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办学乱象升级?香港教育局铁腕叫停!

2025年7月底,香港政府为遏制“考试移民”现象,出台新规要求持受养人签证的学生须在港居住满两年方可享受本地生资助待遇。

政策一落地,即引发连锁反应。

内地教育机构与本地学校合谋的“借壳办学”乱象浮出水面,多所学校因涉嫌违规操作被曝光。

图源:网络,侵删

截至8月13日,教育局已暂停至少两所涉事学校营办资格,并明确表态将严惩违法行为。

此事件不仅暴露教育监管漏洞,更揭示部分机构利用政策缝隙牟利的灰色产业链,严重威胁教育公平与学生权益。

近期借壳办学新闻事件

近日,九龙深水埗崇正中学因与内地DSE培训机构的违规合作陷入舆论漩涡。

据调查,某内地DSE培训机构以“提供香港学籍”“校舍资源”为卖点,

向内地学生收取每年16万至19万港元的高昂费用(约为教育局核准学费的5-6倍),宣称学生中六阶段可凭“学校考生”身份报考DSE。

然而,实际教学场地竟设于深圳酒店,学生仅需周末赴港参加考试。

经核查,崇正中学从未就相关课程向教育局提交申请,校董存在严重失当行为,且该校自2018年起便多次因违规出借校舍被投诉。

2025年8月8日,教育局正式暂停其营办资格,并直指该合作项目涉嫌虚假宣传、非法招生及逃税。

另一桩引发关注的违规事件,围绕九龙塘一诺中学展开。

该校被曝与内地机构“机构国际教育”合作,允许学生同时注册深圳某中学及一诺中学学籍,并收取每名学生20万港元“建校费”。

从崇正中学的“天价学籍骗局”到一诺中学的“双重学籍疑云”,

违规办学乱象正持续冲击香港教育监管体系,亟待相关部门彻查整治。

香港教育局严正警告与政策调整

针对近期“借壳办学”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香港教育局连出重拳,

从停运违规学校、规范跨境办学到打击招生乱象,全面强化教育监管力度。

在完善跨境办学规范与打击招生乱象层面,教育局同步推出刚性约束措施。

跨境办学方面,明确内地与香港机构合办课程须提交包含师资资质、课程大纲、收费明细的详细计划,

审批周期不少于6个月,全程接受教育局监督;

同时重申“单一注册原则”,严禁学生同时在深港两地注册学籍,

跨境就读仅能通过教育局认证的“自修生”(需提供在港居住证明)或“港人子弟学校”渠道。

针对部分机构炒作“非资助本地生”身份的乱象,教育局进一步收紧政策:

2027/28学年起,此类学生仅能通过超额收生机制申请学位,且学额上限设为4%(约600个),与本地生学费差距最高达4倍,从源头遏制“以钱买学位”的投机行为。

法律底线与风险防范

《教育条例》第75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同时在多所公营学校注册,违规将取消升学资格;

2025年起自修生报考DSE需提交在港居住证明且跨境学习记录须经公证。

费用方面,私立中学DSE课程学费不得超过教育局核准标准的3倍(约9.8万港元/年),

以“建校费”“捐款”等名义变相收费属违规,最高可罚10万港元。

机构合作需警惕资质风险:内地机构无权独立办学,合作方须持香港“非本地课程牌照”;

教授DSE课程的教师需具备香港教师资格证或通过本地认证考试。

家长应避免轻信“快速入学”等宣传,优先选择教育局认证的合规渠道,确保子女权益不受侵害。

在借壳办学乱象与监管收紧的双重背景下,选择合规、专业的教育服务是家长守护子女教育权益的关键。

若盲目追求“捷径”,轻信非正规机构的“学籍承诺”或“低分录取”话术,

极可能陷入学籍无效、资金损失甚至法律纠纷的困境。

此类乱象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与监管盲区,而专业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正在于穿透政策迷雾,构建合规路径。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读博、工作非此即彼的第3种最优解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