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全奖博士项目(Ran Cheng教授)

一、导师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全奖博士项目(Ran Cheng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系副教授Ran Cheng,在人工智能与优化算法的交叉领域耕耘多年。他的学术足迹横跨中外,先是在东北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后赴英国萨里大学深造,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迄今,Ran Cheng教授已产出136项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84篇期刊论文、43篇会议论文、3篇社论和3篇综述文章。其研究方向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色,主要围绕进化多目标优化、脑机接口、脉冲神经网络及可视化分析展开,尤其在算法的硬件适配与效率提升方面造诣深厚。需指出的是,公开渠道中关于其h-index与引用量的原始数据存在格式偏差,综合其顶刊发表数量与领域认可度判断,这些指标在同领域学者中处于较高水平。

二、近期文章和项目解析

香港理工大学全奖博士项目(Ran Cheng教授)

2.1 核心文章研究重点

(1)脑机接口边缘部署优化

2025年,Ran Cheng教授团队在*Human Brai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HBAI 2024, Proceedings*发表《Benchmarking Neural Decoding Backbones Towards Enhanced On-Edge iBCI Applications》一文,直面植入式脑机接口的边缘设备应用难题。实验室环境下的iBCI神经解码多依赖工作站,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边缘设备部署又必须应对计算量、速度与精度的三重考验。

该研究以非人灵长类的随机抓取任务为实验对象,对GRU、Transformer、RWKV和Mamba四种神经解码骨干模型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发现,RWKV与Mamba模型不仅推理速度与校准效率更优,还符合缩放定律——模型规模与数据集扩大时性能随之提升;相比之下,Transformer模型的计算资源需求过高,难以适配边缘环境。这一结论为iBCI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进化优化的硬件加速创新

《Bridging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GPU Acceleration via Tensorization》一文于2025年被*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接收,旨在解决传统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在大规模场景中的计算瓶颈。水资源分配、电力系统规划等现实问题本质上都是多目标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存在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无法找到单一最优解,只能寻求帕累托最优解集,但传统算法依赖CPU运行,处理大规模问题时效率低下。

此项研究提出采用张量化技术,将优化算法的核心数据结构与算子全部转化为张量形式,从而充分发挥GPU的并行计算优势。类似技术在TensorRVEA算法中已实现千倍级加速,由此可推测,该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进化优化算法在工业级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同期被该期刊接收的《MetaDE: Evolving Differential Evolution by Differential Evolution》,通过微分进化算法的自进化机制提升优化性能,两篇文章共同构成了“算法创新+硬件加速”的双维度研究体系。

(3)脉冲神经网络的能效突破

2025年,*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刊发了Ran Cheng教授团队的《Efficient Deep Spik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s With Multiplication-Free Inference》,聚焦脉冲神经网络的实用化障碍。脉冲神经网络模拟生物神经元的脉冲传输机制,具有低功耗优势,但传统训练算法复杂,推理效率偏低。

该研究设计了无乘法推理的深度脉冲多层感知器结构,通过简化计算逻辑减少硬件资源消耗。这与2025年类脑脉冲大模型的发展方向高度吻合——例如SpikingBrain-1.0通过稀疏机制实现了推理效率的数量级提升,印证了该研究方向在边缘智能设备中的应用潜力。2024年,该团队在同一期刊发表的《Accurate and Efficient Event-Based Semantic Segmentation Using Adaptive Spiking Encoder–Decoder Network》,将脉冲神经网络与事件驱动计算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场景。

(4)优化过程的可视化分析

2024至2025年间,Ran Cheng教授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搭建起多目标优化的可视化分析体系。《ParetoTracker: Understanding Population Dynamics in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hrough Visual Analytics》与《A Comparative Visual Analytics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均以进化算法的动态过程为分析核心,借助可视化工具揭示种群演化规律。

这类研究有效破解了传统优化算法的“黑箱”困境——研究者可通过帕累托解集合的动态变化,直观判断算法的收敛性与多样性,为参数调优提供直接依据。2025年发表于*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的《ParetoLens: A Visual Analytics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Solution Sets of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进一步实现了对优化结果的深度挖掘,增强了分析过程的交互性。

2.2 研究特色与学术价值

Ran Cheng教授的研究成果多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等IEEE旗舰期刊,以及Information Sciences*等JCR Q1区期刊,这些平台均是相关领域的权威学术阵地。

其研究形成了清晰的“算法创新-硬件适配-场景落地”逻辑链条:以进化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理论突破为基础,结合张量化、无乘法推理等硬件加速技术,最终应用于脑机接口、语义分割等实际场景。这种研究模式既保证了学术深度,又具备明确的工程应用价值,与香港理工大学侧重应用研究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

三、未来研究预测

3.1 边缘智能与脑机接口的深度融合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边缘设备的实时处理能力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基于Ran Cheng教授在神经解码骨干模型基准测试方面的研究,未来其团队或聚焦两大方向:一是轻量级解码模型的压缩优化,结合2025年主流的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如LoRA、Dobi-SVD),在保障精度的同时缩减模型体积;二是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解码,将运动意图与生理状态信号相结合,增强脑机接口系统的鲁棒性。这一发展方向与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的行业趋势高度一致。

3.2 进化优化与大模型的协同创新

2025年发表的《Evalu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s Solution Generators in Black-Box Optimization》,已初步探索了大语言模型在黑箱优化中的应用价值,但最新研究表明,随着模型规模扩大,黑箱优化方法的效果呈现逆缩放趋势。由此推测,Ran Cheng教授团队可能进一步研发“大语言模型+进化算法”的混合框架:利用大语言模型的先验知识生成初始解,再通过进化算法进行局部寻优,实现全局探索与局部收敛效率的兼顾。结合其在GPU加速领域的技术积累,该框架有望实现大规模优化问题的实时求解。

3.3 脉冲神经网络的工业化落地

脉冲神经网络的低功耗优势在边缘设备中具有独特价值,但目前仍面临训练复杂、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团队在无乘法推理与事件驱动分割方面的研究基础,未来可能重点攻克两大难题:一是构建通用的ANN-SNN转换框架,降低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向脉冲神经网络迁移的成本,类似于2025年提出的“仅推理级复杂度”转换方案;二是开发硬件感知的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方法,结合具体芯片特性优化网络结构,实现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这一方向将直接对接工业界对低功耗AI芯片的迫切需求。

3.4 优化可视化的智能化升级

现有可视化框架主要依赖人工交互分析,未来或引入智能分析模块:通过小样本学习训练分析模型,自动识别进化算法中的异常收敛模式;结合自然语言交互接口,实现“问题描述-可视化方案-优化建议”的全流程自动化。这种智能化升级将显著降低优化算法的使用门槛,推动其在工业设计、资源规划等非科研领域的普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导师(Melinda Karen WHONG教授)

下一篇

今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调整 更利于普通同学获奖?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