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有29所招收本科生的学院,牛津有31所招收本科生的学院。
当成绩满足牛津、剑桥的最低录取标准后,申请人就要考虑选哪个学院了。
选对学院是申请牛剑的重要一环,一旦选错,可能就与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失之交臂。
在本篇文章中,Rex老师会给大家讲讲“牛剑选学院”这一个话题,帮助你提高牛剑申请的概率!
01、为什么选对牛剑学院很重要?
剑桥和牛津的学者,如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大多会被分配到特定学院,教授隶属学院而不仅仅是某个系。
申请某学院专业时,若该专业有资深教授在该学院任教,他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学术指导人,将负责你未来三到四年学术资源的统筹,因此,未来的学习活动也多围绕学院展开。
如果你的学院在某一学科领域实力强劲,那么该学院就能为你调配更多相关资源,安排更优秀的教授来指导你,这意味着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学习效果也可能更佳。
02、牛剑的学院制有何不同?
对于完全不想花时间了解学院、只想随缘的学生,申请牛津可选“open”申请方式随机分配学院。因为牛津内部协调机制强,申请学院不一定是最终录取学院,学生可能被其他学院录取,所以申请牛津选学院应避免扎堆,且很少因选错学院导致优秀学生未被录取。
而剑桥这种情况较少,其学院话语权强,在招生方面有很多独特讲究。例如考试设置上,牛津学科考试较统一,剑桥则各学院要求不同,计算机、自然科学等专业常额外增加笔试,人文社科领域也有类似操作,工程专业、经济专业等也有特殊要求。
总体而言,剑桥学院选择需更慎重,但这不意味着剑桥申请更难。剑桥往往能有更多的人进入面试,牛津能进入面试人数更少,但可能安排更多学院面试,进入面试后拿牛津offer概率相对更大。
此外,牛津学院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小、穷、旧,有的大、富且在市中心,部分小学院无法保证学生大二、大三住宿;剑桥各学院发展相对均衡,除地理位置外生活体验差异不大,小学院也能在其他位置提供住宿,几乎不用担心住宿问题。
所以,综合来看,剑桥选学院比牛津重要得多。
03、牛剑的“特殊”学院
牛津和剑桥有仅供21岁学生的成人学院和只收女生的女院。
成人学院要求申请者在入学当年的法定年龄需满21周岁,不过申请时可以不满21周岁,比如在10月时满20周岁就可申请。申请时,在UCAS系统里,你可以勾选当年入学,也可选择延迟入学。
牛津有一所成人学院,是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剑桥则有三所招收本科生的成人学院。
图源:剑桥官网
成人学院录取率很高,有的专业能到50%以上,但不是所有人都符合申请条件。
至于女院,牛津现在已经没有了,剑桥还有两所,分别是Newnham College和Murray Edwards College。
女院和成人学院因为特殊,申请时可能存在扎堆现象,尤其是人文社科专业,不见得女院就更有优势,因为女院本身人文社科女生就多,反而申请一些男生比例较高、以理工科见长但开设人文社科专业的学院,可能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机会,但这两年申请女院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还是要辩证看待。
很多人在选学院时,会琢磨怎么能选到一个申请人数少、竞争力特别小的学院,这样自己就有机会进入牛津或剑桥。
其实选学院主要从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
04、选学院的硬性因素
录取率
选学院时,最重要的硬性因素就是录取率,不过,录取率信息并非100%公开。
剑桥的录取率数据在官网的Application statistics板块,今年变成了一个互动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筛选学科、学院以及不同年份的数据,甚至能按国籍筛选。
图源:剑桥官网
但数据颗粒度不够精细,这可能是出于数据保护考虑,比如当录取人数特别少时,很多显示为5,这并非真的只录取了5人,而是只要小于5都显示为5。
如果你查看的是小众学科,可以筛选好几年的数据加起来,确保数字不是5,这样数据才更加有参考的意义。
对于小众学科,我建议不区分国际生和英国学生,查看整体录取情况。
而如果是自然科学等大众学科,筛选中国学生数据时,只要没有好几个学院录取人数都卡在5这种“精妙巧合”,数据通常就是真实的。。
学科实力
学科实力是我们在选择牛津、剑桥学院时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些学院在特定学科上实力特别强。
一方面,学院可能出过很多的名人,比如牛津的PPE专业就很有名,因为它培养了很多PPE领域的著名校友;再如三一学院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很厉害,也出过很多著名校友。
剑桥的国王学院经济专业很强,凯恩斯就毕业于此。
另一方面,学院离相关院系上课地点近也是一个因素,剑桥的Churchill college离数学系和实验室不远,这些学院在相关学科上就更强;剑桥的Homerton学院离教育系很近,且其他学院离教育系较远,所以它成了教育系的大本营。
此外,越位于市中心、有钱、古老且有名的大学院,往往会有自己比较强的专业,且比较集中。
学院排名
牛津和剑桥都有各自的学术排名表,剑桥的学术排名表叫Tomkins Table,牛津的则叫Norrington Table。
它们是以各个学院为单位,对在校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排名,通过排名,你可以看出哪些学院学习氛围好、学生成绩优异,同时也能感受到哪些学院学习压力大。
