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2025申请季数据的同学,都想说一句话:这届申请者太太太太难了!
然而更“不留情面”的是,2026 Fall的小伙伴们可能要面临更加残酷的现实——
你们心目中的保底校,可能在偷偷变身"冲刺校难度”?
8月来临,Common App通道也即将开启。
在制定选校清单的时候,最可怕的莫过于你自信选出的“保底”、“性价比之王”学校,实际上早就暗中拉高了门槛。
这些“隐性刺客”的学校往往满足三个条件:
表面录取率中等/偏高,吸引海量申请;
州内/国际生政策差异大,非本州/非本国背景的你其实竞争更惨;
热门专业独立招生,把理工、商科、传媒等单拎出来拼命捞分。
今天特老师就结合往年数据来给大家预测一波,哪些美本在2026年可能会被申爆?
2025年“申请大局”说明了什么?
先来看看去年的申请数据有多恐怖:
Common App最新数据显示:
- 2025年早申阶段共有139万+学生提交申请(+4%)
- 总申请量超过853万份(+6%)
- 人均申请6.14所院校(+1%)
看起来增幅不大?那你就naive了!
首先,公立大学成为“当红炸子鸡”。
公立大学收到申请数量2,442,933份,比去年上涨12%;而私立大学为1,566,053份,只上涨8%。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性价比的重要性!
其次,国内申请者数量有增无减。
经历了3年下降后,中国学生申请人数终于反弹,共18,355人申请,同比增长6%,继续稳坐第一大国际生源国的宝座。
下面,我们就按“公立名校”、“私立校”、“理工强校”、“国际生热门校”四个类型细分,盘点今年最可能“背刺”你的申请高危校。
01、公立名校
不止UCB/UCLA,UMich、UNC、UVA也在卷
1、加州大学系:UCB & UCLA
应用量暴涨,国际生录取率腰斩。
UCB整体录取率在2019–2021年间保持约17%~18%,但2022–2024年连续下滑至15%左右;国际生更惨,2023–24录取率仅3%。
UCLA更受欢迎——2024届共收146,271份申请,录取率8%,国际生仅6%。
无Early Decision,一切靠RD硬拼。
UC系统所有校区均不提供ED,只能靠RD拼硬实力,抢占先机更显难度。
2、密歇根大学(UMich)
早申集体Defer,RD又要等Waitlist。
UMich 2024整体录取率18%,国际生亦仅约18%。
大量Early Action(EA)申请被Defer到RD,RD阶段又频繁Waitlist,极易深陷“心理战”。
州外/国际生是本州生的一半上下。UMich外州生录取率约8%~9%,本州生则高达43%。
3、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UNC)
州政府限制外州生比例:非本州居民上限18%。
2022届数据显示,UNC整体录取率16.8%,本州生43.1%,外州生8.2%招生诉讼,国际生约14%。
此外,UNC的环境优美、校区位置好,吸引许多学生“扎堆”,大大削弱了申请安全度。
4、弗吉尼亚大学(UVA)
ED 、EA 、RD三轮录取率差距巨大。
ED录取率25.8%,EA降至16.1%,RD仅9.3%UVA申请。
同样2/3名额保留给本州生,OOS/国际生RD录取率会更低。
02、第二梯队私立
Top30后半段的“香饽饽”
藤校标化要求回归后,第一梯队申请人数也略微回落。
但因此,体量小、录取名额少,排名在Top 20-30的私校却成了“接盘侠”:
Emory & Vanderbilt:EA阶段申请量年年创新高,录取率低至15%以下。
Rice University:2023-24届共32,473份申请,录取率8.0%;ED2更骨感,仅6%。
Duke & NYU:Duke整体录取率约6–7%,NYU更低至8%(2024)。
优秀竞争者在冲刺第一梯队被拒后,会自动涌向这些“有名校光环但更友好”的口碑私立,导致供需失衡。
03、理工强校
不止MIT/CMU/Caltech,UIUC & Georgia Tech也在卷
1、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在23年已经迎来了史上最多申请数73,742份,整体录取率从2020年的63.4%跌至了42.4%。
