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家长群都被“五育评选”刷屏了。面对这一新兴评价体系,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甚至焦虑:这到底是什么?孩子该如何参与?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五育评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份实用指南。
01五育评选到底是什么?
五育评选,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只看重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而是从五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
德育: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社会责任等
智育: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
体育: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习惯等
美育: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情感表达等
劳育:劳动技能、实践能力、生活自理等
这种评价体系旨在打破“唯分数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02家长为何“头疼”?
五育评选之所以让家长感到困扰,主要原因有:
评价标准抽象:与明确的考试分数不同,五育的标准较为抽象,难以量化
准备材料繁琐:需要收集整理大量证明材料和活动记录
时间精力投入大: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参与各类活动,积累相关经历
不确定性高:不清楚评价的具体标准和侧重点
03学生如何有效参与五育评选?
面对五育评选,学生和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以下是一些大方向上的建议:
1. 理解评选本质,避免功利心态
五育评选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增加负担。家长应引导孩子以平常心对待,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必须赢得的竞争。
2. 日常积累优于临时突击
五育素养需要长期培养,而非一蹴而就。建议:
德育:参与社区服务、关爱他人,培养良好品行
智育:保持学习热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体育:坚持日常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美育:定期参观展览、欣赏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劳育: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
3. 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过程
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参与各类活动的照片、视频、证书、作品等证明材料。这不仅能减轻后期整理负担,也能真实反映孩子的成长轨迹。
4. 发挥特长,同时补齐短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发挥特长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薄弱环节,寻求平衡发展。
5. 注重真实体验,避免包装过度
评选更看重学生的真实成长和体验,而非华丽的包装。鼓励孩子参与真正感兴趣的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6. 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本末倒置
在准备五育评选时,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不影响正常学习和休息。记住,五育是全面发展的途径,而非终极目标。
五育评选流程学校的评选会分为校级、区级、市级,推选到市级评比的人数极少。五育之星个人推荐表参考如下:

闵行某学校的五育评比活动采用学校宣讲、学生自主申报、年级初评推荐、校级评审宣讲、区级交流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自评表按德、智、体、美、劳5个维度评分。各维度近个人获得市级荣誉4分;区级荣誉3分;校级荣誉2分;年级荣誉1分。需要有材料证明。

区级以上荣誉必须是上海市教委、区教育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少工委、区少工委等行政单位以及竞赛白名单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杨浦某校五育所有候选人,必须上学期期末考试三门考试等第全A+。
五育评选如何抠细节
五育比以前星章人数更少,所以很多准备小升初的家长认为它的含金量也更高。如果想要争取拿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吃透规则,针对性准备
问清标准:第一时间找班主任确认评分细则(如证书效力、名额、评分维度)。
对标填表:按学校提供的评分表(如德 / 智 / 体 / 美 / 劳分项),逐项整理对应证书、活动记录。
2.抓强项 + 补短板
选 1-2 项主攻:根据孩子特长选优势维度(如学科好攻 “智育”,画画好攻 “美育”),集中拿高等级证书。
补基础门槛:体育弱就练体测或培养 1 项运动爱好;劳动缺就多参与家务 / 社区志愿(保留照片、打卡记录)。孩子平时也要与同学们处好关系,在班级评比时得到足够的支持。
大家都争相报名智育、体育、美育评比,德育和劳育也许更容易捡漏。
3.早规划,留好过程材料
参加赛事:优先选评选认可的比赛(如古诗文大赛、学生艺术单项赛)。
建成长档案:分类存证书(按国家级→市级排序)、活动照片(如红领巾活动、劳动实践)、成果作品(如绘画、科技小制作)。
4.材料突出亮点
事迹写具体:用 “时间 + 事件 + 成果” 结构,比如 “2024 年获区级绘画一等奖,作品《山河》入选市展览”,别空泛夸 “优秀”。
证书排序清晰:复印件按级别从高到低放,劳动 / 体育可附打卡记录或短视频(如 30 天家务打卡表)。
04、以上海为例
可参加的五大领域实践活动
上海作为教育资源丰富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五育”活动平台。除了关注学校通知,你还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带孩子参与:
智育 & 科学探索类
上海的科技和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绝佳课堂。
✅上海科技节、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的顶级科创赛事,是展示科学探究能力的权威平台。
✅“科普校园行”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关注学校通知,让孩子有机会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
✅高校及科研院所开放日: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中国航机构物馆等不仅是周末好去处,还经常举办针对青少年的工作坊和夏令营。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该项目让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在教授指导下完成课题,含金量很高。
体育 & 健康生活类
上海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和公园资源,鼓励学生“动起来”。
✅“阳光体育大联赛”:覆盖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众多项目,几乎每个学校都会组织参加。
✅上海市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是全市级别最高的学生体育盛会。
✅社区体育俱乐部:很多社区中心和体育俱乐部会开设青少年体育培训班(如击剑、游泳、网球等)。
✅“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各区会组织亲子路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可关注“上海体育”官方发布。
美育 & 艺术素养类
上海拥有世界级的艺术资源,美育氛围浓厚。
✅上海市学生艺术节:包括舞蹈、戏剧、器乐、合唱等多项展演,是展示艺术才华的官方舞台。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常设有“艺术教育”板块和青少年专场,票价优惠。
✅文机构育阵地:充分利用中华艺术宫、上机构物馆、西岸美术馆、浦东美术馆等资源,他们常举办专为青少年设计的艺术讲座、工作坊和导览。
✅非遗传承体验:可参与各区文化馆组织的“非遗在社区”活动,体验海派剪纸、面塑、沪剧等。
劳育 & 社会实践类
上海将劳育融入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形式多样。
✅“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覆盖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图书馆、各大医院等上百家单位,提供志愿者岗位和实践活动。
✅“爱心寒暑假”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在假期参与社区治理、为老服务、文明倡导等志愿服务。
✅校园劳动实践:很多学校会开辟“屋顶农场”、“小菜园”,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
✅“传嘉记忆”文创实践:部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与城市行走、街区改造调研等社会实践项目。
德育 & 思想成长类
德育贯穿于所有活动之中,同时也有专门的载体。
✅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行业精英开设讲座,塑造正确价值观。
✅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组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龙华烈士陵园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通过生动的故事,感受榜样力量。
上海家长参与指南
⏩核心平台:务必关注上海微校、上海市教委官网及各区教育局公众号,重要政策与市级活动都会在此发布。
⏩便捷工具: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可通过 “随申办”市民云APP 的相应板块进行报名和打卡,记录成长足迹。
⏩理念先行:在上海,教育资源竞争激烈,家长更需保持平和心态。参与五育活动重在体验过程、发现兴趣,避免陷入“为了简历更漂亮”的功利化陷阱。
⏩城市即课堂:善用上海的城市资源。带孩子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参与一次社区环保活动,甚至进行一次有深度的城市行走,都是绝佳的五育融合实践。
05、给家长的话
五育评选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它与我们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做的是:
转变观念:从单纯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当好向导:帮助孩子发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而非盲目跟风
成为后盾:提供情感支持,减轻孩子的压力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考试机器。五育评选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当我们放下焦虑,陪伴孩子在各个方面尝试、探索、成长,或许会发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