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公布15个天坑专业

美国家庭在通货膨胀肆虐、物价涨幅和薪资涨幅严重脱离的今天,年轻一代在选大学专业这件事早就已经不再有只是"兴趣使然"的勇气了。

美联储2025年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十几年后的职业中期收入竟然还不如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起薪。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这些数据背后的真相,看看到底是哪15个专业会成为"天坑",而大学为什么还在继续开设这些专业,家里没有矿和Trust Fund的未来申请人该如何规避选专业时的潜在就业风险?

01早期职业收入最低的5大专业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职业生涯早期(22-27岁)工资最低的五个专业分别是以下几个:

美联储公布15个天坑专业

早期收入最低的5个专业 数据来源:美联储

很多家长和同学可能对榜单上的数字没有太多概念,根据2025年7月发布的数据,美国20-24岁年轻人的年收入中位数是40,664美元,乍一看是不是觉得好像也差不多。

但是这可是所有年龄在20-24区间年轻人的收入中位数,还包含了没有本科学位的人,因此上榜的五个专业早期收入是远远低于拥有本科学位的人年收入中位数的,这个薪资是完全体现不出大学学位的溢价。

这意味着什么?花了四年时间和十几万美元学费,结果收入水平和没上大学的同龄人差不多,这样的投资回报率简直是灾难性的。

外语专业成为最低早期收入专业不意外,因为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基础的翻译工作已经可以被机器替代,而高端的同声传译市场又极其有限。

而且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各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随处可见,仅仅会说一门外语已经不再是稀缺技能。

更不用提大学的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却依然停留在文学赏析和语法研究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同声传译 图源:网络

而同样上榜的人类学专业是一个极具学术价值但就业市场极其狭窄的领域。

全美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加起来,每年能提供的相关职位屈指可数,而且大多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

02 职业中期收入最低的5个专业

如果说起薪低还可以用"刚入行"来安慰自己,那么职业中期的收入数据则彻底击碎了这种幻想。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35-44岁年龄段的收入中位数达到70,252美元。

美联储公布15个天坑专业

美国不同年龄段的年薪中位数 图源:Voronoi

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已经工作了15-2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收入理应有大幅提升。然而,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即使工作了这么多年,收入增长却微乎其微。

以下是美联储公布的职业中期(35-45岁)收入最低的5个专业。

美联储公布15个天坑专业

中期收入最低的5个专业 数据来源:美联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教育类专业几乎包揽了这个"职业中期收入停滞榜"😂……

主要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缺乏明确的晋升路径,一个教了20年书的老教师,可能工资只比新教师高20%,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

教师 图源:网络

像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从4.2万美元的起薪,工作十几年后也只能达到4.9万美元,增长不到17%。

初等教育从4.33万涨到5.3万,社会服务从4.2万到5.4万,通识教育从4.2万到5.5万,特殊教育从4.5万到5.5万。

考虑到从职业早期到中期通常需要15到20年,这意味着年增长率只有1%左右,远低于通货膨胀率。

换句话说,这些专业的从业者工作越久,实际购买力反而越低。

当你的大学同学已经年薪翻番、买房买车的时候,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可能还在为基本生活开支发愁。

03 未充分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

从收入的角度分析完这些专业的困境后,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维度:未充分就业率。(未就业或者从事的行业与本专业无关)

这个数据直接反映出很多人花费巨资获得的大学学位,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派不上用场。

美联储公布15个天坑专业

未充分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 数据来源:美联储

刑事司法专业以67.2%的未充分就业率占据第一名,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像很酷,像电视剧里的FBI探员、犯罪心理分析师,但现实中这些职位凤毛麟角。

很多执法部门在招聘时并不要求特定专业,他们更看重体能、心理素质和背景调查结果。

他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犯罪学理论、司法程序、证据法等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几乎派不上用场。

刑侦司法职业 图源:网络

表演艺术专业的问题则是整个娱乐行业"赢家通吃"特性的体现。

这个行业只有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能够功成名就,其余绝大多数人都在为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机会而等待。

文科通识专业的困境反映了一个美国高等教育更深层的问题:文科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视野、写作能力,这些确实很重要,但问题是这些软技能很难在简历上体现,也很难在面试中展示。

一个文科通识专业的毕业生可能思维能力很强,但在第一轮筛选中就被淘汰了,根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软实力。

看到这些数据,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此黯淡,为什么大学还在继续开设?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为什么大学还在继续开设天坑专业?

首先是大学的惯性和传统。

很多文科专业是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师资队伍。关闭一个专业意味着大量教授失业,这在终身教职制度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大学宁愿继续招生,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承担改革的成本和阻力。

其次是大学的营收模式。

对很多大学来说,文科专业是"现金奶牛"。这些专业不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不需要频繁更新的技术设施,一个教授可以给上百个学生上大课,边际成本极低。

相比之下,工程、医学等专业需要大量投入,反而不如文科专业"赚钱"。大学用文科专业的学费收入来补贴其他高成本专业,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交叉补贴。

再者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大学的招生宣传往往避重就轻,强调专业的学术价值、名人校友,却很少提及就业困难和收入问题。

这种选择性的信息呈现,让很多家庭做出了并不理性的教育投资决策。

04 未来申请参考

⚠️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和学生应该如何选择?

最重要的是要认清一个事实:在当今的美国,大学教育已经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平均每个学生要花费10到20万美元。这可能是一个家庭除了房产之外最大的支出,必须慎重对待。

如果孩子对这些"天坑"专业确实有兴趣,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辅修而不是主修。比如主修计算机科学或商科,辅修人类学或外语,这样既保留了兴趣,又确保了就业竞争力。

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在四年捏完成双专业或者双学位。但是每个学期要修的课程数量就会多一些,大家量力而行。毕竟大学成绩也很重要。

或者选择相关但更实用的专业,比如对教育感兴趣可以选择教育技术或教育心理学,对表演感兴趣可以选择传媒或市场营销。

另一个策略是提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如果确定要选这些专业,就必须从大一开始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建立行业人脉,培养额外的技能。

选择大学专业绝不仅仅是选择未来四年学什么,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后的职业道路和生活质量。

这15个"天坑"专业的数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是所有的大学专业都值得投资,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当饭吃。特别是普通中产家庭,需要先解决现实问题,再追求理想。

想要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需要绝对的天赋和努力,任何一个行业做到10%,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薪资水平。

当然,这不是说这些领域毫无价值。文学、艺术、人类学、教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下,选择把它们作为职业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对于大多数需要靠工资生活的普通家庭来说,确保孩子毕业后能够经济独立,应该是专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城市大学2026FALL硕士申请启动!雅思要求降至6.0

下一篇

2029届(2025年秋季入学)本科新生录取数据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