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本保研上985,相比于高考考上985,会有遗憾吗?
同是985,难道有何不同吗?有人认为高考985更优,本科985的人普遍聪明且更好学,而且一考定终身,985本成为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但也有人认为保研985的含金量更高,毕竟,保研看的是综合能力:成绩、英语、科研竞赛等,而高考,只是应试能力。

图源:小红书https://c.c1nd.cn/MSZH7
同样是985,但社会上普遍的认知是:本硕博含金量依次降低。那么高考985 VS 保研985,究竟有哪些差别?高考,真的一考定终身?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高考,真的一考定终身?
提到“985含金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高考能考上才叫真厉害”。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想法?在老师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01、竞争基数庞大、难度大
高考最大的特点在于统一、透明和极端竞争性,它几乎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具普适性的选拔机制,也让“分数”成为最直接、最公正的实力凭证。
同时,每个985高考的招生名额要分至全国各个省份,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进入顶尖985的那批学生,他们面对的是百万计的竞争者,录取比例往往不足千分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的人,不仅仅是成绩好,更是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差异、心理压力等多重因素中仍能稳住节奏、杀出重围的人。

图源:小红书https://c.c1nd.cn/aKwiu
因此,“高考进985”在大众眼中被视为一种硬实力的象征,不仅代表着学习能力,也代表了在全国统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稀缺性。而这种竞争强度与透明度,是后续任何环节(如保研)都难以完全复刻的。
02、无处不在的“第一学历”情结
“第一学历”情结,其根源在于社会普遍相信:高考是最公平、最能区分基础能力的筛选机制,尤其是就业领域。
很多企业都存在第一学历歧视,在他们看来,本科985的人会比后期进入985的人更加聪明,可以说是存在天然的能力壁垒,培养起来也会更容易,所需的时间、精力成本会更低。
卡本9也成为其常见的筛选手段,例如同一个岗位,本9硕9的同学基本不会受到限制,但双非本/211本、硕士985的同学却会被拒之门外。

来源:http://xhslink.com/o/3PIu8KIGaRN
03、高考的辛苦,是大众化的
高考的路径高度统一、透明,且全民皆知,这种高度共识也让高考的辛苦更加大众化,含金量也因此而水涨船高,就像古语说的:好货不便宜。
但相比之下,保研的体系要复杂得多。除了绩点,还要综合科研、竞赛、面试表现、导师意向等多重因素。对于圈外人而言,这些过程往往显得模糊且难以量化,也容易被误解为“可操作空间大”或“拼关系”。
更重要的是,真正参与保研环节的学生仅占少数群体,大多数人既没竞争过保研资格、也不了解推免流程,因此对其中的辛苦、焦虑和竞争程度缺乏感知。
于是,在大众叙事中,“高考的成就”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共情,而“保研的含金量”则显得更加“隐晦”,只有经历者自己清楚其中不易。
tips老师总结
高考,是不是一考定终身?某些程度上来说,是的。高考的难度每年都不一样,在“好难”的吐槽声中杀出来的985学生,自然也会被冠以更高的头衔和认可。

图源:小红书http://i9n.cn/Jo6v8
再来一次,你选高考985还是保研985?
结合投票和其他平台的调研情况来看,选择高考985的人更多,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更倾向选择这条路呢?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可能的因素:
无法忽视的学历歧视
本科985的优势也体现在就业市场,尤其是在求职市场行情不好、岗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歧视就会更加明显。
例如有同学反馈某车企2026年秋招只要985及以上的,甚至有同学本科211硕士985的也被无情刷下。


图源:小红书https://c.c1nd.cn/J4JaGu
https://c.c1nd.cn/U9zpu
所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高考985?因为可以避免遇到这种歧视现象,可以提前给自己排除劣势可能,减少未来的阻碍。
能先优秀,就不会选择延后
互联网上有一句话叫“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那是真的甜”,放在这里同样如此。
大多数人宁可在高考阶段拼命冲985,也不押宝硕士阶段再翻盘,其本质在于——越早进入优秀群体,越能锁定资源、降低不确定性,以后的事尚且存在变数,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保研或考研,也无法保证自己保研/考研就一定能上985。
与其冒着延后竞争被淘汰的风险,不如在最统一、最透明的高考体系中一次性定胜负。毕竟,能直接站上山顶,谁想先爬半山腰再往上冲呢?
985本科的选择面更广
本科985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握着更多选择权:
若想就业,大三大四能投“985专属”的管培生岗位、大厂实习内推,很多企业会把“本科985”作为初筛的隐形门槛;
若想升学,本科985的保研率比普通本科高太多,普遍在30%~50%之间,清北等top名校能达到60%+,具体可见这篇推文→<全国300+高校26届保研名额涨跌情况一览>,且许多985在保研招生时也会卡985门槛;
若想考公,部分“中央选调”“定向选调”岗位仅面向985,非985本科的同学连报名资格都没有,尤其是央选,全国仅有30+所院校具备央选资格(多为985院校),其他高校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
因此,从以上3点来说,高考985带来的选择面会更大、更广。
难以忽视的“9本气质”
高中毕业进入本科,四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被学校的整体氛围、同侪水平乃至思维逻辑所重塑。985的本科教育,不仅提供课程与平台,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学术表达、竞争意识与自我定位。
而非985学生,即便后来通过保研或考研进入985,研究生阶段的2-3年往往节奏紧、任务重,更多是“成果导向”,难以重新吸收那种系统性的名校文化。

图源:小红书https://c.c1nd.cn/jWAU9
可以说本科的气质,是熏出来的,不是赶出来的。因此,当两者处在同一研究生平台时,这种在视野、表达、信息敏锐度乃至自信底气上的差异,依然会悄然存在——这并非能力高低,而是教育系统在时间上的长期作用。
整体而言,为什么很多同学会选择高考985而非保研985,因为本科985真的可以掌握很多选择权,因为有些先天优势真的难以弥补。
但,这绝非否认自己或保研上岸92保研的价值,只是希望同学们在遇到挫折时,不将其归咎于当初没上985或当初的自己,更是能基于现在、基于自我,在个人能力上做出改变。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01、不同路径,优势各异
高考直入985的人,赢在长期的资源、同侪和学校氛围会塑造更稳的起点与信息优势,但是,通过保研后来进入985的人,往往比其多了一份自驱力、适应力和经过实战磨练的抗压能力。
两者不是零和:前者在资源获取、社交资本上占优,后者在成长轨迹和实践能力上有独到之处,关键是看哪种优势更契合同学们的长期目标与个性,请务必相信,虽然有学历歧视,但在绝对实力面前,这种歧视依然要为强者让路。
02、大胆往前走,别回头!
无论我们是高考985还是硕士985,都不代表最终的输赢,也不能决定人生的终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不败心态和可迁移能力,这才是几年、十几年后的决定性资本。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清自己路径的优劣后,停止自责和攀比,不妄自菲薄,踏实做当前能做的事情,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追上或开辟新的赛道。
无论是高考上985,还是保研上985,“含金量”从来不是由结果决定的,而是由过程中沉淀出的能力决定的。高考985 VS 保研985,前者稳,后者韧。社会或许会偏爱早进圈层的人,但时间最终会回馈那些持续成长的人。学历的光环终有尽头,而学习力、格局与自我更新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