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的命中率到底是多少?

所有人都质疑你的时候,说明你做对了很多人出国读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压力:欧洲学费多少钱?生活费多少钱?CSC申到了够不够花?成功率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当然,CSC的官网有官方的条件和流程,我这边是从历年来我们这边同学申请的结果里,做了点整理,给您做个参考。很多人通过不同渠道了解CSC,信息差异很大。有的听师哥师姐说“挺容易的,谁谁背景一般也申上了”,有的刷短视频看到说“特别难,需要很强的背景”,算法接下来就会不断推送同质化内容,最后看完视频觉得太难了。这些信息固然可以参考,但都有一定局限。

根据我们这边近四年的数据来看,CSC申请成功率最大的影响因素,其实是当年申请的人数和国家分配的资助额度。历史数据大致是:四年前55%、三年前95%、两年前85%、1年前63%(疫情结束去的人多摊薄了概率)、今年(刚过去的五月份)这一批,大概在80%左右,比预想中要高。所以,对明年(2026年)的申请,悲观一点可以预估在七成左右,乐观一点可以看作和今年持平,在八成左右。当然,这只是我们基于有限样本的观察。

那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成功有80%的构成,那么其中70%取决于你在三月份之前,能否拿到国外学校的免学费邀请函。另外10%,取决于你的个人材料,比如语言证明、发表的文章等。剩下的20%,就交给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运气”因素了。

说到金额,CSC每月补助1350欧元。很多同学会问:这够花吗?听说国外打车都很贵。根据过往经验,如果生活节俭,这笔钱在大部分地区和情况下是够用的。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小城市,可能还能略有结余。而对于荷兰等消费稍高的国家,CSC今年的补助已提升到每月2000欧元,大家可以更放心一些。

至于瑞士这样公认的高消费国家,该怎么看?的确,瑞士消费水平很高。但如果觉得CSC补助不够,还有一个优势是可以在当地勤工俭学,那里的工资水平、时薪也相当可观,可以很好地作为补充。而且,有近一半的概率,瑞士的教授会视情况,在CSC的基础上给你补齐到当地的最低工资。说到这儿,很多同学心里可能还有一种不安,或是一种所谓的“不配得感”。

我想了想,这可能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内心对未知的安全感不足;二是担心身边人的质疑。关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我觉得我们可以豪迈一点。我们医学生,经历过高考的筛选,在智力、努力和毅力上,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尽管目前医学行业竞争激烈,应届生可能面临暂时的困境,但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我们的年轻时光就是最大的资本,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所以心态上要豪迈,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更何况,申请CSC这件事本身,其实也花费不了太多金钱成本。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周围的质疑。比如,“他是国内博士申不上才出国的吧?”“都二十好几了,不去工作,又去读书?”等等。我的助理玛莎老师和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有两个微信号,一个工作号,一个生活号。他发现,每次发同样的内容,工作号上学生们点赞过百评论很活跃;而那个有老同学、老同事的生活号,却点赞寥寥。

这恰恰说明:人生是自己过的,而理解是分圈子的。你攀登更高峰,山脚下的人自然难以理解你看到的风景。当你的选择让习惯于常规路径的人感到不解甚至质疑时,这往往意味着你正在突破原有的圈子。

真理最初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广泛的认同往往在你成功之后才会到来。面对质疑,一个聪明的做法是:“偷偷”准备CSC申请。当有人来劝你,说这不好那不好,你可以笑着回答:“哦,好的好的,谢谢谢谢,再见再见!”如果申请成功了,你可以轻松地说:“哎,本来去不去都行,但奖学金都给了,不用也挺可惜,那就去吧!” 。

如果最终没有申请成功,你当然还可以选择自费等其他路径。如果最终决定不去,那就当一切没发生过。最重要的是,我们为自己争取过了这个机会,心中无憾。希望这些的情况和想法,能为你带来更多前行的信心。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福布斯发布最佳美国小型大学!这5所理工科不输综合性大U的文理学院堪称宝藏!

下一篇

最新消息!法国公立工程师学院2026-2027学年注册费将上涨两至三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