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众多志在将子女送入世界顶尖学府的中国家庭而言,剑桥一直是皇冠上的明珠
而剑桥刚刚公布的招生数据正好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大陆学子在剑桥的征战图景:
总体申请热度依然高涨
但内部竞争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微妙的变化
本文将结合近十年趋势与2025年最新数据,为大家进行剖析。
01、十年跋涉
从稳步增长到高位盘整
要理解2025年的数据,我们首先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时间维度中。下表梳理了2016至2025年十年间,中国大陆学生申请剑桥的总体趋势。
趋势解读与关键节点分析:
持续十年的“黄金通道”
从2016年到2025年,中国大陆的申请人数实现了超过四倍的增长,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教育的普及以及剑桥对中国优秀生源的持续认可。
发放的Offer数量也同步增长,体现了剑桥在扩招国际学生方面的努力。
疫情前后的“分水岭”
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部分考试取消,或许促使更多学生采取“多国联申”策略,并将剑桥作为目标,导致申请量出现跃升。同时,线上面试等形式的改变,也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了申请和录取模式。
竞争日益“白热化”
尽管Offer总数在增加,但录取率从十年前约14%的高位,缓慢而坚定地滑落至2025年的约10.2%。
这意味着,十年前每7名申请者中有一人成功,而今已变为每10人中才有一人。
“水涨船高”已成为过去,“优中选优”才是当下的主旋律。
02、2025申请季全景
理科霸榜,文科“小而精”
2025年,中国大陆学生向剑桥递交了约2150份申请,获得了约220个Offer。具体到各个专业,呈现出鲜明的“理工科为王,文科差异化竞争”的格局。
热门与高竞争专业(申请人数 > 100)
- 自然科学
毫无悬念的“顶流”,申请量高达722份,发放108个Offer,最终录取99人。这是中国大陆学生进入剑桥体量最大、也是成功率相对最高的“核心赛道”,彰显了中国学生在数理化生领域的传统优势。
- 工程学
第二大热门,599人申请,66个Offer,最终录取59人。其竞争激烈程度略高于自然科学,是理工科学子的另一主战场。
- 经济学
社科领域的绝对王者,448人申请,发放37个Offer,最终录取33人。约8.3%的Offer率,远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堪称“卷王之王”。
- 数学
传统优势学科,325人申请,却发放了高达74个Offer,最终录取46人。高达22.8%的Offer率在热门专业中一骑绝尘,这背后是中国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卓越声誉和强劲实力。
- 其他热门
心理与行为科学、人类、社会与政治学 申请人数均过百,是社科领域内除经济外的热门选择。
“小而美”与“零的突破”专业
部分文科和冷门专业申请体量极小,如古典学、神学、音乐等,申请人数均低于3人,且多数未能获得Offer。
这提示我们,对于非常小众的专业,申请者需要具备极其匹配的学术背景和强烈的个人热情,机遇与风险并存。
而像建筑、设计这类需要作品集的专业,虽然申请量不大,但成功率尚可,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路径。
03、未来展望与申请建议
综合来看,未来几年剑桥对中国大陆学生的录取将呈现以下趋势:
未来趋势分析
总体录取率稳定在低位:申请基数庞大,录取率很难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专业选择更趋理性:随着信息透明化,学生和家长将不再盲目扎堆“热门”,而是更注重学生特质与专业的匹配度。
学术深度成为核心竞争力:单纯的成绩优秀已不足以保证成功。在个人陈述、面试和入学考试中展现出的、超越年龄的学术深度和思维灵活性,将是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给未来申请者的建议
早规划,深挖掘:至少提前2-3年进行系统规划,不仅仅是提升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1-2个能体现学术热情的深度研究领域或项目。
数据驱动,精准定位:学会研究和分析官方数据,了解目标专业和学院的真实竞争态势,避免感性决策。
超越模板,塑造个人品牌:拒绝千篇一律的文书和活动背景。你的申请材料应该共同讲述一个独一无二、有血有肉的“学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