这种学术背书在申请国际组织(如 IMF、世界银行)时极具优势。
尽管排名下滑,但申请热度丝毫不减。毕竟牛津的 “金字招牌” 在全球雇主眼中都是 “硬通货”,尤其在政策研究、学术圈等领域,认可度远超普通商科强校。
仔细分析,我们能发现,这三所年薪百万的英国金融强校,其实适配不同类型的申请者:
- 伦敦商学院适合目标投行前台、想积累全球人脉的同学,需顶级实习和高分标化;
- 牛津大学适合学术能力强、看重名校光环的 “学霸”,尤其适合计划读博或进政策机构的学生;
- 帝国理工适合理工科背景、想走量化路线的 “技术派”,课程实用性强,就业面更广。
⏬2025 FT金融硕士全球排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