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法院收到一宗集体诉讼,指控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在内的32所精英高校,利用“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简称ED)录取政策合谋抬高学费,并限制学生的选择权。这起案件可能牵动美国精英教育体系的深层改革。
诉讼文件显示,原告为四名学生,他们称提前决定制度被高校滥用,成为一种“价格操纵”工具。由于ED被呈现为“具约束力”的承诺,学生一旦被录取,便不得再申请或比价其他院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从而失去谈判空间。原告律师指出:“提前录取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而常规录取学生则面临更少的名额与更低的录取率。”
据悉,被告院校不仅包括八所常春藤成员,还涵盖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范德堡大学及多所顶尖文理学院,如阿默斯特、威廉姆斯、斯沃斯莫尔和卫斯理等。此外,非学校被告还包括高等教育融资联盟(COFHE)、通用申请平台(Common App)和Scoir。诉讼称,这些机构通过信息共享,帮助维持了“不竞争”的录取和资助环境。
四名原告学生的经历凸显了制度问题。例如,来自马萨诸塞州的Alayna D’Amico和来自费城的Bram Silbert,均在2018年通过ED进入卫斯理大学,四年间支付了全额学费。他们表示,当时的录取通知被描述为必须接受的“绑定协议”,使他们无法寻求其他更优惠的资助方案。
诉讼指控,名校间存在横向合谋,约定不争夺彼此的ED录取生,从而确保学费维持高位。这种做法被质疑为典型的反垄断违法行为。文件甚至引用部分高校内部人士的言论作为佐证:范德堡大学一位法律顾问早年曾称ED本质上是“非法的客户分配机制”,乔治城大学前招生主任则直言ED让高校可以“配给”助学金,因为申请人多为富裕家庭,无需过度竞争价格。
宾大并非首次卷入类似风波。2022年,该校与其他16所大学已因涉嫌组成“价格联盟”操纵经济援助而被起诉,潜在赔偿金额高达20亿美元。更早在1991年,常春藤八校就曾因助学金共谋遭美国司法部调查,最终达成和解。
此次诉讼请求法院宣布提前决定政策违法,禁止继续实施“绑定录取”,并要求被告高校赔偿学生因学费虚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若获集体诉讼地位,受影响范围可能涵盖自2021年以来的ED申请者以及部分常规录取学生。
观察人士认为,案件或将旷日持久,甚至可能最终提交至美国最高法院,但是今年的ED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官司已经撕开了名校招生体系的另一道裂口:在追求声望与收入的博弈中,谁真正为学生和教育公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