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正式发布了2026年度美国最佳大学排名,和其他排名不同,WSJ彻底换了个 “选校视角”——只盯“毕业生搞钱能力”!
榜单结果也十分出人意料,多所名校 “掉链子”,MIT未进前10,JHU仅排92;反观一些综排上找不到的“名不见经传” 的学校,比如巴布森学院位列第二,本特利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等,却一路逆袭冲进前 20!
WSJ 排名到底 “评什么”?
首先榜单的评判维度围绕3个方面:
· 学生成果(70%)
· 学习环境(20%)
· 多样性(10%)
和U.S.News侧重 “学术名望” 不同,WSJ把70% 的权重都给了 “学生成果”—— 简单说,就是你读这所大学,能不能顺利毕业、毕业能赚多少钱、多久能把学费赚回来。
具体再拆解“学生成果”的评分维度,大家会有更具体的感受:
薪资影响(33%)
不是简单粗暴地比谁工资绝对值高,而是算“读这所大学让你额外多赚了多少钱”(用统计模型估算你读其他校的薪资,再对比本校实际薪资,看大学给你 “加了多少薪”)。
例
巴布森学院
据Payscale统计,2025年巴布森学院商科本科生早期职业薪酬达90,600美元,职业中期薪酬飙升至181,400 美元,比美国商科专业平均薪资高出20%以上。换句话说,读巴布森的商科生,毕业后 “天然比同龄人多赚近 1.8 万美元 / 年”。
回本时间(17%)
四年学费多久能靠工资赚回来?(把学费、食宿等净成本一除,直接算出你“多久能把上学的钱赚回来”)。
例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
加州州立理工工程专业毕业生早期职业薪资溢价达 23%,即相比同专业全美平均水平(6.2 万美元 / 年),该校学生毕业后每年多赚 1.43 万美元。若以州内学生净学费(约 2.1 万美元)计算,学生仅需1.5 年即可通过薪资增长覆盖全部教育成本。
毕业率(20%)
不光看有多少人毕业,更看 “比预期多毕业多少人”(用模型算出该校本来该毕业的学生比例,再看大学实际毕业率是否超预期)。
例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2025年6年毕业率达 93%,远超全美公立大学平均水平(64%)。因为学校会主动给予学生帮助,比如,学校每学期对GPA 低于2.5的学生自动触发 “学业干预计划”,提供一对一导师辅导和免费学术技能培训。参与该计划的学生中,89% 在1年内将 GPA 提升至 3.0 以上。
说白了:这是个 “用真金白银衡量大学价值” 的榜单 。排名结果直接回答了潜在学生与家庭最关切的问题:投入高昂的学费与时间后,能否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与之匹配的财务回报。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完整榜单:
2026 WSJ 美国最佳大学排名
传统名校集体 “翻车”
以前提到美国顶尖大学,哈佛、MIT、JHU 都是 “神一样的存在”,但这次它们的排名让人大跌眼镜:哈佛掉到第 5,MIT 排11,西北大学直接滑到 50...
JHU排92 —— 明明它的毕业生回本速度很快(1 年 1 个月),薪资加成也不低(85 分),但架不住毕业率低,学习机会、职业准备等维度全在 70 分以下,直接拉垮总分。
原因很简单:这些名校大多是 “研究型导向”,学费高,职业培训不如就业导向和技能培养的学校直接,甚至有些专业(比如文科、基础科学)短期薪资加成不明显 —— 在 “搞钱导向” 的排名里,自然吃了亏。
“小众校” 冲上前15?
和名校 “翻车” 对应的,是一批 “不显眼但会搞钱” 的学校逆袭:
巴布森学院(2):巴布森不参加U.S.News排名里连综合排名都查不到,却靠 “创业学” 赢麻了!大一新生就有 “3000 美元创业基金”,组团队做真实项目;毕业生 5 年平均收入超 12 万刀,回本速度比哈佛还快!
圣何塞州立大学(17):坐落在硅谷,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全美顶尖,毕业生直接进苹果、谷歌、德勤,平均年薪 6.8 万刀,29.7% 的人能拿 8-15 万刀;
本特利大学(12):专注商科,校友遍布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盛、摩根斯坦利,职业资源直接拉满 — 在 WSJ 的 “职业准备” 评分里,比很多藤校还高。
这些学校的共同点:不搞虚的,直接对接就业市场,学费性价比高,毕业生 “即走即用” 。
加州公立校表现亮眼
这次排名里,加州的公立大学堪称 “最大赢家”:
UC系统:UCB(7)是 Top10 里唯一的公立校,UCD(13)、UCM(14)首次冲进前 20—— Merced靠 “砸钱搞 STEM”,工程和医学专业顶尖,对学生关注度超高,性价比拉满。UC系统中,唯独UCLA的排名比较出乎意料,成了 UC 系统里的 “垫底选手”,排到 80 名。原因是它的 “学习环境” 评分低,学生对课堂体验、职业支持的满意度不如其他 UC 校。
加州州立系统:13 所学校进前100,6所冲进前 50!比如圣何塞州立(17)、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22)等,这些学校学费比 UC 低,专业更偏向应用,毕业生就业率常年 90% 以上。
部分文理学院价值体现
以前总有人说 “文理学院学费贵、就业差”,但 WSJ的排名体现出了部分文理学院的性价比: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MC,6) :虽然一年总成本超 9 万刀,但奖助学金慷慨,毕业生平均年薪 8.3 万刀,回本只要 1 年 4 个月,进摩根大通、苹果的校友一抓一大把;除此之外,戴维森学院、哈维穆德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等也进入前30。
这次 WSJ 的排名,更像给大家提了个醒:选大学要想清楚:你未来想做什么?能接受多少学费?更在意学术深度还是就业速度?
比如想读商科、快速进入职场,巴布森、本特利可能比藤校更适合;想读 STEM、看重性价比,加州州立的学校值得重点看;想走学术路线,传统顶尖名校依然是最优选择...
其实没有 “绝对权威” 的排名:U.S.News 适合想走学术、冲名校名望的学生;WSJ 适合看重就业、想快速收回教育成本的学生;Niche看学生体验;福布斯看商业价值等等...
你怎么看这个 “搞钱导向” 的排名?选校你会优先看名望还是看 “回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