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如何正确学习CIE经济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CIE经济都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IG经济对Alevel经济的学习几乎没有帮助)。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考试技巧,都是大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同学错误地把数理化的学习方法套在经济上,导致花的时间多成绩还不及预期。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来仔细讲一下经济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技巧。很多内容其实我们在之前的推送里都有提及,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汇总,作为公众号的置顶帖,方便大家进行查阅。

学习目标如果经济要考满分,需要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 掌握教科书的全部知识点这里的教科书指的是CIE那本绿色的官方教材,由Colin Bamford 和 Susan Grant编写。由于教科书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在CIE的试卷里,因此书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必须掌握。

2. 用经济术语写作经济的大题是写Essay,文章的所有内容都必须使用经济术语。举个例子,下面是关于income增加bag价格会上涨的解释:

When people have more income, they would have more money and then they can afford to buy more bags. Therefore they would want to buy more bags. As more people buy them, price of bags would increase.

这个段落的表述是正确的。然而其中没有出现任何经济术语,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从来没学过经济的人写的。这样的答案在经济考试是无法得分的。

3. 用完整的逻辑链条进行写作写Essay不仅要用经济术语,逻辑链条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要解释income上升导致bag价格上升,需要这样的逻辑链条:Increase in income -> increase in purchasing power -> bags are normal goods -> demand for bags increases -> shortage of bags at market price -> creates upwards price pressure -> prices of bags increase.当然,有逻辑链条的同时,答题的时候也必须使用经济术语。

上面的例子里,purchasing power, normal good, demand, shortage, upward pressure都是经济术语。在考试的时候,所有的analysis,只有写出用经济术语解释的完整逻辑链条,才可以得分。逻辑链条漏掉任何一点,都有可能扣分。

4. Make a judgement什么是judgement?比如我问你学校的餐厅哪家最好,那你先会说每家餐厅的优缺点,这些都只属于analysis.Judgement指的是考虑完每家餐厅的优缺点之后,回答哪家餐厅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比如说,我选的课比较多,吃饭时间比较短,那炸鸡店就是最好的,因为可以很快吃完。

而我同学从小在富人区长大,非常在意用餐环境,不喜欢油烟多的环境,那对我同学来说西餐厅是最好的。任何judgement,都需要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5. 把经济知识运用到特定情景 (context)经济大题有20分的案例分析题,Essay也可能考特定场景或者特定商品。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仅用教科书的知识点来答是不够的,答案必须结合题目的context.以上5点说的是满分的要求,当然没有人考经济是目标满分的。

由于AS大题60分拿34分以上基本就可以确保AL拿下A*,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其实并不一样:

- 申请理工科专业,学经济只是为了拿A*的学生,只需要完全掌握1和2以及部分掌握3即可。思考Judgement的过程可以提高综合素质,但考试拿分比较困难。即使要培养,也可以日后慢慢来。

- 申请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1-3点需要完全掌握。4-5点也需要部分掌握,因为这两部分内容会贯穿这个大学学习。

- 只想拿A的学生,完全掌握1和2即可。

学习方法上面五点是学习目标,这一段我们来讲学习方法。

1. 掌握教科书的全部知识点CIE官方提供了三份资料:Syllabus, Learner guide, 官方教科书。这三份资料包括了99%的考题。相比Syllabus,我觉得Learner Guide更全一些,因此这里建议大家用Learner Guide来检查知识点有没有完全掌握。至于怎么学习,单靠官方教科书可能不太够,因为书上的很多内容是知识点的结论,而并不包含推导过程。

对于没学过经济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看懂的。课外教材可以参考IB的经济教材,或者Krugman的《Economics》。这里要强调一个学习顺序:大家应该先看教科书。如果大家看书的时候有哪些知识点没搞懂,再去看其他教材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

其他教材毕竟不是CIE的官方资料,里面包含了很多考试不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没有必要掌握的。

2+3. 用经济术语和完整的逻辑链条解释知识点承接第一条,很多同学把理解知识点和选择题做对划等号,这是考不到A*的核心原因。做选择题,只要知道income增加,normal good的价格上涨即可。而大题要拿分,需要大家用经济术语和完整的逻辑链条解释知识点。

因此,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大家不仅要把选择题做对,还要把对应的逻辑链条写下来,这样才算完整掌握一个知识点。

以第一章PPC为例,Learner Guide上很清楚地列出了大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开学第一课:如何正确学习CIE经济

上面每一个知识点,大家都要写一个逻辑链条。比如why the PPC shifts outwards, 对应的逻辑链条就是Equalimprove in technology -> higher productivity fora given amount of resources-> output of both goods increases -> PPC shifts outwardsparallelly而大部分essay题,其实都是把这些知识点拼起来考。下面是新考纲下PPC的所有考题:

开学第一课:如何正确学习CIE经济

这些题目的考点是不是都是Learner Guide里所提到的?因此,考试的时候你只要知道Essay的结构以及对应知识点的逻辑链条,那只要essay题是知识点拼起来的考题,就都可以答。

4. Make a judgement +

5. Case study这两部分我放在一起说,因为只有学习了Case study才能知道如何在经济考试给出judgement.举个例子,如果题目问政府到底要不要补贴电动车,那大家需要去做research,看看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补贴的,哪些国家是不补贴的。

