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时,很多同学都只盯着排名和录取率,都忽略了一个关键且实在的数据,就是——入学率,入学率直接反馈了往届学生用行动投出的“选票”。
在美国Top 25大学中,哪些是留学生眼中的真·梦校,拿到了就不愿意放弃?哪些是看似热门,实则常常被当做“保底备胎”?
老师帮大家汇总了一波美国Top 25大学入学率,一起来看看高入学率的大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低入学率的大学,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话不多说,先来看一波美国Top 25综合型大学的入读率汇总:
相信大家在上述的汇总中,发现了有几所大学的入读率高达80%以上,比如芝加哥大学的入读率高达88.29%、麻省理工学院入读率为85.83%、哈佛大学入读率为84.00%、斯坦福大学入读率为81.91%等等。
能让超过80+%的录取生选择入学,这些大学可不仅仅是靠着排名噱头,背后校均有着实打实地不可替代的优势。
01. 芝加哥大学
作为入读率高达88.29%、位居全美No.1的芝大,其吸引力藏在“学术纯粹”中。
和很多把科研资源倾斜给到硕士的大学不同,社科、物理等芝大王牌专业的本科生也有参与科研的机会,这种深度参与学术的体验,是那些真正爱思辨、求深度的学生无法拒绝的;
其独创的Core Curriculum体系要求所有学生必修哲学、艺术史等跨学科基础课程,这种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深度的教育模式,也吸引了不少希望深造的申请者。
除了学术吸引力之外,芝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优势。位于海德公园的芝大,距离市中心仅需要15min的车程,既能享受安静的学术环境,也能够便捷接触城市资源。
芝大ED环节,也保障了入读率。近几年申请季中,芝大ED的录取比例比较高,叠加ED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一旦被录取后就需要就读,间接提升了整体的入读率。
02. 麻省理工学院
入读率85.83%的MIT,得益于其北美理工科霸主的地位和与产业的深度绑定。MIT校内实验室和硅谷、波士顿科创圈深度合作,学生在校就能接触最前沿的技术研发,比如参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一线项目。
MIT和科技巨头的紧密联系,也为在读生提供了诸多实习和就业机会。据统计,MIT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高达8.5万美元,6个月内就业率更是达到了93%。如此能打的就业前景,无疑也是吸引学生就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叠加MIT的录取难度极大,能拿到Offer的学生本身就是以其为第一目标,真的拿到后,自然也就不会轻易放弃。
03. 哈佛大学
哈佛的入读率为84.00%,同样也是突破80+%入读率大关的大学之一。哈佛的优势在于“无短板”,该校的法学、医学、商科等多个领域都常年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哪怕学生入学后想要转专业,也有很多王牌专业的选项可选。
哈佛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其强大的校友网络和职业发展支持系统,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政商学界,多个领域的校友分布,能给在读生和毕业生带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帮助。
对于追求综合发展、学术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学生而言,哈佛的吸引力无疑是全方位的,这也是其入读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垫底3校“被鸽”的真相
申请季中有学校备受追捧,自然就会有学校被“冷落”。
在美国Top 25大学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斯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入读率“垫底”,但这绝对不是因为大学的实力不行,毕竟这些大学校均全美Top 25行列,可能只是他们的某些点踩到了留学生选校的“适配盲区”。
0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先说UCB,UCB的入读率为50.40%。
UCB的学术实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工科、商科等热门专业常年位列全美Top 10,甚至有些专业比藤校还要能打。但其公立大学的性质,注定了要面临的挑战不止一星半点。
