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10月都走完一多半了,不少25Fall的同学已经开启了异国他乡求学生活的新旅程。异国的生活,是由无数个手忙脚乱的瞬间拼凑成的诗篇。

• 有人固执地用手洗了三个月的衣服,才被邻居告知洗衣机需要长按三秒才能启动;• 也有人精心为小组讨论准备论点,张口却喊错了教授的名字,瞬间空气安静;
• 有人苦练厨艺想宴请好友,结果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引来全楼人和消防车集体围观;
今天,老师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留学生因为文化差异和信息差干过的“蠢事”。所有素材均来自广大留学生们“含泪”的真实分享。
第一关:过海关
初次到达新的国家,海关关卡成了许多留学生们的“绊脚石”。


(来源:小红书)
还有留学生在被问到“您的来意是什么”时,因为语言不畅回答成了“我是旅行”,结果海关人员差点笑翻了……
第二关:餐厅点餐
留学生们:看不懂,根本看不懂......


(来源:小红书)
第三关:打车
前一秒:潇洒开门
后一秒:哪里有洞,让我钻一下


(来源:小红书)
第四关:逛超市
what???是我自己的钱???


(来源:小红书)
第五关:上厕所
什么厕所?哪里有厕所?


(来源:小红书)
第六关:熟悉学术系统
很多留学期间踩过的“坑”,其实都源于信息差。与其落地后手忙脚乱,不如在出发前就运筹帷幄。

(来源:小红书)
提前登录学校官网,彻底研究你所在院系的网页。了解课程设置(Syllabus)、评分标准、学术诚信政策(Academic Integrity)以及选课、退课的截止日期(Deadline)。国外的学术要求通常非常严格,提前了解规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没有及时查看邮件,而导致作业没按要求完成,或者没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而被挂科甚至退学的同学可比比皆是。
第七关:正式升级打怪
看完assignment要求的你认真的做计划
然而……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plan A:一天学习6小时,绝不做赶due人
plan B:一天学习2小时也够用了
plan C:人不睡觉的话问题也不大吧?
当due是0点
23点的你be like:
写essay的你be like:
“这辈子没用过这么多次Ctrl键!”
在我的essay里
你永远不可能看到 ' 这个标点符号
无所谓
反正咱会包装的人模狗样
小组作业
新时代炼狱
做留学生嘛,很简单的
做没人care的group project就好啦

Final时期:
情绪稳定1分钟 已经很了不起了!
同学你好
欢迎来到final week🥰
不知道为什么
每个final都是那么突然
Final前才发现自己还有
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品质
3天5个final exams
无所谓
我会在美国大地表演“大变活马”

别客气,一个小tip送给Final时期的你

最近学到了一种佛系学习法
有人试过吗?
给我分享一下好用吗?
这个优惠码有人用过吗?
只能打七折吗?
五折行不行啊!😭

考试时的你
是有些倔强和反骨在身上的💪
当你不会写,却又坚决不空题:

好不容易熬到了期末
发现只有自己在预习
还听信别人的鬼话
复习 (review)和预习(preview)
有个P的区别

同时
还承受着来自其他人的过高期望:
出国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留学生经典开局:
交完学费后
西北风都喝不起了

外卖吃与不吃
全看“含金量”
留学后
微信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留学生那些迷惑消费观:




在应对巨大压力的同时
还要在家人朋友面前
戴上“过得不错”的面具
表面光鲜亮丽,
背后不堪一击!
谁在爸爸妈妈面前还不是个嘤嘤怪了!
你以为出国了就可以光鲜亮丽,其实只活在中国同学的想象里。虽说美国环境比国内好但我们都是拿父母的辛苦钱换来的,每位留学生都知道这些来之不易。
留学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成长和探索的旅程。那些“蠢事”是旅途中的小插曲,而学会如何独立、从容地面对未知,才是这场旅程最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