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际课程体系中,不论是美国高中(美高)、AP 学校,甚至是IB 体系,Precalculus 都是一门非常关键的课程。它既是 AP 微积分的铺垫,也是学生从代数思维走向函数与建模思维的重要过渡。许多刚迈入10年级的同学,都会在进入微积分前先学习这门课,作为预备学习。
一、这门课到底学什么?)
Precalculus 的核心,其实就是研究函数的世界。整门课一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单元:
1、Polynomial & Rational Functions(多项式与有理函数)
2、Exponential & Logarithmic Functions(指数与对数函数)
3、Trigonometry & Polar(三角函数与极坐标)
4、Parametric equation & Vector(参数方程与向量)
前三个单元是 AP Precalculus 官方考试的核心内容,而第四个单元虽然不直接考核,但在后续的 AP 微积分中也有重要应用。像向量、参数方程、等内容,在未来的微积分和物理建模中都会经常用到,因此很多学校也会把第四单元纳入教学中。
当然有一些学校也会把Set(集合)和Series(级数)放到这门课的一开始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数字或数量的归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这门课里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理函数的画图,因为涉及到Asymptote的概念,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极限的概念(而该部分的准确认知是在微积分的第一个章节Limit才会出现),导致会有云里雾里的Confusion。第二个难点是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像以及常规的对数运算。第三个难点是三角函数的入门,单位元、角度的相互构建,以及后续的恒等式变换(二倍角公式、和差角公式、诱导公式等)。第四个难点当然是向量和参数方程,这两个概念是打破常规学习惯性的更高级“支路”内容,跟之前的内容不是很有延续性。
二、国内与美高 Precalculus 的教学差异
虽然同样是 Precalculus,但国内和美高的课程安排与教学风格确实存在一些差异。
在国内的国际学校或 AP 学校里,Precalculus 更多是作为“打基础”和“备考”的课程。老师相对会严格按照 College Board(CB)官方考纲进行教学,目标明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函数性质,获得扎实敏捷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而在美高,课堂氛围和节奏则较为灵活。老师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课程内容。有的老师会注重公式推导和逻辑,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比如模拟摩天轮的运动轨迹、研究自行车轮的摆线,或是用软件绘制极坐标图形。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虽然不一定直接对应考试内容,但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背后的规律。
也就是在美国的高中老师会对这门课更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名字还是叫PreCal,但是会更加注重名称(Calculus的前置内容)本身而非某一本教材的固定内容。而国内的国际高中相对比较固定,会根据Syllabus的内容推进。
三、函数,是 Precal 的灵魂
Precalculus 的核心是“函数”,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函数展开。
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代数计算,更重要的是能够看懂图像、理解函数的变化。常见的学习重点包括:
🔸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 渐近线的存存在与类型(包括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和斜渐近线)
🔸 与坐标轴的交点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图像变换(Transformation)
这些内容在 Precal 中是非常频繁出现的,因为它们不仅能够体现函数在无穷远处的行为,也反映出函数图像的整体趋势。
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有理函数或指数函数时,会被“为什么图像靠近某条线但不相交”这个现象困惑,而理解渐近线其实是理解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一个起点,为之后的微积分学习做铺垫。
所以我们往往会鼓励学生多使用可视化工具,比如 Desmos 或 GeoGebra,去探索图像的变化过程。这种“动手+观察”的方式,比单纯的代数推算更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
四、学习建议:从“算”到“想”
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 Precalculus 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面对针对这么大量又繁杂的知识点,“我是不是要多背点公式、多练点题?”
其实,Precal 的学习方向恰恰相反——不要只停留在计算,要理解函数的行为。
这门课的重点,是培养你分析函数、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给大家几个具体建议:
1、多用工具画图。
养成用 Desmos 或 GeoGebra 验证自己想法的习惯。
比如,一个简单的 y = (x - 2)^2 和 y = 2(x - 2)^2 ,一眼去看出图像如何“平移”或“拉伸”。
2、多练真题。
学校课堂练习和 AP 官方考试之间,题型和出题风格会有明显区别。
对于后续实际参与到precal大考的同学,要拿高分,一定要在课下多接触 CB 官方样题,熟悉考试的思维路径。
3、注重理解与建模。
当你能把生活中的现象用函数表达出来,比如银行复利、摩天轮旋转、黄金螺线等,你就已经真正进入了 Precalculus 的游戏。
五、写在最后
Precalculus 看起来是微积分前的一门“准备课”,但其实它代表着学生数学思维的转折点——从“求答案”走向“理解规律”,从“代数世界”走向“函数世界”。
无论你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美高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背下多少公式,而是学会“看懂数学”。
当你能理解图像背后的逻辑、看出函数的性格变化,微积分的世界就已经在向你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