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即便全世界的大学文科专业都愈来愈不受待见,但一所Top30大学想要直接裁掉所有人文专业的企图,听起来还是过于骇人了。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前段时间悄悄成立了一个“课程审查委员会”,任务是评估并“重组”其文科课程结构。校内教师普遍担心,这场看似例行的行政动作,实则是为大规模削减甚至彻底取消部分文科院系铺路。哲学、历史、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传统学科,都被列入可能的“优化”名单。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在教师内部信件和社交平台上,最常被提起的一个词是: existential threat “生存威胁”。他们担心,这种以财政效率与政治压力为导向的“大学改革”,最终会让整个人文学科从校园中消失。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东海岸的另一所名校 ——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却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重新发明文科教育”(reinvent the liberal arts)。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里,UT Austin 一直是那种“州立里的天花板” —— 美本 Top 30、科研实力强、就业数据漂亮。可就是这样一所旗帜性的学校,最近也被卷入了一场关于“文科未来”的风暴。

几周前,UT Austin 悄悄成立了一个“文科课程重组委员会”(College of Liberal Arts Reorganization Committee)。这原本只是一个内部评估小组,任务是“审查院系结构、优化教学资源”。然而,这一消息在校内外迅速引发恐慌。教授们开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某些传统文科部门,比如历史、哲学、宗教学这些学科专业即将被削减、合并,乃至整体裁撤?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恐慌并非空穴来风。过去一年,德州州政府多次向公立大学施压,要求高校“去意识形态化”,强化 STEM 与职业导向教育,减少被认为“政治偏颇”或“无产出”的课程。大学被迫在财政紧缩和政治压力之间走钢丝。有教职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地说:“我们被要求证明,哲学也能带来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UT Austin 将全面取消文科专业”的谣言迅速发酵。有人在 Reddit 上发帖称“学校内部文件已确认大规模裁撤”,引发了连锁转发。校方虽然紧急澄清“暂无此计划”,但官方声明里那句模糊的表述,“我们正在探索文科教育的新方向”反而让更多人觉得这事并不简单。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在一个 AI 能写论文、会写诗、还能批改作业的年代,文科教育的正当性似乎越来越需要辩护。对大学来说,预算有限,理科能带来科研经费,商科能吸引企业合作,而文科则越来越像一种“昂贵的理想主义”。对学生来说,学文学、历史或哲学意味着更高的不确定性,就业数据被拿来和计算机、金融专业对比,一眼就输了。

UT Austin 的这场风波或许只是导火索,但它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文科危机已经从舆论层面进入到制度层面。大学不再问“文科有没有意义”,而是问“文科还能否自证价值”。在这种氛围里,文科不再是“理想主义的庇护所”,而成了“被量化逻辑追逐的对象”。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与UT Austin那种“文科要不要活下去”的焦虑不同,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选择了另一条路 —— 让文科重新变得“有用”。

这所Top50左右的私立大学,近日宣布推出一个“新文科模式”(new model of liberal arts),宣称要“重新发明文科教育”。校长 Ron Liebowitz 在发布会上直言,传统文科教育“已经难以匹配21世纪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大学必须主动转型,否则“文科将被时代抛弃”。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这场改革的核心在于“结构重组”与“量化成果”。布兰迪斯计划投入2500万美元,用来更新核心课程体系,并重塑学院架构:未来学校将由四大院组成,覆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跨学科研究领域。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完一套以“社会参与”“伦理决策”“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新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被明确要求与现实议题挂钩,而不是停留在纯理论层面。

另一个引发关注的举措是所谓的“第二成绩单”(second transcript)。除了传统的 GPA 和课程列表,学生还将获得一份列出实习、项目、研究、志愿活动等“可就业成果”的官方记录。换句话说,文科教育被重新包装成一种“技能积累系统”——思想训练仍然重要,但必须能够转化为数据化、市场化的输出。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校方的表述是“连接博雅教育与职业能力”,而批评者的看法则更直白:“这是在给文科加上 KPI。”部分教授担心,过度的“可量化”可能削弱文科的核心价值——自由探索、批判思考与人文关怀。也有人指出,这种改革实际上是以“就业焦虑”为模板重新设计教育:学生被训练去思考,但要思考得足够有产出。

尽管争议不小,但布兰迪斯的实验确实反映了一种趋势:文科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象牙塔,而是在被迫与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数据逻辑进行融合。大学从“传道授业”转向“培养可雇佣的公民”,这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时代妥协。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得州奥斯汀的“重组”与布兰迪斯的“重塑”,看似一个危机、一个希望,实则是同一场教育转型的两面。前者代表文科在公立体系中的生存焦虑,后者则是私立名校在市场逻辑下的主动进化。两者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文科教育不再以“理想”存续,而是以“适应性”求生。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这并非孤例。过去五年间,超过140所美国高校削减或暂停了哲学、外语、历史等文科项目,而与此同时,“跨学科文科”(Interdisciplinary Humanities)和“应用人文”(Applied Humanities)课程却在增长。大学并没有真正抛弃文科,只是把文科重新编译进可就业的框架里。

例如,文学系开始教授“叙事与数据可视化”;哲学课讨论“AI伦理与算法偏见”;历史专业开设“数字档案与文化管理”。学生在课堂上探讨意义与价值,但也被要求能写出“简历上能放”的成果。文科不再是“思考的特权”,而是一种必须证明“有用”的思考。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这种变化当然令人唏嘘。过去,大学是让人类理解自身的地方;如今,它更像是一家培训中心,要求“输出效率”。但在高等教育商品化、学费高企、AI 威胁就业的背景下,文科要么进化,要么消亡。布兰迪斯的改革之所以被视为“新模式”,是因为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浪漫的自我理解,必须让位给现实的生存策略。

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选文科”不再等于“无用”。相反,那些能将文科思维转化为现实技能的人,只要懂沟通、会写作、能做研究、具备跨文化理解力,反而更可能在复杂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真正会被淘汰的,不是文科,而是拒绝改变的专业项目。

人文社科科研项目

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谣言板:Top30美本名校计划裁撤整个文科院系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近年来被留学生吐槽最狠的几所英国大学

下一篇

牛津英语水平考试备考指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