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 InitialView 的基本流程与准备要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同学和家长仍会遇到细节疑问:
为什么要参加?
能否多次面试?
费用多少?
结果多久能出?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整理一份最全FAQ(Q&A)清单,帮助你彻底搞清楚 InitialView!
1. .为什么要参加 InitialView 面试?
InitialView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个额外的申请材料,更是国际学生弥补地理劣势、主动发声的机会。
无脚本设计:招生官真正看重的不是“完美答案”,而是思维的敏捷度、回应的真诚度。这种即兴交流,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能在未来课堂中积极互动。
专业面试官:许多面试官曾在常春藤或顶尖大学工作,他们的提问方式与关注点与招生官高度一致。这意味着,你在InitialView中的表现,几乎就是在进行一场“模拟录取会谈”。
非评分性质:它不是另一个“分数”,而是一份生动的“证明”。证明你能说、能思考、能真实表达。
视频形式:相比文书的“精雕细琢”,视频的即时性让招生官获得更直观的印象,也更能辨别出一个申请者的个性。
写作样本:在AI普及的时代,招生官最担心的是“材料代笔”。20分钟写作样本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确保招生官看到的是你未经修饰的写作能力。
2. 面试费用是多少?
标准费用:265美元
若需加急处理,则需额外付费(2个工作日完成会更贵)。
3. 面试可发送至多少所学校?
不限!你可以将同一次面试结果投递至所有目标院校。
4. 如何将视频提交给大学
通过个人Portal选择目标院校,InitialView后台系统会直连招生数据库。换句话说,你的面试视频并非“附件形式”,而是直接进入招生官的审核清单,提升了材料被认真观看的概率。
5. 处理周期多久?
标准:10个工作日。
加急:最快2个工作日。
6. 写作样本的意义?
它的核心不是“写得多好”,而是验证真实性。招生官希望确认:你能在时间受限、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篇合格短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把申请材料和个人真实水平挂钩”的机会。
7. 能否更改面试时间?
可以,但需支付95美元。
这提醒申请者:预约本身就是规划能力的体现。在招生官眼中,能按时出席、准备充分,也是一种责任感的证明。
8. 面试官的背景?
大部分为前招生官或教育领域资深人士。他们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提问方式,更体现在他们能快速捕捉到你回答中潜藏的亮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InitialView中被“问到点子上”,从而有机会讲出更有深度的故事。
9. 面试会问哪些问题?
没有固定脚本,但方向始终围绕:学术动机、个人特质、价值观、未来目标。
关键在于:真诚+细节。笼统的回答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具体的经历、鲜活的例子才会让招生官“记住你”。
10. 如何准备面试?
核心不是“技巧”,而是自我梳理:
提炼3–5个个人标签(学术、兴趣、成长经历)
准备真实细节,避免“完美人设”
善用“结尾自由表达”环节,传递未被问到的关键信息
技术准备:设备、环境、网络,确保“不翻车”
换句话说,InitialView准备的过程,就是一次系统整理自我叙事的机会。
11. 是否接受简历?
本科/K-12:不接受外部材料
研究生/职业学校:可提交简历
对本科申请者而言,这意味着全部依靠口头表达,没有额外的“纸面辅助”。
12. 是否有评分?
没有。招生官不会看到一个分数或评级,只会看到视频与写作原件。这本身就是InitialView的价值所在:它避免了“数字化排名”,让个性与故事成为核心。
13. 面试的截止日期?
各校不同,但建议:在提交申请材料后一周内同步提交面试。这样能确保招生官在第一轮审核时就能把视频纳入参考,而不是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