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启签证保证金试点:最高1.5万美元!一文讲清规则、影响与对策

近十年来,美国非移民签证的审查逻辑,从“便利流动”逐步转向“强调合规与风控”。这一次的“保证金”并非传闻——美国国务院已在《联邦公报》发布“临时最终规则”,重启“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Visa Bond Pilot Program),自2025年8月20日起实施,为期一年,至2026年8月5日结束。

规则文本明确了适用对象、金额区间、退还与没收条件,以及名单动态调整机制。对准备赴美旅游或商务的人而言,这不是“全民押金”,但确实意味着更多国家、更多特定情形的申请人将面临一笔可观的前置成本与更精细的合规要求。

01|这项“保证金”到底怎么收?适用谁?有没有豁免与退还?

从监管角度看,这个试点并不是“普遍加价”,而是针对特定国家、特定申请人的“差异化合规工具”。核心规则要点如下(建议收藏为办理清单):

在有效期内,美国领事官员可对来自指定国家的B-1/B-2(商务/旅游)签证申请人要求缴纳5,000/10,000/15,000美元不等的保证金,作为签发签证的前提。金额由个案风险评估决定。这不是签证费的替代品,而是额外担保金。

保证金目前通过Pay.gov按移民局I-352表路径办理,资金由美国财政部暂存。如申请人按规定离境并未发生触发没收的情形,保证金可退还。如发生逾期停留、未经许可的就业、或在美期间办理身份调整(包括递交庇护等)等情形,保证金将被没收。这一点非常关键——许多申请人误以为“只要不超期就安全”,实际上部分“在美改变计划”的合法动作也会触发没收条款,需要在出行前充分评估。

签证特性也与常规B签不同:单次入境、签证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并且入境时CBP(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可能将允许停留期限定为不超过30天。此举与“押金约束”共同构成一套“短期、单次、强合规”的制度组合,减少“长停”“反复入境”诱发的风险。

口岸限制同样是试点的一部分。以首批国家为例,入境与离境通常须走指定机场通道(如波士顿BOS、纽约JFK、华盛顿IAD)。这是为了便于核验与退押流程的闭环管理。后续如名单扩展,不排除按国别设定不同的口岸要求。

谁会被纳入?美国国务院明确给出了判断维度:例如历史逾期率较高、身份信息筛查不足、或存在“无居住要求”的投资入籍计划等。名单是动态管理,国务院会在至少15天前在其官网发布国家名单更新。换言之,并非所有国家都会被纳入,且同一国家也未必是“所有申请人都要押金”,仍保留个案豁免裁量。

02|首批是谁?影响面多大?为什么是现在?

首批纳入试点的国家为:马拉维(Malawi)与赞比亚(Zambia)。这与美国长期用逾期率与身份核验难度作为风控参考相吻合。国务院同时强调,试点期内名单可能调整并提前公告。初步预估,该计划每年影响规模约2,000名申请人——体量不大,但象征意义强:向全球释放“逾期即有价”的制度信号。

为什么现在重启?一方面,客观数据提供了政策抓手。据国土安全部发布的最新《入出境逾期报告》(FY2023),在海空口岸入境且应于2023财年离境的非移民人群中,发生逾期事件565,155起(总逾期率1.45%);其中疑似仍在境内的逾期为510,363起(占1.31%)。到2024年5月1日,因后续离境或身份调整,疑似在境内逾期降至399,708起。总体合规水平在提升,但“长尾风险”依然存在,尤其在非免签国家。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另一方面,美国在非移民签证环节的“成本—收益—风控”再平衡已持续多年。2020年曾短期试行类似计划,但因疫情未全面铺开。此次以“临时最终规则”重启,并将**“身份调整触发没收”**明确写入公开指引,表明政策设计从“惩戒逾期停留”升级为“抑制在美过程中的风险性转轨”。这对“先以B签入境,再转F/J、H或递交庇护/绿卡”的路径,构成了更强的制度约束。

延伸观察:逾期率较高的国家,并非一定会立即入列,但大概率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例如在FY2023数据中,安哥拉、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佛得角、布基纳法索、阿富汗等国的B1/B2逾期率显著偏高。若后续名单扩容,优先级可能与数据表现高度相关。

03|中国大陆申请人会受影响吗?该怎么看数据与趋势?

