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QS前百院校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申请,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大多追捧QS排名。但不是所有QS前百的院校都“好评如潮”,比如UCL和曼大,就有不少骂的,不过总体是好评较多。而有些院校近年来则差评频发,深陷争议的漩涡。
首先是爱丁堡大学,也是老被留学生吐槽的一所院校了。没什么人质疑爱丁堡的研究实力和学术严谨,留学生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体验度”上。
爱丁堡课程难度大、内容深、节奏快,强调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教授多以引导为主,而非“填鸭式”教学,这与中国学生习惯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加上苏格兰口音较重,部分课堂理解成本高,许多学生陷入“云里雾里”的困境。更严峻的是,学校评分体系严格,挂科率高,补考频繁,进一步加剧了焦虑。
不光是中国留学生,爱丁堡其实也吸引不少北美和欧盟的学生,但谁来都一样吐槽。国际学生普遍认为,若学校能稍放宽课程强度或评分标准,学校评价必将提升。爱丁堡校方却仍坚持一贯的教学理念,没有丝毫的让步。
接下来是谢菲尔德大学,说实话自从谢菲跌出前百后,差评就没断过。今年回归前百了,依然还是有不少差评,堪称每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典范。而且今年能进前百,明年又不一定能守住,还是不太稳定。
除了排名以外,谢菲这几年还面临优秀师资流失的困境,顶尖学者被其他高校挖走,导致留学生学习体验打折扣,感官评价自然走低。还大力发展预科项目,降低录取门槛,短期内能提高生源,却拉低了整体学生质量。
今年谢菲QS排名进步,冲进了前百,却成为首批降低门槛录取的院校,offer几乎是“点击就送”,进一步降低含金量。更关键的是,谢菲一直比较优秀的职业发展指导也逐渐不占优势,让留学生回国就业缺乏竞争力。
其实谢菲就应该保持之前的格调,每年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支持谢菲的,凭借尚存的影响力能慢慢挽回口碑。现在排名、师资、生源和就业支持上都出现问题,今年开局还降低门槛,这样的“妥协”让之前以高均分申到谢菲的人更加失望,想不被吐槽都难。
还有诺丁汉大学,有些问题跟谢菲一样,就是QS排名不稳。在QS前百的时候是双非背景学生申请的主要院校,一旦跌出前百,留学生的选择就多了。
诺丁汉的学术氛围一直被吐槽,现在诺丁汉排名上虽然与谢菲坐一桌,但生源整体质量上谢菲还是要高于诺丁汉。毕竟之前谢菲还有自己的坚持,部分热门专业的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诺丁汉优势就是门槛低,没什么list。
有时候申请上有优势,毕业后回国竞争就业岗位就不一定是优势了。一些核心专业的毕业生出来还不错,其他专业基本就是躺平。诺丁汉本科确实还可以,但本科院校可选的更多,有些人本科兰卡斯特,硕士照样上LSE。
杜伦大学的QS排名也持续下跌,争议相对就少一些,一方面杜伦作为老牌英国名校,在留学圈影响力很大,本科和硕士申请量都还行。另一方面,杜伦降门槛没那么夸张,在英国大学普遍降难度的情况下杜伦还有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