通常,排名靠前的学院学霸云集,大家都在里面“内卷”,学术氛围特别浓厚。
当然,学术排名靠前的学院一般也更难录取。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排名可能更偏向理工科,因为理工科相对更容易拿高分,而人文社科拿高分和低分都不容易,成绩大多集中在中间段。
地理位置
根据地图查看就行,现在用Google map很方便,只需在Google map上搜索学院名称,加上“Oxford”或“Cambridge”,就能看到它的位置。
在大学这几年里,你肯定经常要去这个系,所以系离你近,总归是有一定便利性的,哪怕你有一部分课不在那里上。
财富
还有一个硬性因素是学院的有钱程度。
比如Trinity College就非常有钱,它比牛津、剑桥排名第二到后面好几个学院加起来还有钱。
这意味着它非常慷慨,在Trinity College,很多费用性价比很高,交的钱不多,但享受的服务非常到位,住宿条件也很好。
而且,牛津、剑桥鼓励大家在假期做研究,你要申请研究资助,在有钱的学院,很容易就能获批。
比如Trinity College还有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每年全奖名额,这是只有拿到录取后才有可能拿到的学院专属奖学金。
所以,如果你想要奖学金,想要不错的餐饮和住宿条件,有钱学院一般能满足你,而且有钱学院往往有更多有钱校友,如果你想结识上流社会人士,有钱学院也能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
05、选学院的主观因素
除了硬性因素,还有一些主观的、基于个人偏好的因素,千万别觉得这些主观因素不重要。
一些你在意的主观因素,反而能拉开差距,让对方更偏好你。
设施条件
设施条件会极大地影响你未来三年的就读体验。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球,有些学院就有自己的体育场,运动很便利,或者离某些设施很近,像剑桥有的学院有露天游泳池,别的学院就没有。
每个人想要的设施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氛围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有些学院社区感强,互帮互助的氛围浓厚;而有些学院则竞争激烈,学霸云集,大家平时很少像朋友一样轻松相处,氛围比较严肃。
一般规模越大、位置越中心、越有钱且名声显赫的学院,和同学相处起来可能越难,里面来自世界各地的“二代”也会多一些;而那些偏远、条件相对没那么机构的学院,氛围往往更友好。
所以,在选择学院时,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一个友好、社区感强的学院,还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对疏离、更适合独自学习的学院。
其它因素
比如,有人可能比较关注学院著名的校友,像剑桥就出过很多伟人和名人。比如Rex老师当年就是和霍金教授在同一个学院,有些人就会为了这些名人而申请这个学院。
比如每个学院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可以在线上参观,看看学院的整体环境。
因为主观因素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
06、学院选择建议
筛选
建议大家筛选学院时,分两步走:首先,根据以上提到的硬性因素,将开设你所申请学科的二三十个学院先筛选到十个以内,这样能节省时间,无需再对剩下的学院做过于深入的了解。
然后,再根据主观因素,将这十个学院进一步筛选到三到五个,并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排序。
避免竞争
选学院时,其实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要避开最强竞争。
如果你申请的是理工科专业,要知道每年全中国有大几百人申请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专业,这么多人申请,你根本不可能避开和其他中国学生竞争,毕竟几百人申请,而相关学院就30个左右,重复申请是必然的。
不过,虽然无法完全避开,但你可以尽量避开那些实力最强或者背景与你相似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同一学校、同一城市或地区的,尽量不要让背景太相似的中国孩子报考同一个学院的同一学科。
至少关注近三年录取数据
要注意不能只关注最近一年的情况,但如果某个学院录取人数较少,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即去年申请人数激增导致录取率骤降,今年大家因低录取率而避开申请,结果申请人减少,录取率又大幅回升,明年又可能因前一年的高录取率吸引大量申请者。
这种波动在小学院尤其明显,像一些小学院去年可能只有不到30人申请某学科,今年却增至70人,录取率随之大幅起伏,而大的学院各学科申请人数较多,波动相对较小。
因此,不要只看一年的录取率,建议至少查看过去3年的数据。
建议大家提前对这些学院展开调研,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与此同时,机构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十分详细的牛剑学院选择资料,内容涵盖学院的历史、风格以及就读体验评价等方面。
这些评价整合了外网和中文网站上的各类信息,我们致力于为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大家无需再耗费精力查阅大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