现实层面,截至本文发布时,中国大陆不在首批名单内;试点规则也明确免签计划(VWP)成员国不适用,而中国大陆并非VWP成员。换言之,当前并非“所有中国游客赴美都要交押金”。但由于名单可动态调整、且存在个案裁量与豁免,应保持对官方渠道的持续跟进。

从数据看,讨论B签风险,应看B类逾期率。按照DHS FY2023报告,中国大陆B1/B2人群在海空口岸的总逾期率为3.67%(其中疑似在境内逾期3.06%)。这与一些社交平台流传的“1点多”总体平均值并不等价——后者可能混入了其他类别或不同统计口径。对拟收“押金”的B类审查而言,更相关的是B类逾期表现。因此,“不在首批名单”≠“永久安全”,但也不等于“马上要押金”。合规与风控仍取决于动态名单、个案材料与领馆裁量三重因素。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务实建议:准备B签的中国申请人,近期更要减少“模糊目的”“临时改行程”的不确定性。例如“以旅游为名、在美频繁拜访客户”“以探亲为名、在美参加培训”等,都可能在面谈或入境端被放大解读为风险。如果你的实际需求是短期商务,请据实选择B-1取向并提供公司在职、业务往来、返程约束等证据链;如果是真实旅游,行程单、已付订金、家庭与工作约束也应提前做扎实。材料的“真实与闭环”是B签的第一合规力。

04|除了保证金,还有什么新费用?250美元“签证完整性费”怎么回事?''

2025年7月,美国出台的一揽子法案中包含**“签证完整性费”(Visa Integrity Fee)条款:为非移民签证引入250美元的额外费用。法律在7月4日生效,但具体征收机制与时间节点以后续实施为准。来自专业机构的合规简报指出,官方预计自2025年10月1日起开始征收,但相关部门也在7月下旬表示收费机制尚未落地**。换言之,在你实际预约与缴费时,以当下官方指引与系统页面为准。

有媒体解读称该费用**“可对守规离境者退还”。需要强调的是,退费如何执行、路径由谁负责、与现有MRV费如何衔接等,仍需等待实施细则**。在明确流程发布前,请勿自行预期“必退”。务实做法是:办理前关注使领馆与travel.state.gov的最机构知,保留全部缴费与出入境合规凭证,便于后续如有报销/退费通道时能快速提交。

05|办理与出入境环节会有哪些“新坑”?一套可操作的合规路线图

第一,签证端的材料与叙述。试点强调风险识别,因此**“稳定身份与强约束力”的证据更重要。建议:1)公司与岗位证明、纳税与社保流水、长期房产/家庭绑定、回程机票与行程预订、财务能力证明等,形成闭环式链条**;2)避免在面谈中给出与DS-160不一致或含糊其辞的回答;3)如涉及跨目的组合行程(如“旅游+商务参会”),请清晰阐述主目的与次活动、停留比例与对应证明,切勿“模糊叠加”。

第二,押金的缴纳与退还。如你被要求缴纳保证金,领馆会给出正式路径(Pay.gov + I-352)。重点是“口岸与离境”的闭环管理——若你的入境/离境不走指定机场,或在美更改行程导致未按签证条款离境,退押将受影响甚至被没收。建议:离境时主动保留登机牌、I-94出境记录、护照出入境章等证据;如遇航班取消导致改口岸/改期,保留航空公司与CBP沟通记录,必要时通过律师或学校/公司合规官协助留痕。

第三,谨慎进行“在美身份转换”。按照官方说明,在美办理身份调整(例如递交庇护、转学转签、申请绿卡等)会触发保证金没收。这并不是鼓励或反对某一合法路径,而是提醒你押金规则与移民程序之间存在“联动成本”。如果你预期存在“在美转轨”的可能,请在出行前与合规顾问或律师充分评估,不要以B签“先入境再说”。

第四,旅行社与企业差旅的合规改造。旅行社在接待来自名单国家的客户时,应提前设定资金托管与退押协助流程;企业差旅部门则应在邀请函、行程控制、差旅保险与合规培训上做“前置风控”,把**“在美期间发生计划变更”的概率降到最低**,避免押金与行程双重损失。

06|谁更可能被要求“押金”?给不同人群的实操建议

对来自“名单国家”的普通游客:优先选择“短、实、稳”的行程结构。例如7—10天的标准线路、全程已付订、同一口岸往返,用细节稳定性说服签证官你没有“留滞诱因”。尽量避免复杂的“多城市跳转+陆路过境+未付订金”的组合。

