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传来重磅消息。法官Rita F. Lin裁定,特朗普政府必须立即恢复此前冻结的5亿美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医学科研经费。这笔资金的核心来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涉及癌症、中风等重大疾病研究,关系到数十个实验室和上千名科研人员的工作。
这一裁决,暂时叫停了已经持续近两个月的科研资金危机。对于UCLA的研究人员而言,这是一次“悬崖边的急刹车”。但与此同时,裁决也让公众重新审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当科研与政治发生碰撞,学术独立性还能走多远?
Staff research associate Helen Ibsen, center, works at the Geschwind Lab at UCLA on Aug. 19, 2025. (Juliana Yamada/Los Angeles Times)
事件回顾:从冻结到解冻60天
要理解这次“解冻”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讲起。
7月底:资金冻结 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UCLA超过5.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理由包括“校园存在反犹主义氛围”“在招生中使用种族因素”“承认跨性别身份”等。此举震惊了整个高等教育界。
8月:科研陷入危机 UCLA实验室纷纷缩短工时,甚至讨论裁员。部分研究生、博士后表示,他们的研究计划被迫搁置。神经科学博士生Elle Rathbun说:“两个月的冻结,让我真正感受到科研生命可以被政治瞬间打断。”
9月上旬:法律角力 UC旧金山与伯克利教授率先发起集体诉讼,UCLA科研人员随后加入。此前的多次判决已恢复部分加州大学系统的科研经费,但NIH资金始终未被解冻。
9月22日:法官裁决 Lin法官认为,特朗普政府以“模板信件”大规模冻结资金,缺乏合法行政程序,违反了《行政程序法》。她直言这是“fundamental sin(根本性的错误)”。
未来:诉讼继续 这只是初步禁令。资金会回流,但特朗普政府仍有上诉空间。接下来,学术界与政界的拉锯仍将继续。
受冲击的科研现场
这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是UCLA数百名科研人员:
- Neil Garg教授(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原本的290万美元科研经费被冻结。他说:“我们实验室试图发明全新的化学反应,但差点被迫停工。现在听到资金恢复,大家终于能松口气。”
- Tracy Johnson(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多个NIH资助项目被叫停,其中包括肌肉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学生科研训练。“无论是继续冻结还是支付10亿美元罚款,这两种情况都将让UCLA科研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
- Elle Rathbun博士生失去了16万美元NIH资助。她坦言:“这让我意识到,科研环境其实非常脆弱。一个政策决定,就能让你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
- Sydney Campbell,一名34岁的癌症研究者,担忧自己的胰腺癌研究计划能否继续推进。她说:“科研的节奏无法被政治随意打断,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生死攸关的难题。”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是一种学术尊严的捍卫。
背后逻辑:学术自由还是价值重塑?
那特朗普政府为何要以“歧视问题”为由冻结科研资金?
政治化的价值观冲突
- 特朗普团队坚持保守主义立场,强调“禁止招生中的种族考量”、限制跨性别群体权益。
- UCLA和整个加州大学系统,则长期强调多元与包容。双方在价值观上形成正面冲突。
资金作为施压工具
- 政府并非直接立法限制,而是通过“冻结科研经费”这种经济杠杆来倒逼大学让步。
- 上月,政府甚至提出“若要恢复资金,UCLA必须缴纳12亿美元罚款,并修改招生、抗议、医疗等多项政策”。这被UC系统领导层斥为“不可接受的红线”。
司法的制衡作用
- Lin法官的裁决,凸显了美国司法体系对行政权力的制衡。
- 她在法庭上提出假设:如果未来某届政府决定切断所有“亚裔姓氏”研究人员的经费怎么办?政府律师的回答竟是“他们无权起诉,除非大学出面”。Lin直接驳斥:“这太极端了,本法院不会关上大门。”
可以说,这起案件不仅是UCLA的危机,更是美国学术自由与政治权力边界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特朗普政府早已把科研经费视为对高校施压的利器。
- 哥伦比亚大学案例:今年早些时候,哥大因被指未妥善保护犹太学生,遭冻结4亿美元科研经费。最终,学校同意支付2亿美元罚款,并修改校园政策,才换回资金。
- 哈佛与其他名校:哈佛至今仍在与政府谈判,冻结资金高达20亿美元。
- UC系统成新靶子:特朗普政府将矛头指向加州10所UC校区,称其纵容“亲巴勒斯坦抗议”并歧视犹太人。7月底,UCLA率先被“开刀”,资金冻结额度超过5.8亿美元。
换言之,资金冻结不仅仅是行政行为,而是政治谈判的筹码。
对美国科研生态的冲击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科研体系的几个深层问题:
过度依赖联邦资金
- 以UCLA为例,联邦科研经费占其整体科研预算的60%以上。
- 一旦政治风向突变,整个科研系统可能瞬间陷入瘫痪。
科研人员的脆弱地位
- 实验室的研究员、博士生、博士后,往往依赖单一资助。资金冻结意味着生活和学术前途双重受威胁。
国际科研合作的信号
- 当美国科研资金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学者是否还会选择美国?
- 部分评论指出,这可能加速欧洲、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崛起。
对中国留学生的启示
这起事件对于正在或计划赴美的中国学生、学者,有几点值得思考:
科研风险评估
- 在选择实验室与项目时,需要关注资金来源及其稳定性。
- 过度依赖联邦资金的实验室,未来可能更易受政策波动影响。
科研资金多元化
- 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在积极申请企业、基金会或国际合作的资助,以分散风险。
- 对于中国学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多培养跨界申请能力。
政治环境对学术自由的影响
- 学术从来不是真空。了解美国的法律、政治、社会环境,是海外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走向?暂时解冻,仍存不确定性
虽然这次裁决让UCLA科研暂时松绑,但前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 短期:预计数日内,NIH将向UCLA恢复资金拨付。实验室可逐步恢复正常运作。
- 中期: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上诉,甚至通过其他行政手段再度施压。
- 长期:这场诉讼或将成为美国科研资助体系的分水岭,未来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会被重新定义。
这场关于“冻结与解冻”的风波,不仅是UCLA的故事。它提醒我们:科研不是孤立于社会的象牙塔,而是与政治、法律、价值观深度交织的公共事业。
当经费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学术自由还能有多大的空间?当科研人员的生命工作随时可能被行政命令打断,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思考科研生态的韧性?
对于全球学术界而言,UCLA的遭遇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如何在学术自由与政治力量之间寻求平衡,将是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的共同挑战。
对我们留学生群体来说,这样的新闻也再次提醒大家:选择学校和专业,不仅要看排名和科研资源,还要关注政策环境、学术氛围以及潜在的风险。
在学业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留美汇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
- 📚 学业辅导:从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到科研方法,帮助你顺利适应美国课堂。
- 🎓 申请与转学指导:结合你的背景和目标,为你量身定制大学申请与转学方案。
- 🌎 跨文化支持:不仅关注学术,更关心你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全方位发展。
无论是像UCLA这样顶尖名校的科研机会,还是个人学术成长的长期规划,留美汇都愿意做你最可靠的伙伴。
参考来源:本文部分信息整理自 Los Angeles Times 9月22日报道《Federal judge orders Trump to restore $500 million in frozen UCLA medical research grants》及相关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