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用AI审材料,你也别用AI写材料!”就在昨天,布朗、哥大、普林斯顿、宾大四大名校招生官同框,在宣讲会中透露了今年审核的最新潜规则。AI使用、标化提交、推荐信写法……这些细节将成为你offer获取与否的关键!机构第一时间为你解码完整宣讲会内容,帮你避开这些足以让你前功尽弃的致命陷阱!
布朗大学:重真实、拒AI,鼓励学生展现内在动力
1、招生核心立场
AI使用态度:招生过程中完全不使用AI,要求申请者提交自主完成的材料。允许使用拼写检查、语法检查等基础工具,但明确反对用AI生成文书、推荐信等核心内容。
材料审核重点:更看重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与学生的个人特质,文书中若能体现学生的幽默感、热情等“人情味”,更易获得青睐;过度依赖AI易导致内容空洞,难以凸显个人优势。
2、推荐信建议
无需冗长内容,1页左右、包含具体事例的推荐信更有价值,避免AI生成的“堆砌形容词却无实质内容”的文本。
若推荐人英语不流利,建议用母语撰写后找人翻译,而非用AI生成整封信。
3其他关注点
、关注人工智能助手可信度、气候变化对学校的影响等议题;
鼓励国际学生在申请中展现解决祖国及全球问题的动力,支持学生在第一年投身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标化可选延续,新增文书题+专业方向
1、标化考试政策
下一个申请季继续实行test optional政策(可预见未来将保持),SAT/ACT均可选,ACT科学部分也完全可选;学生若已考标化可提交,未考或不想提交不影响评估。
2、申请材料更新
新增文书题目(150词以内):描述一次与他人意见不合的经历,说明如何互动及从中获得的收获(所有学生需完成)。
课程认证补充:若学生所在学校未开设某门课程,可提交在线学习平台Schoolhouse的认证,证明已掌握相关内容;若学校已开设该课程,仍需在本校修读。
活动材料认可:Schoolhouse平台的“对话”(Dialogues)项目(学生围绕不同话题交流辩论),可作为活动经历提交。
3、专业与课程更新
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新增51个辅修专业(数量持续续增加);开设3个“特别方向(special concentrations)”,未来或在商学院等领域新增;与气候学院合作,推出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气候系统科学、计算生物学等新主修专业。
哥伦比亚工程学院:重启采矿工程主修专业,新增采矿工程辅修、航空航天工程辅修。
4、招生审核方式
全程人工审核,不使用AI;曾发现部分学生用AI撰写“为什么选择哥大”文书时,混淆学校信息(如错提其他校教授),此类情况会影响申请评估。
普林斯顿大学:
奖学金升级,接受多邻国,新博物馆开放
1、财务援助政策(力度大幅提升)
美国本土学生:家庭年收入≤15万美元,无需支付家庭分担额;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大多数家庭无需支付学费(仅需承担食宿费)。
2、标化与语言考试政策
标化考试:继续实行test optional政策一年,未来几个月将公布后续政策;国际学生同样适用。
英语能力测试:今年起正式接受多邻国英语测试,与托福、雅思无偏好差异,学生可选择最易获取或准备最充分的考试。
3、校园与签证动态
绝大多数国际新生顺利获得签证,仅极少数(主要来自非洲国家)遇阻;建议学生密切关注学校邮件及在线门户,及时跟进签证流程。
校园新艺术博物馆将于10月31日(万圣节)开放,位于校园中心,此前施工区域将重新对行人开放。
4、申请材料建议
文书需体现学生自己的声音,反对用AI生成;推荐信优先看推荐人对学生的真实评价,而非AI生成的模板化内容。
宾夕法尼亚大学:标化恢复要求但可豁免,推荐信数量调整
1、标化考试政策
恢复SAT/ACT要求,但允许因“获取考试困难”申请豁免(申请时勾选对应选项即可)。中国大陆学生若需前往香港、澳门、泰国等地考试,或面临经济、时间压力,可申请豁免。
英语能力测试:需提交托福、雅思或多邻国成绩(无偏好);豁免条件:英语为母语/母语之一,或高中全程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通常需4年,部分3年情况可沟通)。
2、推荐信政策调整
从传统要求3封,改为仅要求2封(第三封可选):
必交第1封:来自升学指导或学校负责升学指导的行政人员;
必交第2封:来自高中老师;
可选第3封:可来自教练、雇主、研究导师、社区领袖等,需能为申请增添独特内容。
3、申请材料细节
宾大特定文书问题未消失,而是整合到Common Application主体部分,而非“补充材料”板块,内容与往年相似。
招生审核全程人工,仅用电脑跟踪文件(如匹配推荐信与申请材料),无任何AI参与。
4、财务援助政策
“贵格会承诺”(Quaker Commitment):家庭年收入≤7.5万美元(含典型资产),学生全部教育费用(学费、住宿、伙食费等)全覆盖;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含典型资产),学费全额覆盖,且评估时不计算房屋净值。
国际学生:虽为“need-aware”(考虑资金需求),但拥有全美前十的国际学生财政援助预算,鼓励有需求的国际学生申请(即使仅需几千美元援助),不会因申请助学金损害录取机会。
四校共识:这些申请“红线”别踩
1、AI使用规范:反对造假,重视自主创作
所有学校均明确:招生过程不使用AI,要求学生提交本人原创文书。AI生成的文书易出现信息错误(如混淆学校、教授信息),且缺乏个人辨识度,难以通过审核。
允许用基础工具(拼写检查、语法检查)优化内容,但头脑风暴、文书撰写、推荐信等核心环节需自主完成。
2、申请雷区:这些行为影响录取
欺诈行为:修改成绩、夸大活动经历、伪造成就等,无论谎言大小,一旦发现直接终止申请评估;
活动经历注水:部分学生申报的活动时长远超实际时间(如一周120+小时),或提交包含小学、初中成就的简历,此类内容无参考价值,还会降低材料可信度;
成绩断崖式下滑:预估分与最终考试成绩差异过大(如IB预估38分,最终仅34分),会引发招生官对学术能力的担忧,影响录取结果。
3、青睐的学生特质
好奇心:乐于尝试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对学术及课外活动保持热情;
独立性:不盲目跟风名校模板(如扎堆参加同一夏校、研究项目),能明确自身兴趣与目标,主动规划大学路径;
同理心/尊重:具备全球视野,能与多元背景的人合作,通过帮助他人而非打压他人获得成长(如哥大看重“利用纽约城市资源丰富大学经历”,布朗强调“成为善良的社区成员”)。
4、国际学生实用建议
签证办理:尽早启动流程,密切关注学校邮件及在线门户(各校均有详细指引);若遇延迟,及时与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沟通。
申请心态:无需因学校知名度焦虑——各校无偏好高中,反而欢迎来自此前无申请记录的学校的优秀学生;不要轻信网上“某学校无录取案例”的谣言,避免自我设限。
结语
从这次宣讲会透露的信息来看,美本顶尖名校更加重视申请者的真实性和诚信,需要在善用工具的同时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对于申请者而言,深入了解学校政策,专注自身特点的挖掘与展示,远比模仿他人成功路径更为重要。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预告:9月下旬开始,我们将举办私享闭门会议,深度解读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变化、审核倾向及隐藏逻辑,无论你是正在筹备申请的学生,还是为孩子规划的家长,都能从中获取更精准的申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