首先,UCB作为加州大学系统的旗舰校,虽然每年都会收到超过10+万份申请,录取人数也是颇多,但由于其公立大学的性质,学校必须优先录取加州居民,间接导致很多州外和国际学生在收到Offer后,可能会选择其他私立大学。
其次,UCB的校园环境和住宿条件也是影响入读率的原因之一。UCB坐落在旧金山湾区,地理位置的确对求职有帮助,但住宿环境实在是“惨不忍睹”。校内的宿舍一直都很紧张,住宿费用也相对偏高。
相比之下,很多私立大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校园环境以及奖学金,对于一些追求就读体验的学生而言,UCB自然不是首选,申请到了Offer后,如拿到了更好的私立大学Offer,就会放弃UCB。
02. 莱斯大学
入读率44.20%的莱斯大学在美国南部的声誉还是不错的,工科、建筑等专业实力顶尖,学术资源还是较为优质的;且师生比1:7,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体验。
但学校整体规模较小,本科生招生人数有限,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收到Offer后有所犹豫。此外,莱斯所位于的休斯顿虽然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但同比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地理优势,对于一些求职型选手来说,吸引力还是略逊一筹。
再加上莱斯的校园文化偏“低调务实”,既没有斯坦福的科创氛围,也没有杜克的体育活力,可以吸引那些追崇“小而精”学术环境的同学,但对于那些追求特定鲜明校园文化的同学来说,一旦收到了其他更适配的大学Offer,莱斯的Offer就会被放弃。
03. 埃默里大学
埃默里的入读率为40.37%,商科、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都很强势,叠加靠近亚特兰大医疗中心这样的地理优势,医学专业的实习和全职机会都很丰富。但该校在留学生群体中,经常因为如下几个原因被“劝退”:
其一,地理位置。埃默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就业资源相对有限,医学生实习资源丰富,但对于科技、金融相关领域的学术来说,肯定不敌纽约、硅谷便利和资源丰富。
其二,和其他名校的竞争劣势。美国南部的名校偏多,杜克大学、范德堡大学等校都在和埃默里抢生源,学生拿到排名更高的大学Offer后,会间接导致放弃埃默里Offer。
其三,分校区的顾虑。埃默里牛津学院(本科前两年就读)的录取率偏低(仅有14.80%),让部分学生对两年分校区就读也产生顾虑,从而导致放弃。
别当“申请工具人”!
了解完美国Top 25大学的入读率,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发现:入读率的高低,其实和大学排名没有直接关系。比如U.S. News排名第6的芝大,在入读率上高于排名第1的普林斯顿和排名第2的MIT。
这一结果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适配度。
UCB、莱斯和埃默里其实都是美国的顶尖名校,校均学术实力都完全没得挑,它们的入读率偏低,本质是因为和学生自身需求的不适配,比如:
- 想要冲刺顶尖私校的同学,UCB的保底属性就会被放弃;
- 喜欢热闹多元的校园文化的同学,“低调学术风”的莱斯就不会成为首选;
- 看中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就业优势的同学,埃默里也不是最佳选项。
但反之如果你想在小圈子内深耕建筑专业,那莱斯就是你的不二之选;你希望用公立学费读顶尖本科,UCB对你完全适配。因此,不存在“差学校”这一说,只是看你所拿到Offer的大学是否真正适配你。
盲目申请10所学校,不如精准瞄准4-5所学校,老师可以和大家分享2个小Tips,助力大家在申请季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第一,罗列需求清单,拒绝排名滤镜。
在选校之前,可以先问自己在学术上、环境上和生活上有哪些不能妥协的需求。比如,你明确想搞CS创业,那么斯坦福的“科创实力”搭配“硅谷地理位置优势”,肯定要比普林斯顿的“传统文理”更加适配你。
第二,不要盲目选择保底校,选择录取后就会去的大学。
很多同学在选择保底校时,仅考虑“录取率高”这一点要求,但从来没想过真的拿到Offer后,自己是否会去。结合第一点筛选出适合自己且录取率有保障的大学,这才是真正的保底校。
深入了解自己的目标院校,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所,才是申请季最重要的事。
毕竟,只有在一所与自己兴趣、能力、未来需求、价值观都相匹配的大学,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