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美本申请的过程中,大部分家庭都非常看重申请的专业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关系学生的申请策略,还影响着选校决定以及未来发展。
事实上,强调通识教育的美国大学,“专业”概念恐怕与家庭的认知是不同的,是学生根据想学的课程投入其中并动态发展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体系。
那么,美国大学的专业意向与学术兴趣是什么关系?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今天就来聊一聊美本申请中选专业的那些事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美国大学的“专业”概念
无论是顶尖的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美国高等教育都以通识教育为主核心,学校鼓励学生先上大学再定专业,接受通识教育而不是在某个领域过度专一。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软实力、充实思想,以能力被未来的工作单位赏识。不同学校之间的招生政策和专业要求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学院不定向专业不定向(如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学校要求填写专业兴趣作为和文书一起的参考标准,如果学生被录取,最后在大学里选择的专业完全不受申请时选择专业的影响。
2. 学院定向专业不定向(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这些大学在申请时会要求学生分别对应不同的学院申请,录取之后在学院里面再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
3. 学院定向专业定向(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这类学校数量不多,申请时选择什么专业,录取后就是什么专业,不过和国内大学不同,进入大学后如果觉得自己的专业不适合可以申请转专业,转专业门槛较低。
机构曾经有位学生一直都很喜欢音乐,她的申请角度及所有申请材料都是围绕热爱音乐的经历展开,最终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但令大家倍感意外的是,她进入大学后选择学习了计算机科学。由此可见,关于美本的专业选择,绝非一锤定终身。
如果认真回顾历年的大学申请文书的题目,就会发现这些美国顶尖大学的问题里,没有任何一题与具体专业细节相关。换句话说,美国大学就没有“专业”这个概念,而是想了解学生的“专业意向”。那么大学为什么还要问「专业意向」呢?主要原因在于「专业意向」为招生官提供了一个理解学生的申请材料的视角。
02、专业意向与学术兴趣探索
即使不需要确定以后想学的专业,申请学生仍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花时间去探索那些有可能成为你日后职业的领域。这是因为学生在美本申请的过程中,表明自己一直在尝试感兴趣的事非常重要。所有大学都有与此相关的文书题目:无论是Why Major文书、Why School文书还是申请系统里的一个短问题,学生需要谈论你的兴趣和打算学习的专业方向。能说明学生真正的兴趣并且表明已经在有意识地加深这个兴趣,对美本申请有着重要影响。
假设有三名申请达特茅斯学院学生,他们各自的申请角度分别是经济学、法语和物理。当这些学生以未定专业(Undeclared Major)的身份被达特茅斯学院录取后,大学会对他们一视同仁,认定这些学生都有学习任何专业的能力。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去尝试不同的专业领域,比如入学前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改去学习物理学。
这是非常重要的美本申请常识!这意味着学生的申请策略和申请角度,应该围绕自身的“比较优势”(compare favorably)构建展开,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期望或别的原因。比较优势本质上是强调发挥、挖掘自身禀赋的优势,通俗来说就是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有优势,需要自己去挖掘和寻找。
举例来阐述这个概念:中国背景的学生想去申请达特茅斯学院的小众专业——美洲原住民研究。这就不是一个好的申请策略,因为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很难有条件和优势去深入学习这样的小众议题,学生将无法用自身经历串联发展出一个强有力的申请故事,那么他将在与对此真正感兴趣的美国本地学生竞争中败下阵来,毕竟有那么多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研究的美国本地学生。
再举例如果学生对认知科学感兴趣,但这个学科过于复杂艰深,作为高中生去做任何与此相关的研究等活动。即使学生喜欢认知科学,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是否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申请故事。如果没有相关优势,那么她/他明显缺乏竞争力。因此该生的申请策略学生可以是以与之有交叉的心理学为意向,升入大学后再去学习认知科学的知识。
再次强调,学生可以去选择学习任何学术课程,但必须基于自己的真正热爱和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并在高中阶段可以探索发展你的热爱。
经常有准备申请的家庭提出疑问:这样选择专业意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 “前途”,甚至是 “钱途”?事实上,大部分家庭对于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存在误区,甚至会有些 “想当然” 的想法。
03、专业意向≠职业选择
很多家庭认为所谓热门专业是通往名企的一条捷径,其实不然。大学专业并不是许多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审计事务所或 500 强企业最关心的候选人条件,企业寻找的是有很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快速学习能力的员工。
在招聘时,除了工程技术类岗位外,专业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是因为这些跨国公司通常都拥有一套完善成熟的培训体系,确保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候选人在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系统培训后,可以适应工作节奏。所以在大学主修英语文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知名投资银行工作的情况也很常见。
如果学生未来想成为一名咨询顾问,一个企业家,从事金融等行业,完全可以学习任何学科。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他们更在意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等。看似不相关的专业背景,却并不会影响到他们评估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的积极表现。
对于处于年龄尚小的申请学生,很多人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未来定位比较模糊。机构建议学生在他们做决定前多了解关于专业的信息;因为相比高中学科,美国大学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广。专业并不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在美国,大学鼓励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不是在某个领域过度专一。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软实力、充实思想,以能力被未来的工作单位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