做完research以后就会发现,中国是一个缺乏石油的国家,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就大力补贴电动车。同时,中国在油车领域起步比较晚很难和其他欧美品牌竞争,而如果在电动车领域发力,就可以获得comparative advantage,从而增加出口,并带来经济增长。

相反,很多东南亚国家政府收入有限,制造业基础也不好,即使补贴,也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电动车和中国品牌竞争,那钱就浪费了。因此,他们会把钱投到其他领域,比如教育和医疗,在电车这块就直接进口中国的品牌了。

大部分的Judgement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给出,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果大家每天花一小时去逛reddit的经济论坛,是可以慢慢提高的。至于所谓的什么万能evaluation模板,考官早就看腻了。Judgement和PS一样,必须是自己写的,套用是没有分的。

考试技巧

最后来说一下考试技巧。

选择题:16年以后的所有真题都刷一遍。做题的时候不要仅满足于选对,还要把其他选项为什么是错的一起搞明白。

Data:无论是AS还是A2,只要关键词是需要evaluation的(Assess, consider, Whether, Justify, Discuss等等), 答题结构都是和essay一样的。在内容上,必须引用文章内容,而不能只写generic points. 这也是data相比essay更难得分的原因。

Essay部分,先说一下写作结构。

无论是AS的a问, b问还是A2的20分大题,答题结构都是一样的:

1. 定义题目里的key terms (AO1). 定义完之后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要写什么,让考官知道你是会写essay的,增加印象分。

2. 回答题目问题 (analysis, AO2)。这里AS a问一般写2个点,b问写6个点,A2看题目要求完整回答即可。每个点写一段,开头句是A->Z, 后面就是A->B, B->C ... Y->Z的逻辑链条。

需要注意的是AS的正反面都属于analysis, A2的反面属于evalution.

3. Conclusion (evaluation, AO3)。这里首先make a stand, 然后justify your stand, 有时间就再写点something special唤醒一下昏昏欲睡的考官,争取多拿1-2分。

如果你只目标A*,那把所有时间都用在1和2即可。

然后说一下写作内容。

AO1的部分,必须完全照搬教科书。比如题目考direct provision,那只要把教科书关于direct provision的内容全搬过来即可。

开学第一课:如何正确学习CIE经济

AO2的部分,也是优先写教科书的点,因为这些点是最有可能出现在mark scheme的。

比如题目问inflation的问题,如果考试的时候详细解释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点,那是一定可以得分的。

很多学生自以为经济学的很好然后看不起教科书。可能对于以后的学习确实没啥问题,但一到考试那必然遭殃。

AO3的部分,除了limitations of theory之外,都没有固定的得分点。虽然理论上是写啥都可以,但最容易拿分的还是结合实际情况给出judgement.

最后说一下如何准备。

CIE的essay题有三种题型:常规题(不带context),常规题(带context),新题。

我们以Elasticity为例:- 常规题(不带context):Learner Guide里的知识点拼起来的考题,题型在过去的卷子里频繁出现过。题目不考特定商品,不考特定情景。

Assess whether an estimate of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a product is likely to be more useful to a firm than an estimate of it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12]

这类题是最简单的,考试的时候只要把平时准备的内容都写上去即可。

- 常规题(带context):依然是见过的知识点和题型,但是有特定商品,或者特定场景。通常来说,微观会给特定商品,宏观会给特定场景。

特定商品:Assess whether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PED) or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YED) is likely to be of greater importance to a firmproducing cars. [12]

特定场景:Assess whether the concept of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or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will be more useful to a business wanting to increase its total sales in agrowing economy. [12]

这类题在答题的时候必须结合context来写,因此难度高于普通常规题。

- 新题:大家从来没见过的题型,考点通常也不明确。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knowledge of a product’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is the most useful measure of elasticity to a firm needing to react quickly to changes in its market. [12]

这类题在考试的时候是一定要跳过的。

考试的时候,每个section都会有至少一道常规题(无论带不带context)。运气好的话,这个常规题还不带context. 如果考试的时候两道题都是不带context的常规题,那拿高分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那如何确保考试的时候能有常规题可以写呢?

答案只有一个:放弃押题,全部准备。任何知识点,哪怕你准备地再充分,考试的时候都可能遇到新题,而新题是拿不了几分的。

开学第一课:如何正确学习CIE经济

举个例子,25年夏季23卷微观部分的第一题,99%的同学都拿不到6/20以上的分数。如果你没有准备direct provision的知识点,那只能硬着头皮写第一题并迎接一个非常低的分数了。因此,只有完全准备,才可以确保考试的时候遇到的常规题是可以答的。很多人都喜欢考前押题,然后实考之后看到题目是准备过的很开心。

我想说的是,考试题是之前准备过的知识点是CIE经济考A*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在考场上写一个从来没准备过的essay题,那连A都不一定考的到,更别说A*了。

为了确保考试顺利,无论是AS还是A2,都要从第一天就做好全部章节都要会的思想准备。CIE官方也提供了一些备考资料,包括specimen answer,candidate response等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初中部马格校长在2025学年上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

IGCSE经济学习重难点是什么?IGCSE经济培训课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