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 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一向以充满奇思妙想的文书著称的芝加哥大学,在学术界的想象和一贯认知中也是冷门学术的象牙塔。芝加哥大学的人文学科因“芝加哥学派”而享誉全球,这里也孕育了政治学、社会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范式,更是全球思想的高地。

然而就在近期,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部却宣布正在准备重大重组,将人文艺术学院15个系合并为8个新系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与此同时,削减2026~2027学年博士与硕士招生

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此前,政府也要求美国多个州的高校砍掉冷门专业,而人文社科便是其中之重灾区。加上人文强校芝加哥大学此番变动,让不少学生和家长产生焦虑:“文科是不是没前途了?”“学文科以后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只有 STEM 专业才有出路?”……

芝大“砍文科”的真相

据 The Chicago Maroon 报道,2025年,芝加哥大学因财政赤字2.21亿美元,决定重组人文学院,将15个系合并为8个新系,以精简学院结构及应对财政压力。

从官方公告来看,芝大此举并非直接“腰斩”文科,而是优化结构,让文科更适应当下需求。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原本分散的哲学、宗教学、古典学 → 合并为“人类探索系”;

💡文学+创意写作 → 合并为“文学与叙事系”;

💡表演艺术 → 合并为“跨媒介艺术系”

芝加哥大学此举背后的真实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节流”以应对财政危机在通胀压力激增、学费定价和政府财政补贴压缩的“三座大山”下,芝大也难以支撑柱原本的开支。

其二,调整教学内容结构: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芝大也正致力于跟随时代,推动文科教育转型,比如将叙事、批评、文化研究和 AI、数据伦理搭配在一起,形成跨领域的现代文科框架。

总而言之,芝大这些做法并不是真的要抛弃文科,而是希望文科“活得久一点”,也“活得更像未来”。

在美国大学,人文社科边缘化?

各校文科改革陆续展开

其实,芝加哥大学此举并非孤例。早前,美国多个州都通过法律,要求公立大学取消毕业率较低或招生人数较低的专业。其中绝大多数便是人文类专业,语言学、性别研究、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首当其冲。在2024~2025年,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和犹他州先后颁布法律,明确规定毕业生人数不足的学位课程必须停办。

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纵观美国顶尖高校,文科教育的改革正在接连展开:

1、莱斯大学:

从 2025 年秋季起,莱斯大学将推出全新的 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本科专业,该项目定位为跨学科、 强调技术基础(如机器学习、统计、编程)与认知心理、哲学和伦理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备技术与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

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2、普渡大学:

以工科闻名的普渡大学,推出AI+哲学学位,名称为 BA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由哲学系提供,融合技术背景与批判思维,结合了哲学课程与计算机科学课程,强调 AI 的伦理、认知与社会影响,而非纯技术开发。

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3、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人文学院主导生成式 AI 的社会与伦理研究。根据 UCI 人文学院官网,School of Humanities 正在以人文视角积极参与生成式 AI 的相关教育与政策发展,包括成立 Generative AI Workgroup、制定白皮书,以及与业界专家合作开展论坛等举措,确实表明学院在推动 AI 与人文学科交叉研究。

文科生“天塌了”?芝加哥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全美文科教育“路在何方”?

4、凯尼恩学院:

开设 AI for the Humanities 课程,让学生在文学与 AI 编程之间切换。这是 Kenyon 自己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课程全称 “AI for the Humanities”(IPHS 300),属于其跨学科的 Integrated Program in Humane Studies,探讨 AI 的哲学与伦理问题,课程实践性强,兼具人文思考与编程应用。

此外,部分美国大学也确立了和 AI 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比如,纽约州立大学系统规定,2025年起,全州64所公立大学的本科生必须修读AI 伦理课程,不论专业背景。这一个个项目宗旨也在暗示我们:人文学科并非被舍弃,只是随着时代推动,结合了科技,焕新方向。

“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

文科还能学吗?该如何规划?

纵观全球各国的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略显残酷的所谓“事实”:文科正在走下坡路,文科生前路迷茫。

那么,文科真的无用吗?当代文科教育真的失去价值了吗?其实,并非文科真的日薄西山,而是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人文艺术学科正在被边缘化

不过,在以往数十年里,“文科无用论”也被反复提及,但如今,科依旧是这个世界中无可取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 AI 日益渗透我们的生活,人文教育恰恰提供了技术所缺乏的伦理思考维度。算法可以处理数据,但无法回答关于隐私权、创作原创性或社会公平的根本性问题。这些涉及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的议题,必须依靠哲学、法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来探讨。

文科教育培养的系统性思维和文化理解力,使我们能够洞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脉络,从而找到更全面、更长远的解决方案。

请坚信,文科的核心价值从未贬值。它在跨学科研究、全球治理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反思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对于各位正在读文科或是对文科感兴趣、即将要申请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建议关注以下方向:

👉兴趣拓展:积极接触和尝试数字人文、可持续发展、AI 与语言学等新兴跨学科领域;

👉技能组合:在保持文科优势的同时,加入数据分析、编程、统计等课程,形成“文理兼修”的能力;

👉赛道前瞻:多关注高校新开的跨学科项目和政策(如 AI 伦理必修),提前锁定未来可能会炙手可热的赛道。

大家也大可不必因少数项目的调整导致过度焦虑、惊慌失措,而应看到教育生态的深层变革。当技术革新重塑世界,具备人文底蕴的跨学科能力,或许正是未来社会最稀缺的竞争力。正如芝大教授所言:“我们不是要抛弃文科,而是让它活得更像未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牛津大学2026 年埃里森研究生学者计划(全额资助)

下一篇

还在用ChatGPT写文书?四大藤校招生官发出警告!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