对有真实商务需求的申请人:准备业务实质证据,如合同洽谈邮件、会议注册、供应链往来记录、国内岗位与职责、资金来源与报销制度,并明确返程时间表。必要时让美方合作伙伴出具合规邀请函,并注明不涉及在美就业或有报酬的活动。

对计划“二次入境”的申请人:试点签证多为单次入境,请务必避免把多目的安排拆成两次短期入境。如果确实需要多次赴美,考虑在保证金试点之外的正常路径(例如待试点结束后再规划,或按真实需求申请其他更匹配的签证类别),不要“拿B签硬拗”。

对打算“在美转学或转换身份”的人:如果你的真实目标是F/M/J或H/L/O等类别,请在出行前直接走对应签证,不要指望“先用B签试水”。在试点期内,押金+单次入境+短停的组合,已经把“先B后转”的不确定性与成本显著抬高。

07|常见问题十问十答(务实版)

Q1:这是新的“签证费”吗?不是。保证金是额外的担保金,与MRV签证费不同;250美元签证完整性费是另行立法引入的“签证环节费用”,是否叠加、如何征收,以官方实施细则为准。

Q2:押金都要交1.5万美元吗?不一定。区间为5,000/10,000/15,000美元,由个案评估决定;并非所有来自名单国家的申请人都会被要求,存在豁免空间。

Q3:怎么退押?多久能退?满足退还条件后走财政部渠道退回。退押周期受个案核验、出入境记录、支付系统等因素影响,务必保留证据链以提高效率。

Q4:在美办理庇护、转学或申请绿卡,会怎样?根据官方指引,上述行为可能触发保证金没收。请在赴美前评估**“押金规则—移民程序”的联动成本**。

Q5:名单多久变一次?无固定周期,但须提前至少15天公告。建议订阅travel.state.gov相关页面更新。

Q6:中国大陆会被纳入吗?目前不在首批,未来是否调整取决于官方动态与风险评估;B类逾期率等数据将是重要参考。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Q7:逾期率到底有多高?FY2023海空口岸范围内,总逾期事件565,155起,总逾期率1.45%;疑似仍在境内1.31%。B类在非免签国家总体更高。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Q8:VWP免签国家会受影响吗?免签计划国家不适用试点押金。但免签本身也有严格的入境与停留规则,不可混淆。

Q9:250美元“签证完整性费”何时收?能退吗?法律生效在前,征收机制在后。多方信息指向最快自2025年10月1日起启用征收,但具体落地仍待官方通知;关于“退还”亦等待实施细则明确。

Q10:旅行社或公司需要做什么准备?建立前置合规审查与押金辅助办理—退押协助流程,强化行程与口岸闭环管理,并对客户/员工进行“在美不改计划”合规培训,降维防错。

08|给申请人的“实操清单”:把可控项做到最好

出行前:1)核对国家名单与口岸要求;2)按真实主目的配置材料,形成闭环证据链;3)对行程稳定性做压力测试——一旦遇到航班取消/改签,是否仍能满足指定口岸与退押凭证要求;4)如存在“在美转轨”可能,提前与专业人士评估成本—收益,不要在美国境内临时改变计划。

办理时:1)材料与口述一致且细致;2)如被告知需交押金,按官方路径操作,不使用非官方“代缴”;3)与旅行社/企业合规官沟通退押所需凭证清单,确保每一环节留痕。

在美期间:1)不超范围活动,B-1/B-2不得从事任何在美受薪工作;2)不随意延长停留或变更目的;3)如确需变更行程,先咨询律师或与CBP沟通并留痕,保留航司与官方沟通记录。

离境后:1)备份登机牌、护照章、I-94记录与行程收据;2)按指引发起退押;3)关注250美元费用的后续实施口径,如出现报销/退费通道,及时提交合规证明。

结语|别夸大,也别轻视:在“成本可见化”的时代,把合规当成行程的一部分

签证保证金试点不是“普遍性门槛”,但它将风险成本显性化,并通过单次入境、短期停留、指定口岸等要素打造“合规闭环”。

对绝大多数遵规守法的短期旅行者与商务人士而言,做好材料与行程管理,不必过度焦虑;对“先入境再转轨”的路径依赖者而言,制度成本上升已经是明确信号。把合规当成行程的一部分,把“证据链留痕”当成旅行收纳的一项常备工具,才是稳定应对政策波动的长期之道。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小托福培训课程招生中 线上线下灵活选择 冲刺850+

下一篇

英语进阶选Think还是Unlock?看完不纠结!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