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制做出了不小的调整(详见第二大点),对广大普通同学来说是获奖的极大利好!
老师将从“为什么参加?”、“如何参与?”、“考什么?”、“如何准备?”以及“如何考得好?”五个核心方面为大家全方位解读。
在四五两大点中,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省一获奖经验、高效备考方法,建议收藏!
01、为什么值得参加?——是一笔高回报投资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比赛的含金量。CMC(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之所以认可度高、含金量高,一方面,CMC是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水平学科竞赛,具有权威官方背景;另一方面,CMC是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学科竞赛之一。
对于保研/考研/出国的同学:
CMC是“硬通货”加分项。在保研申请材料中,奖项贵精不贵多,一个高水平的国家级竞赛奖项是非常闪亮的亮点。对于考研,尤其是在复试中,这能有力证明你的数学功底,让导师眼前一亮。
而且CMC有助于大学数学和考研数学的学习。对于考研学生,特别是考数学的专业,备战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复习资源。
对于求职(尤其是金融、科技、数据领域)的同学:
部分行业(如投行、券商、科技大厂、量化基金),这些专业的HR非常看重员工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CMC竞赛成绩就是一个直接、权威的证明。
比起在简历上写“熟练使用Excel”“思维逻辑强”,用一张国家级数学竞赛的证书来证明你的分析建模能力,二者高下立见。
对于所有同学:
1.助力评奖评优:CMC是奖学金与荣誉评选等的加分强助力。
2.系统化知识深入:CMC备赛过程是对《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核心课程深入、系统的复习,有助于加强知识掌握程度。
02、如何参与?——赛程与赛制
今年赛程与赛制有较大调整,下方内容请重点关注!
官方信息渠道
1.官方网站:关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官方网站(www.cmathc.cn)。
2.官方公众号:关注“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赛事通知、报名时间和考试大纲。
图片来源:http://www.cmathc.cn/article/list_2.html
竞赛设有两个组别
本届组别更加细分,大家一定要细心辨别自己的组别,然后针对性备考。
竞赛分数学专业组、非数学专业组两大组别。本届初赛中,数学专业类又细分为数学A类和数学B类,非数学专业类分非数学A类(理工类)和非数学B类(经管文史类)。
▶ 注意点1:数学类专业(代码为0701)的学生只能报考数学专业类,非数学类专业的学生报考类别不限。
▶ 注意点2:具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或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排名“B-”以上高校数学类专业参赛学生只能报考数学A类,其它学校考生不受此限制;专业代码为07(理科)08(工科)的非数学类考生只能报考非数学A类,其他考生不受此限制。
▶ 注意点3:西藏、青海、宁夏和内蒙古四个赛区,数学类考生均可报考数学B类,非数学类考生均可报考非数学B类。其他赛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征得赛区同意后可参照该规则灵活执行。
竞赛分为两个阶段
1.初赛(预赛)
- 时间:通常在每年10月底或11月初的周六上午举行,由各赛区(省、市、自治区)在同一时间组织考试。2025年的初赛在11月8日上午9:00-11:30举行。
- 地点:初赛地点一般设在参赛者所在的高校或本赛区指定考点,非常方便。
- 报名: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大家需要密切关注教务处或数学学院的通知,一般在9月下旬截止,报名费100元。
2.决赛
- 资格:决赛总人数原则上为1000人,数学专业类500人、非数学专业类500人。初赛中成绩优异者,通常是赛区一等奖的前列同学,将有资格代表赛区出战全国决赛。
但自第17届(本届)起,将对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评估结果为A+的高校试行数学类决赛名额单列,单列名额原则上为100个(北京大学基础名额为22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基础名额各为13个,名额受报名人数影响)。
这次调整是为了促进广大高校参与的积极性,对广大普通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 时间与地点:通常在次年3月底或4月初举行。本届决赛预计于2026年3月底或4月在四川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同时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将在2026年1月份通知。
3.奖项设置
初赛奖项:以赛区为单位评选,获奖总人数不超过赛区总参赛人数的35%(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比例分别不超过8%、12%、15%)。这意味着,不同赛区竞争程度和获奖难度有区别。
按照数学专业类(分A类和B类)与非数学专业类(分A类和B类)的实际参赛人数分别评奖。每个赛区的获奖总名额不超过赛区总参赛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的比例不超过赛区总参赛人数的6%,二等奖比例不超过赛区总参赛人数的9%,三等奖比例不超过赛区总参赛人数的15%)。
决赛奖项:全国统一评奖,根据绝对分数评定奖项,含金量最高。
03、考什么?——考试内容解析
不同组别的考试内容与分值构成略有不同,应明确复习重点。
图源:自制
具体知识点、考试大纲详见官网,以及《2025年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报名通知》:
图片来源:官网《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竞赛大纲》
http://www.cmathc.cn/article/33.html
04、如何准备?——三步走,缺一不可
01、备考三阶段核心任务
基础巩固阶段
目标是将自身高等数学或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水平提升至期末考试优秀水平。需要系统复习竞赛大纲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能力拔高阶段
目标是冲击一等奖或决赛。此阶段需要大量练习高质量的竞赛真题和模拟题,学习并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推荐使用《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解析选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复习全书》等辅导资料进行强化训练。
冲刺模拟阶段
考前1-2个月,以限时模拟和真题实战为主。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全真模拟,优化时间分配策略,查漏补缺,并保持临场应试手感。
02、官网推荐教材
图源:自制
03、最后一个月如何效益最大化?
1、失分点诊断与定位
立即找一套最新真题,严格限时模拟考试。不是看能得多少分,而是精准诊断失分点——是哪个章节?哪种题型?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建立你的《个人失分点清单》。
2、专题突破与模仿(第2-3周)
根据《失分点清单》,进行专题式刷题,集中火力攻克你的薄弱环节:
真题为王,精刷近5-10年真题。每做一道题,不仅要弄懂,还要总结题型套路和解题模板。对于不擅长的题型,善用《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解析选编》等辅导书,学习高手思路。
3、模考与固化(第4周&考前)
每周进行2-3次严格的限时模考。重点关注:
(1)形成习惯的答题节奏,和自己的时间分配策略。
(2)强化“肌肉记忆”:对高频题型做到“条件反射”式的熟练。
(3)保持手感与心态:适应考试强度,减少临场紧张。
05、如何考得好?
- (一)和备考期末高数、线代等,有何不同?
- (二)省一等奖,我做了哪些?
进行刻意与高效的训练:真题为王,把历年真题作为核心的备考资料。通过刷真题,可以直观感受难度、熟悉高频考点和命题风格。
锚定核心:聚焦考试80%的重点知识点,系统复习,力求这部分多拿分。
清楚母题和变形:平时利用错题本和笔记,以经典题型为纲,加入错题与自己整理的解题步骤思维导图,这样能学几题、通一类。
考场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确保会做的题目不丢分,遇到难题不要长时间纠缠,做好标记后跳过,最后再集中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