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申请中,文书是留学生向梦校“自我介绍”的重要机会之一。但很多同学花了大量时间打磨的文书,只因踩中了文书雷区而直接被招生官否决。
中国留学生的文书常常都会陷入“用力过猛”的怪圈,但招生官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完美的文书模板机器,而是一个“真实且有反思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8类招生官“看了就想扔进垃圾桶”的文书类型。
招生官“秒拒”的8类文书
1. AI味十足,审核一眼假
很多美国大学已经将“AI使用”纳入了学术诚信审查范围内,自然申请季文书也在AI审查范围内。
AI文书的常见特征包括:句子过长且空洞、缺乏个人细节以及观点中立无立场等情形。用AI工具生成的文书,一旦被招生官发现肯定会被直接发“拒信”。
2. 文笔糟糕,基础硬伤
文笔糟糕、逻辑不通、标点错误此类文书的最基础的硬伤,是很多招生官“秒拒”的一大文书雷区。
中国留学生文书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标点符号错误(如中英文标点混用)、语法硬伤(如主谓不一致、时态跳跃)、随便使用网络利于和不规范的缩写、为显“高级”堆砌复杂词汇却搭配不当等。
更糟糕的是,有些文书整体逻辑不清、逻辑断层,前后文毫无过渡和逻辑可言,让招生官读完后一头雾水,不知道申请者想要表达什么,自然等到的就是“拒信”。
2. 态度浮夸,暴露认知浅薄
很多招生官也很反感申请者写“我想改变世界”、“我想拿诺贝尔奖”等“假大空”的表述。
当然,浮夸且傲慢的态度同样不可取。某位招生官曾吐槽过一篇态度极为狂妄的文书:
“我希望在贵校看到XXX篮球明星,因为他很酷。我还想学化学,因为我希望可以治疗癌症。我很想去贵校,但我有我的规矩。”
这种用宏大的目标掩盖申请者过往经历匮乏、既无具体行动,也无反思意识,甚至态度浮夸的行为,无疑给自己定下了“秒拒”基调。同比这些空想,招生官更想看到“你为了你的目标到底做了哪些实事”。
3. 篇幅失控,不会精准表达
把控文书篇幅,也是一门学问。
有些同学在回答“Why School”的时候,只用短短几行字表述自己喜欢目标院校,想申请目标专业就结束了,这种没有任何具体信息,连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这个问题都解释不清的行为,在招生官眼中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反之,文书过长也会起到反作用。
大部分美国大学文书都会限制在650词以内,有的学生为了凑字数,把自己过往的所有经历全都塞进去,一一罗列每个经历,却没有任何亮点,也没有说明任何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或使用大量文书模板套话来凑字数,既无细节又偏离主题的内容,都是妥妥的减分项。
4. 只会讲故事,但无反思
很多学生在撰写文书时,只注意文书故事的趣味性,却没提“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以及“对专业认知有何改变”这些内容。没有反思的故事,再精彩也只能说明你经历过,不能证明你是谁。
文书不能只讲“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你想到了什么”,要和招生官展示“这个经历是如何塑造你的”,这才是文书要展现的核心要素。
5. 政治宗教敏感
部分同学在文书中可能会涉及到政治观点,这一点也是文书雷区。一旦招生办公室的政治倾向与你相反,可能会引发偏见。
建议在文书中避免讨论种族、性别、政治任务及宗教教义,除非这些内容和你的专业存在高度关联性,比如申请宗教社会学等专业。如一定要涉及,那么建议聚焦“个人经历”,而非“观点评判”。
6. 模板化文书,全是套话
把文书里的学校换成任何大学都是成立,这样的“通用文书”,在招生官眼中就是一篇不合格文书。
很多同学赶DDL时直接套用文书模板,比如开头都是“我对目标专业的热爱始于童年”,结尾都是“希望能在贵校深造”,这种千篇一律的内容,在招生官看来毫无诚意可言。
文书核心作用是展现“你与目标院校的匹配度”,没有任何定制化的内容,只会让招生官觉得你在“海投碰运气”。
7. 过度完美,毫无瑕疵
招生官可以通过文书词汇的复杂度、观点的成熟度等方面,判断申请者所提交的文书是否存在代写的可能。当看到完美到根本不像高中生撰写的文书时,会令招生官产生“代写”的质疑。
同比“完美”的申请者,招生官更偏爱“真实”的申请者。允许文书中存在小缺点,会让自己的申请者人设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从“合格”到“惊艳”
优秀文书的5个核心要素
