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总爱上演过山车,一会儿飙升、一会儿跳水。
很多人以为,这么多危机一波接一波,金融工程、量化金融这种专业早该“退烧”了吧?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项目不仅没凉,反而越发火爆。
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越是乱世,越需要能看懂风险、算得清账、用模型说话的人。
别被名字唬住,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和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可不是啥“投机秘术”,它们是数学、计算机、金融学的硬核交叉学科。牛市时,它能帮你找到超额收益;熊市时,它能帮你算清风险底线。换句话说,这是个“危机越多,价值越大”的专业。
那么,想要读金融项目,地区应该怎么选呢?以下我们就几个热门地区的项目进行对比一下:
英国:时间短、效率高,全球认可度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项目有较高的声誉,面向希望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优秀毕业生,无需具备金融背景。项目从公司金融与资产市场两门核心课程起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并通过涵盖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衍生品、结构性产品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
入学前提供四周预备课程,涵盖数学、统计、财务报表解读及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顺利过渡与就业准备。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与伦敦金融城的紧密联系和丰富的职业资源,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际投行、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及精品企业。
图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官网,侵删
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msc-finance-full-time?utm_source=chatgpt.com#programme-content
中国香港:地缘优势+中西结合
香港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硕士(MFin)项目是一年制全日制课程,融合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三大方向,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单一方向或双方向学习。课程体系共12门课,包括基础与高级核心课程、方向核心课程、选修课及综合课程(Capstone),既覆盖金融理论、定量方法和实务操作,又强调与CFA等国际职业资格的接轨。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知识、行业实习机会及国际化资源,帮助他们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及金融科技等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图源香港大学官网,侵删
https://masters.hkubs.hku.hk/articles/masteroffinance?
新加坡:新兴强者,金融+科技结合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金融硕士项目为期约16个月,要求修满48学分,课程体系涵盖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体验式学习模块。学生首先通过会计、金融建模、市场工具和金融导论等基础课程打好定量与实务基础,随后在企业金融、投资、期权与固定收益、国际金融等核心课程中深化专业能力,并可根据兴趣选择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投资策略、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等选修方向。项目还强调实践环节,提供实习、行业项目及专业认证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进入全球金融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图源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侵删
https://mscfin.nus.edu.sg/?utm_source=chatgpt.com
申请这样的项目最好具有怎样的背景?
- 数学与编程,硬核基础不可或缺
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是基本功,就像运动员必须会跑步一样,谁也绕不开。而在今天的金融市场,会编程几乎等同于“会说话”。Python是常见的选择,R和C++也经常出现在项目要求里。招生官并不只是看你写过几行代码,而是更看重你能否把编程用于建模、数据分析或者策略回测。如果能在简历里写上一个量化研究项目,效果往往胜过单纯的一门课程成绩。
- 实习经历把课堂带到真实市场
光会算题还不够,优质项目想要看到你能把知识放进真实金融场景里。投行、券商、基金的实习,或者咨询公司里接触金融数据分析的经历,都是加分项。更重要的是,你要能在文书里清楚地讲出这些经历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比如,不是简单写“我在券商做过实习”,而是要说“我在实习中发现风险管理部门如何利用量化模型进行压力测试,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未来想深入研究金融工程的价值”。这样才真正显示你和这个项目之间的“匹配度”。
- 标化考试分数是敲门砖,不是通行证
美国的项目通常要求GRE或GMAT,高分几乎是标配。很多申请者数学部分都是接近满分,竞争极其激烈。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在标化上稍微灵活一些,有些项目甚至不强制要求GRE/GMAT,但这并不代表分数不重要。高分依旧能成为你的竞争力,尤其是在面对顶尖学校时。换句话说,分数是“入门券”,但绝对不是“保证票”。
当下的金融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AI、量化、金融科技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未来谁能站稳脚跟?一定是那些既懂金融逻辑、又会敲代码,还能看透风险本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