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很多同学其实并不想去中国学生扎堆的院校,会有种“出了国又好像没完全出”的错觉。而且很容易陷入中文舒适圈,不仅拖慢语言进步,也更难融入本地文化氛围。
当然,英国也有中国学生比例较低、英国本地学生占比很高的院校,这类学校往往严格控制国际生来源的多样性,鼓励跨文化互动,能够帮助你更顺利地积累人脉资源,甚至为将来留英就业打下基础。
伦敦国王学院(KCL)
KCL是本土气息非常浓厚的英国大学,虽然它也是留学生申请的热门,但激烈的竞争以及对留学生比例的把控,让KCL并未被中国留学生“完全占领”,相反,英国本地学生的存在感非常强。
KCL属于罗素集团院校,在本土声誉极高。英国学生选校更看重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KCL建校于1829年,正符合他们对“传统精英教育”的期待。相比之下,中国留学生更关注QS排名,不过KCL的排名也不错。
其次,本地人偏好的专业也与中国学生不同,他们更倾向医学、法律、人文社科、心理学等方向,商科和工程类则占比较少。而KCL恰恰在这些领域声名显赫,尤其是护理,实力全英顶尖,连本科录取都竞争激烈。法学院同样强势,经常从其他名校“挖”来师资。
地理位置也是关键因素,KCL位于伦敦核心地带,天然吸引大量本地生源。就像留学生爱刷QS前50,英国学生也绕不开KCL。此外,KCL能够提供丰富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这对很多英国本地学生是很重要的。
爱丁堡大学
中国留学生对爱丁堡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感情,那就是“又爱又恨”,平时课程和考试非常难,一不小心可能就无法毕业,吐槽最多的就是这个,入学后体验很差。但爱丁堡的排名以及毕业证的含金量,又让人向往。
爱丁堡属于严进严出,留学生比例把控也很严的院校,比较受欧盟学生的欢迎。爱丁堡部分专业其实中国学生数量挺多的,但跟“反向留学”还差的远,学习氛围也不错,毕竟不好好学想毕业就更难了。
不管是KCL还是爱丁堡,中英学生的选校逻辑其实是相反的。中国学生看重排名,看重校友的建议,而英国学生考虑的是专业、底蕴、声誉等等,而这两所院校的科研与排名都非常出色,所以最终在结果上“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