知悉了文书的8类雷区,那么优秀文书应当具备哪些要素?各位同学和家长可以参考如下5点,来自查所撰写的文书。
1. 真实经历
最打动人的文书,往往撰写的都是一些平凡小事,毕竟很少有申请者能频频经历大风大浪,那些学习、生活小事才是最真实且吸引人的。
大家可以采用“平凡经历”和“独特视角”相融合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过往经历。
比如在之前的一篇哈佛录取文书中,有位同学在学做河粉经历中阐述,奶奶在教他熬汤底时,告诉他“火候到了,骨头自己会烂”,这样的道理也让他在后来的团队项目中明白“耐心比技巧更重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独特”而刻意编造经历,招生官和大学可以通过背调来了解申请者经历的真实性,如若被查出是编造的虚假经历,会立刻撤回Offer,即便入学也会面临开除。
2. 结构化叙事
一篇好的文书就像是一场电影,会有冲突、有转折、有场景,大家可以采用“STAR-L”模型讲清楚自己的经历和成长。
STAR-L分别是:
-Situation(场景):阐述经历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背景;
-Task(任务):阐述你要解决的问题;
-Action(行动):阐述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了哪些实际的行动;
-Result(结果):量化你解决问题后的成果;
-Learning(反思):阐述经历对你的成长和影响。
举个例子:
普通文书的内容:
我在医院做志愿者,帮助老人,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STAR-L文书的内容:
S:2023年暑假,我在社区医院做志愿者。
T:志愿者期间,我发现80%的老人都有看不懂体检报告上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这一问题。
A:于是我花了两周的时间查询资料,将“6.5%”标记为“糖尿病风险警戒线”,并配上“血糖搞了就像喝糖水,要少加糖哦”的漫画,以备老人们都能够理解并知悉这一潜在风险。
R:通过我的改进,护士姐姐跟我说老人们针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这一指标的体温量减少了60%,还有一位老爷爷感谢我让他敢和医生提问题。
L: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多复杂,而在于“让人觉得被理解”。这也是我想学习生物医学工程的原因,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有限范围内去帮助更多的人。
3. 学校匹配度
很多大学都会设置“Why School”这一文书题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最忌讳的便是“只夸学校排名靠前”,精准对接学校资源,才是文书的第一要务。
各位同学可以通过课程匹配(如目标院校开设的某一课程和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目标相匹配)、教授匹配(如目标院校的某位教授的研究课题自己很感兴趣,希望可以通过教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该领域)以及校园文化(如目标院校的校园文化和设施设置可以帮助你在大学就读期间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科研和学习)等方面进行回答。
4. 反思深度
学会自我反思,也是一篇出色文书的“灵魂”。
美国某招生官曾表示,学生常写“我赢得了比赛”,但却不说“赢了之后发现团队比个人更重要”的反思,瞬间令文书看起来平平无奇。
优秀的文书应该展现你的成长历程和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或经历。你可以在文书中体现你的能力成长、认知升级,甚至是价值观变化,通过反思,来让招生官看到你的自省和进步。
招生官在审阅文书时,其实也是在想“我想不想和这个人当同学”。文书的本质并不是在于你能够证明你有多优秀,而是在于你能否展示真实、有思考且有趣的申请者形象。
避开文书雷区,用自己真实的故事讲述独特的故事,才是文书撰写的核心要点。美国名校想录取的申请者,并不是一个“完美人设”,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笔下有故事,心中有方向,在26 Fall申请季中,拿到令你心动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