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对比分析中,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生成的大学入学申请作文与ChatGPT 推出前的 3 万篇人类撰写作文进行比对,结果发现由 AI 写出的作文内容高度雷同、缺乏个性,极易与人类写作区分开来。
研究显示,大型语言模型在生成具有独特叙事性的文章时表现不佳,即使研究人员向它们提供了具体的作者特征信息,也无济于事。事实上,提供这些特征反而让作文听起来更加机械化,因为 AI 会刻意将有关作者身份的关键词生硬地塞入文章中。
“入学申请作文是申请者展示自我、超越申请表中那些结构化信息的一个窗口。” 康奈尔大学信息科学副教授、论文作者之一 René Kizilcec 表示,“像 ChatGPT 这样的工具可以为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尤其对写作能力较弱的申请者有帮助。但如果让它直接生成整篇作文,结果往往是空洞泛泛、缺乏个人气息的文字,听起来不像任何真实的申请者。”
研究人员还训练出一种 AI 工具,用来区分 AI 撰写的作文与人类撰写的作文,结果显示其识别准确率几乎达到完美。
以下建议帮助你避免“AI作文”的通病,让你的申请材料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 一、理解招生官真正想看到的是什么
招生官看文书,并不是为了判断你的英语水平或作文技巧,而是想通过你的文字了解:
你是谁(个性、价值观、思维方式)
你为什么做出某些选择(动机、反思)
你从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
你能为校园带来什么(贡献与潜力)
换句话说:文书是你展示“人格温度”的唯一机会。AI 写不出“你”,只有你自己能。
✍️ 二、避免“AI风格”的常见问题
研究发现,AI生成的作文往往有以下特征,容易被识别,也容易让招生官感到“无聊”:
句式过于流畅但毫无个性:比如整篇文章句子通顺,但感觉像模板化产物,没有具体细节。
👉建议:让文字有“生活气息”。具体到人物、地点、情感,让读者“看到”你经历的场景。
关键词堆砌、自我标签化:AI喜欢写“我是一位有同理心、热爱学习的人”——但这太泛了。
👉建议:不要说“我有领导力”,而是用一个具体故事来展示你领导过的过程与思考。
逻辑结构太完美:AI生成的文书往往结构严谨、结尾圆满——但现实中的成长不完美。
👉建议:敢于展示你的“不完美”与思考。招生官更看重反思深度而非完美结局。
🌱 三、如何写出“属于你”的文书
从一个真实的瞬间出发
不要从“我要申请这所学校”开始,而是从一个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写起,比如一段经历、一句触动你的话、一场失败的比赛。那才是你故事的起点。
展示内在的“思考”
比起你做了什么,招生官更关心“你为什么这样想”。讲述过程中的选择、冲突、成长与自我认知。
语言要自然而非华丽
使用你平时思考时的语气,不必堆砌词汇。真诚比华丽的词句更打动人。
请AI帮忙润色,而不是代写
正如康奈尔研究指出,AI可以提供反馈与修改建议,但不要让它写出完整草稿。
👉 你可以用 ChatGPT 帮你做这些事:
检查语法与逻辑
帮你总结结构或段落重点
给出更自然的句式替换但最终的故事、核心表达,必须来自你自己!!!
反复修改,直到“听起来像你”
读给朋友或家人听——如果他们说“这不像你说话的方式”,那就继续改。
💡 四、写作时可以参考的思路模板
一个简单又高效的思路框架是:
起点(我经历了什么) → 冲突(我遇到了什么挑战) → 反思(我学到了什么) → 成长(这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论写学术兴趣、个人成长、社会贡献,都可以用这条主线展开。
🧭 最后提醒
招生官一年要读上千篇作文,他们能一眼看出哪些是“AI生成的完美文章”,也能一眼看出哪些是“真诚而有温度的声音”。
不完美但真诚的文字,比精致却空洞的句子更能打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