CS专业更惨仅7.2%;CS+X项目甚至达到18.1%。
UIUC分学院录取情况
2、佐治亚理工(Georgia Tech)
佐治亚理工去年申请量接近60,000人,录取仅8,250人,整体录取率约13.7%。
州内生33%、州外10.4%、国际生8%;女生录取率相对稍高,但国际生难度依旧。
只增不减的理工热潮,让STEM强校的申请难度年年突破天花板。
04、“国际生大众情人”校
NEU/BU/BC
排名30名外的这些学校因“地段好+项目特色强”持续吸金,每年都是国际生申请大户:
东北大学(NEU):Co‑op项目让实习、就业资源爆表,申请量每年翻番。
波士顿大学(BU):传媒、商科热门项目,国际生占比高达20%以上,录取率逼近20%。
波士顿学院(BC):商科名声在外,ED录取率高于RD,迟交RD会被硬虐。
它们排名多在TOP 50上下,却地理位置绝佳,享受丰富的就业资源,强势专业更是就业率超高,吸引大批国际生“集体迁徙”,录取门槛一步步水涨船高。
而且这几所学校的ED录取率都显著高于RD,不早申真的是难度翻倍!
为什么这些"保底校"不再保底了?
对于近两年美本申请局势的“风云变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考量:
1、国际生申请策略的变化
现在的申请者越来越精明,不再盲目冲藤校,而是更加理性地选择性价比高的学校。
2、国际形势的影响
各种因素导致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在国内知名度高、回国就业认可度好的学校。
3、专业热度的影响
CS、AI、数据科学这些热门专业让一些本来不那么难进的学校变得炙手可热。
4、早申策略的普及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早申的重要性,导致早申竞争也变得激烈。
从目前的数据和风向来看,2026年申请人数可能继续上涨,早申比例也会继续提高,可能会出现"不早申等于白申"的情况。
而在经济环境催生的性价比考虑下,公立大学的申请量也会见涨,地处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的学校会更受欢迎。
专业选择也大概率偏向实用化——STEM专业、商科等就业导向强的专业会持续火爆。
2026年美本申请“求生策略”
01、早申抢占先机
数据不会骗人:
- 弗吉尼亚大学:ED录取率25.8% vs RD录取率9.3%
- 卡耐基梅隆大学:RD录取率从12%降至5%
- 纽约大学:RD录取率仅8% vs ED录取率15%
如果某所学校ED录取率明显高于RD,且你确定被录取会去,那就冲!别犹豫!
02、重新定义“保底校”
很多所谓的"保底校"现在也开始挑三拣四了。
比如 一些州立大学开始限制外州学生比例, 热门专业录取难度暴增,标化要求悄悄提高等。
在当前局势下,保底校必须是你真心愿意去的学校,录取率最好能达到25%以上,最好有多个专业可供备选。
03、专业选择更精明
没有绝对把握,尽量避免押宝名校+热门专业的“死亡组合”,考虑曲线救国更为实际。
可以选择相关但不那么热门的专业,进校后再转专业,或考虑跨学科项目。
04、文书差异化是王道
在文书指导市场化的当下,大家很容易踏入简历式文书(把奖项堆砌一遍)、模板化文书(换个学校名字就能复用)、“假大空”文书的误区。
但是顶尖美本竞争激烈的当下,好学校都非常看重申请者的匹配度和独特性。
只有找到你的独特标签,用具体故事证明你的特质,充分展示你和学校的契合度,才能增加胜算。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顶尖美本申请越来越难是事实。大家在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排名“绑架”。
每个学校都拥有“立体”的优势,好学校不只有那几所。
不要被这些数据吓到,而是要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申请环节。
毕竟,梦校也在等着那个独特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